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真題作文範文5篇

20xx年高考真題作文範文一:絲瓜與肉豆,形式與內涵

絲瓜藤蔓與肉豆莖須長在了一起,小孩執意要將它們分開,而大人阻止了小孩的行為說菜是為了吃的。對於對任何事都充滿好奇的小孩來說分辨絲瓜與肉豆是最重要的,因為他們想還事情一個真相。而對於只重結果的大人來說,能吃到瓜與豆才是最重要的。此處並非是想要討論大人與小孩的問題,只是想借而表達大人與小孩思維的差別。

從某種意義上來看若視前者為形式而後者則可以視作是內涵。反覆思索這個關於形式與內涵的問題之後,又回到“分辨”與“吃”的問題上來。若將這個問題放到柴米油鹽的生活之中來說,我們便會由此想到其實形式並不重要,內涵才是一切的本源。

上世紀20xx年代,印度詩人泰戈爾訪華,徐志摩與林徽因陪同,當時的報紙報導:林徽因人面桃花,泰戈爾仙風道骨,長袍長須,加上郊寒島瘦的徐志摩,猶如蒼松瘦竹春梅三友圖,成絕世佳品。但是,細細品味之後,會發現,我們的社會中越來越缺少這種“三友”。

“三友”是什麼?“三友”是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的信義;是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超凡脫俗;是文質彬彬,然後君子的儒雅修養。人失去“三友”,即便拾人牙慧,附庸風雅,也便不免落入俗套,成為俗人,因為這是流於形式的矯揉造作。

現今社會中,美人層出不窮,而樣貌卻越來越同一化,回眸一笑,未曾千嬌百媚;影視作品泛濫成災,而主題卻越來越趨向亞文化,回憶青春,未曾滌盪人心。《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小時代》,泛濫的青春文藝片充斥我們的螢屏,仿佛青春只能是失去夢想。這種文藝片給青少年帶去了什麼?無非是物質主義、消費主義及躁動不安。

我們總是在反思這個社會究竟失去了什麼,為什麼青春總是缺乏奮鬥色彩?其實,正是人缺少了滌盪與砥礪心靈的精神食糧,一味地追尋形式與數量,造成了社會諸多方面的同一化,亞文化泛濫。

泰戈爾,徐志摩,林徽因,三人所專不同,性格南轅北轍,但其感人之處卻是一致的:精神氣象讓人爽朗。“傳道,授業,解惑”,我們越來越執著於“業”,而忽視了“道”,而結果是,一個人即使是頭戴金絲八寶攢珠髻,項戴瓔珞圈,裙系豆綠宮絛,也掩蓋不了身上的“銅臭味”。

正如國學大師饒宗頤所說:“人的生命如同蠟燭,燒得紅紅旺旺的,卻很快熄滅,倒不如用青青的火苗,更長久地燃燒,來得經濟。”我們的生活一旦被形式主義所左右,那么整個時代的人文精神即將失控。

絲瓜與肉豆,何必執著於將其分開,只要內涵沒有走偏,又何必糾結於無關緊要的形式呢?

20xx年高考真題作文範文二:大智若愚

智慧大約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心繫蒼生,積極入世;另一種則是超然物外,高蹈世界,瀟灑出世。

但此兩種,都要有“愚”。這裡的“愚”,並非愚鈍,而是老子所言的“大智”,乃是要求人們忘記一些東西,讓智慧成其為智慧。

這幾年來,網上湧現許多“大V”,冬粉也是動輒上百萬。其中有如孔慶東,時常與人掀起罵戰,冬粉皆叫好,稱其為“犀利”、“智慧”。要我說,這並非智慧,充其量不過是“小聰明”罷了。

智慧者,首先著眼於大事,從不拘泥小事;其次,心中須無雜念。像那些左顧右盼者,心中其實充滿了“欲”,實在難以稱之為智慧。

不免有人要說,要人心中無“欲”,豈不是個個都去當和尚嗎?非也!我所謂的“無欲”,乃是專注心中所思,摒除雜念,篤定地行己,抑或是堅持人生的某種信念。

我們中國人歷來是講究中庸的,而當下卻戾氣不少。於是,當我們面對生活中的爭吵乃至網路罵戰時,若能平和以待,堅守“中庸”,這便是智慧。這種智慧,本於我們對傳統道德的堅守。

