中國關鍵字議論文800字

《雙城記》中:“這是個最好的時代,這是個最壞的時代”。世界從割裂走向全球化,“追利主義”從西方蔓延至世界,“以市道交”風潮日益盛行。深受其吹拂的中國正追逐“快”的步伐,而心靈的疲憊又處尋求?

而今中國高鐵的建設,極大方便人們外出的步伐,人口流動日益頻繁,亦加快人們追逐“快”的需求,繁忙的城市,繁忙的車輛,繁忙的人群,亦繁忙的步伐與背影,“快”的生活成為一種趨勢。“移動支付”的推廣使用,在帶來方便,快捷的同時,使人與人交流的距離只限於一個“二維碼”的使用,而“快”生活的流行並不是毫無道理,當今社會“快”能使人們更好地抓住機會,追逐“遠方”,然而心靈的疲憊在這繁忙的背後看似被掩蓋,實則越發腐爛,而“快”僅像是一塊創口貼起到遮蓋作用,而社會問題的根源:心靈的出口又何處尋求?

人們所嚮往的不再是《雪國》中那邊遠之地蘊含的物哀之美;不再是《月亮與六便士》中對於複雜人性的探索與叩問;亦不再是《瓦爾登湖》中簡單生活,而是“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亦是“以市道交”之風氣。

放眼望去,中國似乎正沉浸於“快”的節奏之中,然而中國各城市中的一隅“慢”的節奏正悄然奏響。當夜幕降臨,繁忙的廣場,來往的人群,正身心俱疲時,廣場舞在城市廣場悄然上演,為忙碌一天的人打上一支“強心劑”。使中國在保持高速發展的同時,仍保留著心靈的歸宿。共享腳踏車一夜之間遍布城市各個角落。誠然,“慢”在其“快”為主鏇律的社會理應提倡,但將“慢”的作用放大化,實則不行。人是社會群體動物,脫離社會亦脫離“快”的節奏是無法生存下去。

誠然,“慢”在以“快”為主鏇律的社會理應提倡,但將“慢”的作用放大化,實則不行。人是社會群體動物,脫離社會亦脫離“快”的節奏是無法生存下去。

因此,不必焦慮於中國“快”節奏,而唯“慢”節奏為圭皋,也不必嗤笑於“慢”節奏帶給心靈的安慰而以“快”節奏使自身陷於泥沼之中,在現實環境下對話內心,以“出世心,入世行”守望人生前路。

中國在“快”節奏中找到“慢”的契合點。

這是快慢浪潮之中的當代中國,見微知著。中國仍在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