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對鴻門宴看法的高中作文

鴻門宴是《史記》記載的一場驚心動魄的宴會,對於鴻門宴,不同學生有著不同的看法。下面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有關鴻門宴看法的高中作文,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優秀高中作文:我看項羽

李清照有詩云:“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從古至今,人們對項羽有著各種各樣的看法。如說他有勇無謀,沒有政治頭腦和眼光,婦人之仁。也有說他重情重義,光明磊落,君子之度。

在我的眼裡,項羽是一位英雄。縱觀這位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英雄人物一生,拋開他的英雄氣概不談,我們也無不為他的魅力人格所讚嘆,在當時那個人人謀富貴,人人謀利益的歷史環境下,項羽便是一顆璀璨的明星。他是那么的光彩奪目,那么的鶴立雞群。他的英雄和君子形象。恰恰烘託了劉邦的無賴和小人模樣。

在我的眼裡,項羽他重情重義,光明磊落。鴻門宴上,項莊舞劍時,只要他阻止項伯“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只要他一個手勢,甚至是一個動作,就能殺劉邦於宴上。但是他沒有,這不是因為他不知道放虎歸山的危害,而是他想與劉邦光明正大的決一雌雄罷了。這不是婦人之仁,而是君子之度。

在我的眼裡,項羽最終雖然是失敗了,但他並不是敗給劉邦這種小人,敗給這種無賴。而是敗給了他自己的性格,敗給了像張良、韓信、陳平這樣的謀士。

在我的眼裡,項羽並非是一個帝國的開創者或守業者。他殘暴,但沒有劉邦的陰險狡詐來的實用;他強悍,但沒有劉邦手下多員虎將合起來、的力量強大;他出身高貴,也就少了市井之徒的謙卑和忍耐。

在我的眼裡,項羽淚別虞姬,演繹這纏綿排側的兒女情長。“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為了不拖累你而選擇了自刎。當鋒利的劍划過她雪白的脖子,項羽的你的眼裡只有她散落的微笑,依舊傾國傾城。

項羽的一生貴在“情義”二字,起兵抗秦,心懷的是救黎民於水火之中的大義;善待士卒,洋溢的是江湖人士的豪情;而那一段霸王別姬的佳話,則是催人淚下的兒女情長。

高中學生作文:鴻門宴

談到楚漢之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就是鴻門宴了。由於司馬遷傳神的描述,不但使鴻門宴的過程曲折動人,極富戲劇性,更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活靈活現。下面筆者試從《鴻門宴》一文中分析劉邦的個性特徵。

一、堅忍克己,胸懷大志。劉邦入關的真正意圖,項羽的謀士范增看得十分清楚:“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本來,劉邦也是一個貪財好色之徒,但為了早日實現心中的宏偉目標——建立至高無上的劉氏政權,他堅忍克已,因而贏得關中父老的一致好評,為他將來勝算項羽打下了良好的民眾基礎。鴻門宴上,項羽為了表明自己的權勢高於劉邦,設宴之時自己特意東向而坐,而讓劉邦北向而坐。此時的劉邦明知項羽是在有意貶低自己,但為了自己的宏圖大業,他隱忍不發,甘居下坐。

二、善用人才,虛懷若谷。劉邦善用人才,像張良,樊噲等這樣一批能臣勇士都對他忠心耿耿。同時,他又虛懷若谷,善於採納他人意見。他每走一步棋,必然卑躬徵詢。鴻門宴前他認真地聽取張良的意見,拉攏項伯,恭敬地“以兄事之”,並“奉卮酒為壽”,與之約為婚姻,使項伯成為自己的保護傘;為了打消項羽對自己的疑慮,又接受項伯意見,第二天一清早就親赴鴻門向項羽謝罪 ,因而得到項羽的信任;范增早就看出劉邦入關的的真正意圖,於是鴻門宴上趁機想要謀殺劉邦,因而鴻門宴上殺機又起。為了隻身逃走,劉邦再次接受樊噲的意見,最終在鴻門宴上逃過了殺頭的危機。

三、遇事冷靜,當機立斷 。劉邦先行入關後,由於曹無傷的告密,加上范增的煽風點火,令項羽勃然大怒,準備第二天就來攻打劉邦。緊急關頭,劉邦並未自亂陣腳,他自忖以自己的十萬大軍來敵項羽的四十萬大軍,會如卵擊石。因此他不想逞匹夫之勇,而是沉著冷靜下來,與眾謀士商議。商討之後,當機立斷,接受張良意見,馬上籠絡項伯。鴻門宴上當項羽說出是曹無傷的告密後,他不動聲色,可等他回到軍營,就立即誅殺了叛徒。劉邦的這一當機立斷,為他的將來的宏偉大業消除了隱患。看到緊張的宴會氣氛稍為緩和,劉邦又緊緊抓住有利時機藉口“如廁”,以便趁機逃走。當想好對策,準備逃走時又謹慎的交待張良,叫張良拖延時間,穩住項羽,等他回到軍營後方可向項羽進獻白璧與玉斗,從這裡讀者可以再次看到劉邦的遇事冷靜和當機立斷。

