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範文賞析(四)

例文19:

以人為鑑知得失

河南一考生

人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過於相信自我,聽不進別人的意見。究其原因,不外乎兩點:一是唯我獨尊的思想在作祟,二是自己只看到了自己能看到的和想看到的東西。

古代的大部分帝王,對待忠心耿耿進諫的忠臣,往往表現出不可思議的殘暴。就連一代明君唐太宗,有時也對逆龍鱗的魏徵恨得咬牙切齒。

我們普通人呢?一聽到反對意見,輕則臉紅脖子粗,怒目相向,重則拍案而起,反唇相譏,甚至拳腳相加,由“文斗”到了“武鬥”。 這就難怪,想聽意見,卻只能聽到讚歌了。

中國有句俗話,叫“三個臭皮匠,湊成一個諸葛亮”。多通俗,又是多深刻的話呀!一個人縱有三頭六臂,也不能包打天下。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個人的思想是有限的,一個人的創造也是有限的。

毛澤東同志在談到“民眾路線”時,曾說過一句發人深省的話:“民眾的智慧是無窮的。”

讚歌不能算意見,隨聲附和也沒有多大價值,最有用的應該是指出錯誤的意見。三峽工程的決策者,面對記者說出了一句樸實而深刻的話:“對三峽建設來說,最有價值的是反對者的意見。”

國外的很多企業家,為了讓員工暢所欲言,經常組織一些“漫談會”,鼓勵大家“胡說”,從中尋找思維的火花。他們規定,不管是誰提出想法,不管提出的想法有多么可笑,是多么不可思議,大家都必須鼓掌歡迎,並齊喊“很好,很好”。

為了聽取意見,他們可謂用心良苦啊!

每天我們都要照鏡子,看看我們穿著是否得體,臉上是否有灰塵。那么,我們道德上的灰塵怎么發現?我們思想上的不足怎樣找到?我們創意上的失誤怎樣避免?

不難,別人就是一面最好的鏡子。

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

【亮點透視】

標題《以人為鑑知得失》,化用古語,典雅而富有內涵。開篇分析錯誤的思維方式巧妙地切入話題。主體部分引證與例證相結合,分析透徹,議論深刻。結尾照應開頭,總結全篇,結構完整,語言具有雅俗共賞的特點。

例文20:

追憶似水流年

湖南一考生

在一個桃李春風,柳絮滿天飛的季節里,一個弱小的嬰兒呱呱墜地。在一雙雙充滿愛意的眼睛的關注下,她開始茁壯成長,伴隨而來的,她開始用好奇的目光打量著這個陌生的世界。她開始學習,在家人悉心的教導下,她開始經歷一個由淺顯到深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的學習過程,而這其中,包含了欣喜,傷痛,淚水和歡笑,又包含了多少承載著綿綿愛意的似水流年!

欣喜產生於一瞬間,坐在搖籃車裡,望著呢喃的燕子,於是爺爺教她背“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歸來。”喔,宋詞是會飛的;趴在窗前大圓桌上,指著映紅的荷花,於是爺爺搖頭晃腦地讀“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喔,古樂府是有顏色的,還散發著淡淡香味兒;在黑暗的雨夜,伴著王子與灰姑娘的故事和***體溫,她乘著夢兒穿過尼羅河,越過丹麥海峽,與白鬍子的安徒生爺爺做遊戲;在明媚的春風裡,坐著如碧絲的草上,躺在滴綠枝的秦桑下,聽著爺爺講的三國故事,她很想騎騎赤兔馬,見一見威風八面的關雲長。這些點點滴滴的欣喜讓她對以後的生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讓她擁有了不盡的知識。