智慧也是一種“欲望”,是一種把他人接納到自我中的欲望。這便是入世的智慧。孔子一生風餐露宿,周遊列國,只為傳播“仁”,恢復禮制,乃至被農夫嘲笑“其愚不可及也”。孔子愚嗎?他確實有點愚,愚就愚在“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永遠像箭一樣,一往無前;愚就愚在明知會失敗,卻盡力一搏。“天不生孔子,萬古如長夜”,孔子以他的失敗,以他的智慧,豐富了人類精神,啟示著我們民族的心靈遠遊。

智慧又是人生境界。佛家有語:“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這智慧,是看破了俗世糾葛的一種超脫。王維正是有了這種智慧,才會在官至右丞後突然隱去,才有了“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曠達;才有了“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的澄澈。清人張潮也是在看破物質喧囂後才寫出《幽夢錄》,才有了“人生三境界”。這時,智慧之愚便是對於人間煩惱的忘卻,對生命大自由的執著追求。

智慧的景象,其實是我們對於人生和生命的感悟。能“愚”者,善“和”善“舍”,無“欲”有“願”,故能漸臻“三境”,智慧地生活。

20xx年高考真題作文範文三:逃離“智慧”的周莊

這是一張雙程景點票:“周莊”,“千燈”。周莊與千燈相隔不遠。

遠遠便看見大紅的“周莊歡迎你”張牙舞爪地雄踞著一爿天地,死死咬著你的眼,躲不掉的。

心懷忐忑,步入周莊。這是一場肉與肉的摩搓、絕殺,裹挾著汗味、水汽與濃郁的咖啡香,我逃到了一艘遊船上。

商業化的市鎮氣息扼住我的喉,叫人,噤了聲。

周莊“智慧”,周莊人更為“智慧”。在這裡,即使是一棵樹也可成為拍照牟利者的招財工具;即使是轉角處一塊巴掌大的空地,周莊人也不遺餘力,將它開發成西式咖啡館;宣傳手腕更是……

遊船駛過一座橋,我怔了怔——是陳逸飛畫中的雙橋!只是,我看得到:橋上的遊人壓得它不堪重負;我聽得到:那苟延殘喘中有低低的嗚咽……

歲月斑駁,侵蝕著石橋。雙橋橫亘著,像一塊開合的“傷疤”——那是,整個周莊的傷疤。

“阿婆,唱支船歌可好?”

一隻青筋虬勁的手直逼眼前:“小費。”

那一刻,我比三毛哭得更像個孩子。只是,她喃喃念叨的是周莊,“我還會來的。”我卻是,“周莊……我不再來了。”

這樣的“智慧”,我,有些反胃。

千燈與周莊相隔不遠,千燈與周莊相差甚遠。

與“智慧”的周莊一比,千燈就顯得有些駑鈍。商業的氣息尚未染指這座古鎮,明清最長的青石板街沉默不語。

古戲台上,一群崑曲票友啟口輕唱:“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來”字潺潺瀉出,聲歇處,“奼”以去聲的破竹之勢將曲調引入高潮。“似”,也是去聲,卻隱去了“奼”的振聾發聵,一路陡然直下,悲戚處,叫人落淚。像悲嘆崑曲,像哀嘆千燈。

誠然,千燈在周莊面前,顯得那樣矮。但,在千燈,你能感受到水紋處千燈肺葉的呼吸、開合。在千燈,時間就像一隻搖櫓的小船,咿咿呀呀,你還未曾留意,它已穿過水域,到那邊去了……

直到延福寺鐘聲響起,我才覺知天色已瞑。

碎碎的歷史塵埃含著溫潤的水汽撲面而來。“夫唯不爭,則天下莫能為之爭”,古鎮的智慧,千燈的智慧,於此,悄然散發。

我,願逃離,逃離“智慧”的周莊。

20xx年高考真題作文範文四:智慧的境界

當一個人讀破萬卷書,可以悠然吟出意韻深遠的佳句時,我們便說他擁有了智慧;當一個人閱盡滄桑,可以淡泊而傲然地生活時,我們也說他擁有了智慧。智慧作為人內心的閃光,總是呈現出五光十色的繽紛光彩。

智慧可不是投機取巧的小聰明,它是因洞察世事而具有的眼力。卞和透過粗糙的石坯見到和氏璧,這就是火眼金睛的智慧。在人世間的紛繁複雜間一把抓住事物的本質,認清事理的真相,條分縷析,抽絲剝繭,讓快刀斬開虬結的亂麻,這便是“世事洞明皆學問”的智慧。

