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素材:家書抵萬金

你有沒有被一位67歲老奶奶寫給孫女的家書所打動呢?短短的27字里,親人的愛和關懷讓我們感受到了濃濃的暖意。(信內容:多吃飯 不要減肥 晚上不要出門 照顧自己 常回家 給你做你愛吃的)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其實,家書,原本在中國人的生活中分量十足,曾國藩、傅雷、魯迅、豐子愷等名人所寫家書帶給世人諸多教誨,至今感人至深。而今,在網路時代,家書似乎離我們遠了。為何不讓充滿溫情的家書重回我們的生活,讓傳統的家書文化得以弘揚和傳承呢?

家書是親人的關愛

據《揚子晚報》訊息,11月1日,揚州大學信息工程學院的王詩佳意外收到一封來自祖母的家書,全篇只有27個字:“多吃點,不要減肥,晚上不要出門,照顧自己,常回家,給你做你愛吃的。”歪歪扭扭的鉛筆字,沒有標點,六個簡短的句子,組成了這封“超短”的家書。

談到這封家書的起因,王詩佳說:“前陣子事多,心情壓抑又不願意說出來,沒處發泄。後來寫了長長的一封信,寄回家,真的沒想到奶奶會一字一字地看完,還給我寫了回信。我抱怨了那么多,奶奶只是簡簡單單幾句話,而又是她常對我嘮叨的那些話,一封回信讓我感受到了平凡中最不平凡的愛。”

王詩佳自小被奶奶照顧長大,祖孫倆感情很深。但這次,王詩佳根本沒想到“半文盲”的奶奶會給她寫信,更何況奶奶已經有近60年沒有碰過筆、認過字。老人家是戴著一副老花眼鏡,憑藉幾十年前的記憶,詢問請教了左鄰右舍,經過多次模仿,才寫出來的。

家書可以調和矛盾

感動人的家書不只有王詩佳奶奶的這一封。前不久,《重慶晚報》就曾報導過“父親寫家書化解與兒子15年恩怨的故事”。15年前,因為羅華放學後又沒按時回家,父親羅志明拿起竹棍、農具沖向他亂打。羅華離家出走來到重慶,一走就是15年。

15年中,羅華從打工仔變成了火鍋店老闆,心裡還是恨父親。羅志明則滿懷內疚,卻只能從妻子那知道一些兒子的訊息。在這期間,羅華結婚,羅志明偷偷給了3萬元彩禮。今年10月,得知兒子開了火鍋店,羅志明買了一張硬座火車票,坐了26個多小時來到重慶。

在火車上,只有國小文化的羅志明給兒子寫了一封信。這是他第一次寫信,信里有不少錯別字,可是每個字都是他最想對兒子說的話。

羅志明找到了兒子開的火鍋店,選一個最偏僻的位置坐下,點了不少菜。結賬時,他讓服務員給老闆轉交了一封信。而老闆見到信後情緒崩潰,淚流滿面,父子15年的恩怨瞬間消散。

家書是親職教育的組成部分

家書還記錄了父輩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是親職教育的組成部分,激勵子女奮鬥、成長。據《南方日報》報導,今年八九月份,一封寧波父親寫給即將上北大兒子的信在微信朋友圈傳瘋了。這封家書的作者是浙江某旅遊公司高管陳曉冬。

陳曉冬介紹,寫信是為了完成北大布置給家長的作業,一方面記錄孩子的成長曆程,另外跟廣大家長分享一下育兒經驗。

這是陳曉冬第一次給兒子寫信。在這封家書里,網友們看到了一個懂事、獨立,對人生方向有著清晰把握的孩子形象,更看到了一段對孩子的選擇理解、包容、尊重和支持背後的深沉父愛,很多人更因此反思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是否得當。

兒子立志要考北大,陳曉冬說,在做出支持兒子決定那一刻,自己同時也做好了與兒子一同承受失敗的心理準備,“兒子有自己的理性選擇,我們要強扭,讓孩子做有悖於他意願的事情,結果不一定會好。況且,即使失敗了,這也是一段難得的人生經歷,沒啥大不了的。”對他來說,兒子有夢想有行動,這才是難得的為人品質。

雖然兒子成績很好,但陳曉冬並不認可“成績至上”的觀念。他覺得,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品格、健康的身體,擁有自己良好的興趣愛好,遠比成績重要多了,“這是孩子將來在社會的立身之本。”

網際網路時代家書在衰落

看了小編的介紹,家書的作用這么多,那你是否給父母寫過信呢?且看寧波大學大一新生給父母寫信的一則訊息。今年中秋節期間,在學校的組織下,該校陽明學院20xx年級的2907名新生分別給父母寫了一份家書。這本來該是一件充滿溫情的事情,但沒想到卻多了些許尷尬。為什麼呢?

家書寄出去不到一個星期,學校陸續收到了50多封退信,家庭信息不詳細、(收)寄件人沒有寫姓名、收寄件人位置寫反了……各種奇葩的理由層出不窮,讓負責本次活動的陽明學院輔導員王智騰哭笑不得。

“這個活動我們搞了6年,前幾年的幾屆學生很少出現這種狀況,”王智騰說。而95後的這一群學生,處在網際網路時代,現代通訊十分發達,他們多套用微信、QQ等即時聊天軟體,習慣了碎片化的信息聯絡方式,書信在不斷退出他們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