傷痛產生了不可磨滅的映象。當她抓著小雛雞發出得意的笑聲時,當她突發奇想把花衣裳剪破時,當她把筆丟下溜出去堆雪娃娃時,當她不聽話頂嘴被關進黑房子時,她都毫不客氣地挨了一頓結結實實的“教訓”。於是她覺得自己委屈了,傷心比那個屈原還多,眼淚比那個南唐後主還要向東流時,她得到了一番充滿溫情又合理的解釋,她懂得了不要欺壓弱水,懂得了一針一線來之不易,懂得了堅持,懂得了忍耐,她懂得了基本的做人道理,得到了在學校和書本中都汲取不到的力量。

淚水和歡笑豐富了她的平淡人生,在父親的鼓勵下,她爬上了長城,爬上了泰山,登上了岳陽樓,登上了觀海台,在掛著淚的笑渦中,他學會了要有山一樣雄偉的腰板,海一樣廣闊的胸懷,每一次流淚,她都依偎在家人身邊,這裡是最寧靜的避風港;每一次歡笑,她都分享給全家,這裡是心靈深處最美好的香格里拉!

有欣喜,有傷痛,有淚水與歡笑,這就是她的似水流年。

似水流年,流年似水,而永不流逝的,是那那美好而有意義的幸福時光!

【亮點透視】

本文緊扣話題行文,在形象生動的描述中蘊含了祖父兩輩對我的愛的教育及日常行為的教育,這種教育使我的逝水年華成為“有意義的幸福時光”。文章見解新穎、想像有獨到處。文章欲揚先抑,小作者真實地流露出自己的真心,由逆反到認同,代溝在理解中消失。篇末的希望發自內心,點明了親職教育的主題。

例文21:

愛我,就別把我摟得太緊

湖南一考生

我在黑暗裡鏇轉在花香中囈語,只等那個美麗的夢綻放在陽光里。

祖輩們留下千年的企盼:傳承美的精魂,在美與這世界相融之前,我們在黑暗中呼吸激越與執著。黑暗的載體是造物主用失敗、痛苦、迷惘編織成的繭。

誰不願掙脫這蒼白的桎梏飛向碧藍高遠的藍天?誰不願沿一路溪流翩翩起舞,撩起歸浣女的情思?誰不願越著坎坎伐檀聲,流連於江南煙雨里?誰不願……

而我們明白,脆弱的翅膀經受不住風雨,只有在孤獨、寒冷、黑暗中造就的凝著剛毅與執著的體格,才能讓我心情揮灑自由與美麗。

不要善意地用您的剪刀剪開我的繭,幫我揮去那些生命中的苦難,請不要過早地讓我聞到花香,那不是對我真正的關愛,而是一種善意的摧殘。我會在陽光下萎縮,化作一片枯葉,融入泥土……

愛我,就讓我自己面對苦難。

魚的淚光

我嚮往地平線盡頭那一泓清泉,那裡繫著我勇敢的夢;我渴望融入浩瀚寬廣的海洋,把心變成藍色;我想靜靜地在清流明淨的湖水裡遨遊,身上不染一絲纖塵……

昂起頭,眼光中的不屈不撓的稜角已殘破不堪,我奮力衝去,一個華麗得讓人感覺不到一絲陰森與猙獰的玻璃罩把我摟住,摟得生疼。

於是閉了眼,任身上的鱗無力地飄飛。

殘陽如血,我看到周遭的東西一片狼藉,我的夢,我的心,我的淚滴。

也許,這玻璃籠住的世界很安全很溫暖,不會有暴風雨的侵襲。不會有雷電肆虐,可這於人生而言,究竟是風景線,還是囚籠呢?