四、能屈能伸,有勇有謀。為了化解兩軍的對立情緒,也為了求得自保,劉邦親臨項羽軍中釋嫌。明知這一去可能有去無回,可他能夠從容赴宴,這既表現了劉邦的能屈能伸,又表現了他的才能和膽識。為了用言辭進一步打消項羽的戒心,劉邦在鴻門宴上的言辭,可謂盡顯其智謀。“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於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郄”,劉邦首先講到自己和項羽的戰友情誼,接著講到他和項羽的戰略分工,再言及自己無意立下了大功,終沒料自己對項羽的赤膽忠心卻遭到了不詳其名的小人的“離奸”。寥寥數語,卻分析得鞭辟入理,有理有節,使項羽對他的猜忌全部撇清。

鴻門宴雖是楚漢之爭的開端,卻通過會前鬥爭、宴會場面與會後餘波的描寫,生動地揭示了劉項兩人的不同性格。讀者可以從劉邦的這些個性特徵中,窺見楚漢之爭中劉邦能夠真正取勝的原因。

高中生優秀作文:談項羽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題記

在我國的歷史長河中。有這樣一位人物,他與其他的王侯將相都不同,他的一生簡直可以說成是一部傳奇。沒錯,他就是西楚霸王——項羽。

這是一個真正能震撼我們心靈的人物。縱觀他的一生。從斬郡守起義的初出茅廬到巨鹿之戰,定陶之戰,雍丘之戰的威振四海再到後來彭城之戰,垓下之戰戰敗後的霸王別姬,自刎烏江。他波瀾壯闊的一生曾經令無數人為之欽服。其中就包括我。但為什麼震驚四海的霸王最終卻落了個可悲的下場。原因在於他的過分自大。下面我就會來講講他的這個缺點。在這之前我會先來說它的優點

作為一個占地一方的諸侯,項羽有著非常優秀的軍事指揮才能,在他的一生中,他幾乎只打過兩次敗仗,而且他還很有文采,正如喔題記所寫的,正是出自他的《垓下歌》。而我要講的它的優點不是這幾點,而是他有很遠大的志向。

這尤其對我們青少年有很大的借鑑意義,項羽小時候就樹立了十分遠大的志向。一次,他伯父叫他去學習舞劍,可他卻說:“劍,只能斬殺一人,不值得我學習,我要學就學力敵萬人的本領!”(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後來,秦始皇出遊到吳中,別人都為其威儀所震撼,紛紛下拜。未有項羽不拜,並說:“我早晚有一天要去取代這個人!”後來,他果真成為了能號令天下諸侯的總盟主。可見,小時候樹立一個遠大的志向是多么有用啊!一個沒有目標的人就像一艘漫無目標的在太平洋上航行的小船,最終被大浪卷襲掉,倒在前進的路上。所以,我們一定要樹立一個遠大的目標,就像項羽一樣,並朝著這個目標不斷奮鬥!

但是一個人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下面我就來講講我上面提及的他的缺點—自大。

鴻門宴後,項羽身邊的著名謀士范增曾對他說:“你這小子如此優柔寡斷,將來奪取天下的一定是沛公啊!”可對此事大不以為然的項羽卻說:“我當時在巨鹿與章邯決戰時,劉邦還在沛縣當亭長。我在雍丘斬殺李由的時候,他還在濟北打游擊呢!我現在有40萬大軍,個個都是經我精心培養的精兵,劉邦只有10萬軍隊,大部分還都是老弱殘兵,他的生死存活只在我一念之間,更別說奪取天下了!”可是未及5年,在“當亭長”,在“打游擊”的劉邦就打敗了他,逼他自殺了。這說明驕傲自大是多么的誤人啊!對於這種事,我我是佷有經驗的,以前,每次我考試考得比較好時,都會自大驕傲起來,最終在下一次考試中遭到慘敗。自大者,必自敗。這就是我對項羽這一缺點的看法。所以,我們一定不能讓驕傲自大的情緒蒙蔽自己的眼睛。

一切已過,英雄也有江水這一歸處,也許這是是一種榮耀,長江邊李清照是否為項羽嘆息:“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是否意識多少人的感言?亦或是毛澤東之類

“不可沽名學霸王”的批判?這些我們無從知曉,只要我們謙虛敬慎,踏實做人,努力奮鬥,以史為鑑,這便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