智慧也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蟄居,而是藝高人膽大的能力。在一個從眼鏡度數判斷學歷深淺的時代,智慧總被人誤解為文憑的多寡,知識的乏與盈。智慧不是學校教育中書本的內容,它與知識或有關係,卻並不等同。王熙鳳身為剛出閣的少女,論學識必不如林黛玉淵博,卻協理寧國府將事務治理得有條不紊。反觀如今層出不窮的“專家”,知識有餘,常識不足,實踐能力低下。智慧的能力往往存在於社會交往與自我生活中,那些在生活中遊刃有餘、井井有條的人,想必都是些身懷智慧的人。

最高明的智慧,並不存在於史書中跌宕起伏的英雄人生,反而存在於藉藉無名的布衣百姓身上。智慧到了這種地步,已然接近自然和哲學。青山綠水中的簡陋居室,漁樵江渚的樸實生活,摒除了逐鹿中原的刀光劍影,餘下了清貧安逸的閒雲野鶴。古代德士向我們展示了什麼是超凡脫俗、超然物外的智慧。如莊子所云:“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當一個人的心靈可以遁於世俗、融入宇宙時,這種糅合了靜與慢的心態與生活,就是智慧。智慧至此脫掉了華貴的外衣,露出了親和質樸自然的真實面貌。人人都嚮往這種境界,但大多數人都還未來得及撥開心頭的迷霧。

“什麼是智慧”的爭辯綿延千年,智慧的內涵無限地拓寬。今人窺古人的書卷以收穫智慧,成了一種時尚捷徑。殊不知這樣的體悟或許只是入門。智慧早已超越了文字,它事關心靈,事關生命,它瞄準的是一個圓足的靈魂。

20xx年高考真題作文範文五:寫作的智慧

這大概是最後一次,在方格紙上寫下規定字數的文章。

已經太久了:不曾在橫條紋的周記本上,寫下或兩三行的隻言片語,或動輒兩三頁的恣意文字。

還記得考前,語文老師用黑板擦敲打著黑板,不厭其煩地再三強調“作文拿高分的智慧”。無非是開頭引用名人名言佳句,觀點鮮明,事例翔實,等等。

是的,這樣的“智慧”我都懂,能讓我拿高分的“智慧作文”也不應排斥。畢竟,經驗和能力也是智慧的起點。

然而,我總是不屑。不要真情實感,不需形式創新,只需把大段搗爛如泥的“王開嶺”、“史鐵生”、“周國平”們注入固定模板,便會催生大批身穿統一制服的克隆軍團。此乃應試教育下的集體分泌物。

在作文紙上,索忍尼辛已將古拉格群島控訴了千萬次,“全俄國最好看的霜”已成為令人作嘔的白色凝結物。屈原已拒絕再投江,海子思索還要再臥軌多少次。

這樣的智慧,不要也罷!

真正的寫作智慧,應擁有大自然般的天然氣象,是超越了經驗和能力的升華,是“我手寫我心”的瞭然境界。這智慧,是汪曾祺式的“士大夫清韻”,是張愛玲市井小民的絮叨,是余光中式的精巧瑰麗,是優美字句背後的鬱郁文氣、坦率心性。

時間不多了。我周圍的考生,應該在進行最後一段說理了吧?若我一開始便選擇了中規中矩的議論文,此刻,理當安心而又機械地援引著最後一個例證了……

可惜今天,在高考考場上,我沒有。

我不後悔。我想寫幼年的玩伴,夏蟬歌詠的少年夢,白衣黑裙的青春悸動,高考重壓下偶爾的灰心失意,噙淚微笑的堅強。我想寫平凡生活里的細微感動。就算是議論文吧,我也想拒絕炫目的名言佳句和事例,靜靜地用質樸的語言說清內心的所思與所悟。

對不起了,老師!您教的那些智慧法寶,我今天一概沒有用上。

因為,我已明白了何為真正的寫作智慧。

真正的寫作,是在高考考場上擲下沒有退路的崛傲開頭的勇氣。

真正的寫作,是拋棄成規通法,以真情入文,以實感動人的自覺。

真正的寫作,是“忽如一夜春風來”的爛漫才華。

真正的寫作,是捧出一顆至誠之心的赤子純真。

謝謝你,智慧自身的大景象。這最後一次寫800餘字,我終於沒錯過你。現在,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