愛我,就別把我摟得太緊。

其 他

歲月的潮水洶湧著,把歷史的血腥與人性的脆弱漂白成永遠,在這永遠里,涵混著太多的迷惘與痴迷,智慧與清遠。

怎樣讓這“永遠”變得明亮晶瑩?怎樣讓蝶兒輕盈地吞吐著芬芳,魚兒自由地詮釋生命呢?你聽——

讓每一個生命都歷經他應當經受的苦難,讓每一個靈魂都在不斷殘缺中變得完美吧——呵護,有時其實是一種善意的摧殘。

【亮點透視】

“愛我,就別把我摟得太緊”作為本文點睛之筆的標題,讓讀者朋友感受到了小作者內心的呼喚。可憐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父母的心愿,作為孩子,卻在心底里呼喚——愛我,就別把我摟得太緊。全文語言流暢,意境優美,構思精巧,情節生動,妙趣橫生,給讀者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例文22:

帶上自信上路

河南一考生

在生命的河流上掌舵,左右自己的不是涌浪迭濤,而是心頭矢志不變的羅盤:自信。 ——題記

愛迪生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是啊,夢想成功的青年,面對險象環生的生活海洋,只有帶上自信,滿懷希望,才能揚帆破浪,從暗夜和昏黑奔向晨曦和黎明,從險灘惡水駛向碧水藍天。

聽一聽潘多和小澤征爾的故事,或許你會增長几分自信。刺骨的寒風夾著雪花和冰凌無情地打在臉上,稀薄的空氣讓人窒悶,腳下的岩石滑而峭峻,潘多再一次從那塊巨石上滑了下來。就快到峰頂了,隊友們都翻過了巨石,就剩潘多一個了。作為唯一的女隊員,她並不認為比別人脆弱,她相信自己定能登上珠峰之巔。隊友們也都鼓勵她。她臉色發紫,氣喘吁吁,但她又一次攀住了岩石,咬緊牙關,一點一點。潘多翻過了巨石,和隊友們一起登上了峰頂,立在雪中,她感到不盡的驕傲和自豪。

自信給潘多以力量,給潘多以克服困難的勇氣,讓她以巨大的毅力衝破層層險阻,翻過巨石,登上了世界最高點,實現了夢想,成就了歷史上的那次壯舉。

著名音樂家小澤征爾也是一位在自信中獲得成功的典範。在一場國際音樂指揮大賽的決賽上,前兩名選手在指揮過程中都出現了一小段不悅耳的演奏,但都“認真”指揮過去了,還抱歉地向裁判席欠身微笑。小澤征爾是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登上指揮台的。演奏十分順利地進行著,跟前兩位一樣,他忽然看到樂譜上有一小段不和諧。他試著指揮,但終於停下來,問裁判席上的人是否弄錯了,裁判冷眼相待:“請繼續演奏,這是最權威的樂譜!”小澤征爾又試著指揮,但終於又停了下來,說是樂譜搞錯了,裁判警告他不可傲視權威,他卻堅定地喊道:“不!這一定是弄錯了!”這時,裁判都站起來,熱烈的鼓掌,恭喜小澤征爾,獲得了大獎。

前兩位指揮家難道沒有發現錯誤嗎?然而,成功只垂青於小澤征爾這樣有自信的人。

面對珠峰,潘多用自信翻越;對面“權威”,小澤征爾用自信質疑。讓我們踏著他們的足跡,身披一襲燦爛,心繫一份摯著,帶上自信上路,用實力踏平坎坷走向光明!

【亮點透視】

新穎的標題、醒目的題記、亮麗的開頭,是作者精心打造的亮點,收到了先聲奪人的效果。兩個典型事例,分別說明在困難、機遇面前,有自信才能成功,事例後的分析,簡明扼要,切中肯綮。結尾收束全篇,點明題旨。

例文23:

山明水秀

江蘇一考生

山是高大的,看著高大的山、高大的樹,你會知道天空有多高;聽著樹葉洪亮的聲音、鳥兒清脆的聲音,你會知道雲朵有多高;感受著樹縫中的陽光,你會知道太陽有多高——全都在山頂,在樹梢。因為高大,所以山明。

水是柔美的。那小鎮中幾曲幾折的溪流,緩緩地欣賞著同樣柔美的地方;那春雨一絲絲,柔柔地染濕臉龐;露珠一顆顆,依偎在草尖,久久不願落下——是水的柔,水的美。因為柔美,所以水秀。

