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友友:我並不是把古典音樂變成兒歌秀

你也許沒聽說過馬友友,但你一定知道賈伯斯。

賈伯斯是馬友友著名的冬粉,第一代ipod的發布會上,他放的就是這位華裔大提琴演奏家的音樂。

第一次聽馬友友的演奏會,他就被其中的純粹、寧靜和遼闊打動,“那種遼闊仿佛看到浩瀚的宇宙”。

馬友友1955年生於巴黎,父母都是中國音樂家,父親是小提琴家,母親是歌唱家。

出生在巴黎、後又移民美國,身上流著中國的人血液和文化,這種跨越地域和種族的生活經歷,讓馬友友經常思考:

“自己是誰?文化歸屬何方?家對自己的意義是什麼?”

911事件發生後,世界陷入恐慌與對立,馬友友重新檢視自己事業和生活的目標。

如果說衝突是因為溝通的失效,那有什麼語言能夠與世界上其他70億人分享?

他有音樂!

他集結來自各國的頂尖音樂家,啟動已經擱置的“絲綢之路”音樂計畫。

他讓中國文化與世界溝通。

曾經,也有人指責他,說他過分融合各種音樂流派,這是要把古典音樂變成兒歌秀!

但他說:“規矩是拿來打破的。”經歷了將近10年的低潮後,學界才終於放下了架子,重新擁抱他。

跨越文化和種族,用世界性的語言表達中國文化,馬友友做到了,他找到了這樣的音樂,讓全世界的人都能用自己故鄉的方式表達自己,卻又能彼此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