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辛棄疾素材寫的高考優秀作文

《扇舞江南》

江蘇南通(孔尚任)

暗花飛盡近黃昏,江南曲散人已淪。

扇舞桃花年年夢,不知字字皆是魂。

桃花依舊笑嫣然,昆語難言傷傷傷。

每個作家把筆圈在江南這處時都會變的沉思許多,每個行者走過江南這處時都會變的安靜許多,每個畫家記錄江南這處色彩都會變的淡雅而又純粹了許多,每個文人生活在江南這處時都會變的溫柔許多,看似如此卻實為悲情,笑語嫣然地看到霧失樓台中一些仿佛依舊存在的魂靈,尋著他們生命中留下的文字,在一條條小徑中去窺見那一個個失去的和存在的人的內心,在於他們,也在於自己,因為感動是可以交融和傳遞的。

來到了這裡,來到了這個許多文人墨客曾經來過到的這裡,把吳噥軟語聽的是那么的陶醉,應該是從現代生活的一種逃離,從複雜逃向了簡單,就象“桃花扇主”從聞達的官場“逃”向了自己用文字構築的“桃花林”,他已經不能再繼承多少他上祖孔聖人的諄諄教導——以儒性來完成他之於國家、之於社會、之於自己的責任,贊一回香君節烈,嘆一段侯生柔弱,哭一聲山河誰屬——已是足以,對於他經歷過的來說。在他看來愛情是不需要完美,不知道這是否是他的思想深處也被江南之色所染而產生的?但是對於他,對於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他將愛情闡釋成悽美是毋庸置疑的,“一滴血色,幾把摺疊扇?”問他也是惘然,他只是完成了作為一個劇作家的責任,將自己對於生活對於愛情的感悟化做人物的淚水和歡笑,《桃花扇》牽著大師,大師牽著歷史。一部戲曲匯集了一部帶血的中國文化史,這也許算是評價了,但是我想他若在世想聽的不是是這樣的評價,而是願意看見世人在他的人物中找見自己的影子繼而有所改變、有所希冀、有所捨棄、有所珍惜,百年前的一段崑曲在百年後捨棄了藝術上的價值不說,這點上的意義已是足夠了也足夠深遠了,在這個地方,這種體會是突然的,也是自然的。

無所追求即是苦苦追求,一份淡然是一種超脫,一份柔情是真我的體會,是柔情似水?是悽美哀惋?是楚楚動人?都付之以後人久久的吟唱,三千若水,我只去其一瓢愛了解,大師已去未有後事未休!

事與分說都隨風而去,只要在這時、這地有了超越時間的體會便足夠了。

崑曲依舊,桃花已落,但那個形象卻看的清晰,猶如在心!

《不休人生》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醜奴兒 書博山道中壁》

都說宋詞唐詩要好,好在哪裡?我不知道,但是我卻知道在那些長短不一的句子中,在那些不拘形式的話語中,在那些揮灑自如的言語中,我不時便能捕捉到一個身影。

時而抽象,是一個時代文化的反映;時而具體,那便是蘇軾西北望時,手中射天狼的那把箭,是易安嘴邊沉醉時的一壺芳香濃郁酒,是李後主落下隨一江春水盪去的枝枝敗花,是稼軒戰旗刀戢邊划過的淡淡涼秋之意。抽象的讓人感覺它厚重的非一般,在中國的文化。具體的讓人又不得不去好好地追憶一下其中各個,以獲得最真切的感悟。

倘說易安的軟語輕詞中透視著的是女性的柔美和命運的弄人,那么她的確婉約的可憐,那“興盡晚回舟”時孤單的側影著實讓人覺得楚楚動人;倘說蘇軾的豪放詞中吐露的是他快意人生的暢達和不羈的沖天豪情,那么驚濤拍岸前的他執一支青杖的姿勢確實可以震撼千年。這些在某中程度來說已經成為一種純粹了,她就是婉約,他就是豪放,然卻不知道怎么給辛棄疾來好好甚至準確的定個位,

說他豪放,但是那一首醜奴兒確實在每個讀過的人心中留下了一絲遊走不停的涼風,在秋的季節感懷一個悲情的他,一個“好“字說的人心中寒意四起啊!試想那個兩次跟隨謀臣到達燕山,仔細觀察那裡的地形地勢,共謀殺敵之事的翩翩少年是何等的意氣風發,是何等的壯志,試想那個曾寫《美芹十論》獻給宋孝宗,洋洋灑灑、仔仔細細分析了北方人民對女真統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統治集團內部的尖銳矛盾,軍事韜略、兵家涵養都不遜的他,是何等的以殺敵報國為己任,但是一顆拳拳的心卻在世道的炎涼、官道的淪喪、國道的黑暗中被無情而又悲劇性地被泯滅了,當時的意氣,到頭來只能是自己在清燈前執筆書寫豪情時的陣陣隱痛,這是必然也是他自己命運中的偶然,必然中的他意氣全無卻又苦苦堅持著一個民族信仰,壯志難酬了餘生;偶然中的他卻希冀著自己的壯志能夠有朝一日喚起王室的奮起之心。當然若僅僅憑著這些就把他劃如哀婉便也太過於掩蓋其男兒本性,執筆寫詞的手也是鋪了滿了敵人的血,刀劍上也發過懾人的寒光,但是他幾乎已經是個悲情英雄了,“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吳鉤寶劍看遍了,欄桿拍遍了,都昭示著一個無用武只地的生生靈魂,他就是這樣了,他在歷以偏離初衷的方式被後人記下——不是英勇殺敵而不能殺敵的失意被久久地不可忘記的銘記著!銘記著!他的一曲意氣歌唱在自己的空間裡,無人理會,有也是不安的慰藉。

讀他的詞是經常了,體味他的人生也是經常了,然一種惋惜和悲憤卻讓我把他的詞讀到心中。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

停不了感慨,被埋葬的堅決……

點評:探討是作者的寫作思路,在歷史的探討與思索中去還原去肯定辛棄疾這個複雜背景的人物,作者開篇引用的一首辛棄疾的詞《醜奴兒》,既是表明自己的觀點又是奠定全篇的感情基礎,另外作者的題目很有深度《不休人生》一方面積極地肯定了辛棄疾的歷史功績,但又從另一方面將這種肯定賦予了更加豐富和更具討論性的問題,自我的人生價值和歷史價值的同一問題,很有討論意義。

本文特點就是作者豐富的詩詞積累,寫作時信手拈來運用靈活自如而又賦予了新的意義,這是廣大考生要學習的地方。

同時作者的語言組織也如魚得水顯得自然而又富有靈性,散文式的語言,詩般的結構,讓內容得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