水是活潑的。那小河中的激流,那大江中的鏇渦,是多么性急的孩子呀;顯微鏡下的分子們,又是多么淘氣的互相追逐打鬧的小寶貝。那嘩嘩的聲音,是樂隊的演奏還是嬉笑的響動?可是精靈藏在其中?水秀,因為精靈,因為活潑。

山是穩重的。那長滿了青苔的石頭,那挺拔高大的樹木,甚至就是這山,多少年來也沒走過半步;顯微鏡前也不能見到你的身影。穩重的你可是在思考該怎么做才好?山明,因為思考,因為穩重。

山是孤寂的。所以他時不時更換眩目的服裝;那朝夕變化、季節更替,也只是為了吸引愛美的你去與他做伴。有孤寂,所以山明。

水是悲傷的,因為想家而悲傷。這遠遊的旅人,一刻兒也不停下匆匆的腳步,不換去風塵僕僕的藍衣。因為這一停下,可就想要飛奔回故鄉。有悲傷,所以水秀。

當孤寂的山融入活潑的水,就創造出了河底那些圓圓的小精靈。他們為了留住活潑的水,將所有艷麗的服裝都展示了出來,反倒成了小丑一般,什麼顏色都有了,卻一件也沒穿全。他們被叫做“雨花石”。有水(雨)有山(花),所以水秀山明。

當悲傷的水流入穩重的山,水這可憐兒的悲傷也勾起了山的悲傷,於是他們的心一齊碎了;水把頭埋入地下,山卻把心的碎片一塊塊收好。於是就有了迷亂複雜的溶洞,就有了千姿百態的石筍,就有了洞口突突的泉水。有山有水,所以山明水秀。

當高大的山與柔美的水交織在一起,高大的山庇護起柔美的水,所以有了清潭,有了池塘;柔美的水滋潤著高大的山,所以有了花草,有了綠樹;所以山水之間有了伊甸,有了桃緣。有伊甸,有桃緣,所以山明水秀。

有山,山明;有水,水秀;有山有水,所以山明水秀,所以水秀山明。

【亮點透視】

《山明水秀》作為本文的標題,讓讀者的眼前不由自主地就出現了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卷,而《山明水秀》更是作者妙筆之下向讀者展示的深刻道理。標題引人入勝,字字璣珠,生動靈秀,美輪美奐,在作者如詩如畫的文筆描述下,讀者仿佛走進了美麗的童話世界。因為山水在作者筆下變得靈動,鮮活起來。在優美的意境之中,收穫著另一番情調和耐人尋味的深刻感受。

例文24:

相對論

一考生

一、艱難的選擇(上)

“錯了,一切都錯了。”

愛因思坦撓著那亂糟糟的頭髮,不安的叫嚷著。一個令他頭痛的想法浮現在他頭腦中:“還是他們說得對,我的想法太荒謬了,我不能再研究下去了,媽媽說過,在錯誤的道路上走的越深,你離家就越遠。”

“你這個傻瓜,”一個生氣的聲音在他腦中響起,“不相信自己你還能相信誰,自己的研究 又沒錯,幹嗎要停下來。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不,不對。”又一個聲音:“你的同事不是提醒過你嗎?不要在自己的泥潭裡越陷越深。”

“不,又錯了……”

爭論似乎沒有盡頭,愛因斯坦也越來越急躁:

是相信自己,繼續研究,還是相信別人,重新開始……

結局1:愛因斯坦最終相信了自己,開闢了物理學的新天地。

二、艱難的選擇(下)

無數的學者發出了這樣的疑問,起因是愛因斯坦的新理論。

一部分人在是否應該相信這個理論上產生了顧慮,達坦博士就是其中一位。他已經在牛頓力學方面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但猛然間殺出的相對論卻讓他不知所措:

是相信自己,繼續研究,還是相信愛因斯坦,重新開始?……

結局2:達坦因最終相信了愛因斯坦,成為了相對論早期推廣者之一。

三、相對論

兩個結局,不同的選擇,相似的結果卻讓我困惑。

到底是應該相信自己還是應該聽眾他人呢?我不解。

但很快,我發現自己真的很幼稚。其實在科學家給出相對論之時,也給出了答案:

我們不要刻意地去追求相信自己還是聽信別人,事物本沒有絕對,有時我們要相信自己,有時又要相信他人。

但有一條是不變的:我們要相信“對”的。

這才是“真正”的相對論——相信對的理論,相信真理。

【亮點透視】

這篇文章題目叫“相對論”,語義雙關,一方面指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另一方面指應當相信“對”的理論,相信真理。這樣的擬題富有創意,耐人咀嚼。綜觀全文,扣題極緊,構思精巧,語言樸實無華而自然流暢,彰顯出作者不凡的寫作功底。

例文25:

月下獨酌話追求

陝西一考生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又是一度月圓。

我一個人獨倚窗邊,望著寧靜的夜空,心中茫然,似是柳絮又如寒煙的心在這樣的夜空中飄蕩著。

曾奮筆疾書、發奮圖強,但成績不好,使我憂心忡忡、黯然失色,自己沒有找到快樂,或者與快樂失之交臂,但這仍無濟於事。

也許我拼搏過,也許我狂歡過,可快樂終不能和我同在。於是,我感喟不已,不知所措。可後來又仔細思量,把腦海換作一個發酵的釀罐,之後,我明白:人生不能活在感喟的世界中。

從此,我換一個角度去思考,也許這樣便會尋到更大的快樂。

歲月無聲,時序更迭……

然而,無限的思緒縈繞心頭,撩撥著我的心扉,去想想那些在艱難的時代里,仍能韋編三絕、焚膏繼晷的人們,在歲月的滌盪中,使他們終將一舉成名、獨占鰲頭,轟轟烈烈,有的甚至永垂丹青、彪炳史冊,找到自己的快樂。

可是,我並不灰心,也不是一蹶不振,而是重振旗鼓,在困境與失敗中,儘可能地破浪前進,在前進中找回屬於自己的快樂。有時,甚至把不是快樂的轉化為最大的快樂。

在這樣的歲月沖滌中,我咬緊牙,攜著追求去奮追快樂。因為追求,我們敢於金戈鐵馬去,馬革裹屍還;也因為追求,我們甘於九天攬月去,五洋捉鱉回;更因為追求,我甘於淡泊寧日,風餐露宿。

這一切的一切,為的是什麼?為的是追回屬於自己的快樂。

你見過那手執金戈、馳騁沙場的將士嗎?他一生廝殺沙場,拋頭顱,灑熱血,奮不顧身,英勇作戰,即便是戰死疆場,青山埋忠骨,他仍大勇無畏,大義凜然,可他覺得快樂無比。因為他想這就是他一生的快樂。如此披荊斬棘,櫛風沐雨,他毫不顧忌,只帶著追求與思想去尋找自己的快樂。

我佇立著,思索著。簾外的月色愈顯明晰了。遠遠望去,山川相繆,含著微笑,它們這似乎是快樂的微笑。

而我呢?也從中明白了……

在歲月的滌盪中,我將帶著追求,攜著思維的另一種形式去追求快樂。

那,只需我攜一顆誠心踏上征途!

【亮點透視】

《月下獨酌話追求》作為本文的標題,讓讀者感受到意境優美之中的另一層深刻含義。主旨明了,讓人心悅誠服,言之鑿鑿,寓意深刻。而通讀全文,在作者流暢自然的文筆和感情豐富的語言觸動下,被濃濃的氛圍深深感動著。文中那種激越向上的文字,飛揚的思緒,和執著的追求,讓讀者內心不禁為之感動而碰撞出思想上一連串的美麗火花。標題就像夜空中的一道閃電,給天空一道美麗而獨特的風景,更是暴風雨中一個堅定而執著的信念。“帶著一顆誠心踏上征途去追求快樂”結尾與開頭遙相呼應,更使文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