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語文作文預測:為上帝而雕刻

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中世紀的石匠經常要為裝飾哥德式的教堂而雕刻怪獸狀滴水嘴。有時,他們的作品被安裝在教堂的上端或藏在飛檐後面,多為人的視線不及之處。然而,石匠仍然精心雕刻,哪怕知道一旦教堂完工,腳手架拆除,他們的作品將不被人們看到。據說,他們的雕刻是給上帝看的。事實上,許多被稱為偉大的作品經常就是這樣創造出來的。

要求:選擇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義的範圍,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滿分作文】

熱枕與信仰激發人的神性,而神性驅使下,人方能造就偉大。——題記

最初的自然探求源自於破解神諭的渴望,最初的仰望星空源自於對神的嚮往。偉大,從來只用於描述具有神性的人——因為神性,是人超越凡俗的唯一可能。

神性造就偉大,這是無數崇高靈魂所印證過的真理。英國詩人布萊克始終在詩句中探求懸而未解的神諭,傳說他七歲時從視窗看見天使,從此一生為上帝寫詩。“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這怎是從凡人口中吟詠而出的金蓮,這應是布萊克神性指引下的傳道吧。當人被激發神性後,他的一切創造將是獻給上帝的禮讚,正如那石匠精心雕琢教堂一般,這樣的作品,成為傑作,有何可爭議呢?米開朗基羅的穹頂造就了西斯廷教堂,而千千萬萬個修築教堂的石匠與米開朗基羅站在了同樣的腳手架上——教堂之所以成為建築藝術的瑰寶,正是因為那些締造者是以神聖之心在創作啊!神可能遭受質疑,但人的神性,永遠是光輝所在。

人的體內蟄伏著神性,可只有極少數人將其釋放。為何?也許,是因為多數人沒有激發神性的火苗,於是神性便在沉寂庸碌中消亡了。大多數時候我們放棄了超越凡俗的可能,就工作而言,我們往往是以冷漠或者功利的態度來對待,於是我們也僅僅只會是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在印度孟買的貧民窟,有許多傳統的洗衣房,在洗衣機成為必備家電的年代,這樣子的作坊卻還是生意興隆——勞動力的低廉是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那裡的工人們即使是面對這樣枯燥的工作,也極力充滿熱枕地發揮創造力。所有洗好的衣物用手工編織的竹籃子裝好送到顧客門前,籃子裡還放一個自己做的小香袋。那些掙扎於貧民窟的人們,也許很難構想,他們會與“偉大”發生什麼關聯,可他們確乎是完好地保留住了自己的神性,誰又能說,他們其中某一個年輕的面龐,不會在日後轟動世界呢?

神性,不是高高在上的王冠,它與人性並生,只是可能會提早逝去。它需要熱度來維持,需要人們對於眼前所做之事的專注與投入,需要人們把創造當做工作本身的意義。這便是熱枕,溫暖並孕育著可能誕生的偉大。

亦有很多人是逐漸丟失了熱枕,因而才丟失了神性。發揚神性確乎是深遠的路途,於是我們需要信仰。信仰,不僅僅是宗教意味,它也許更接近一種美好的願望,希望觸及彼岸芳華。那種對於神聖美好的想像與追尋便是我們的信仰,藝術家信仰的是藝術之美,科學家信仰的是科學之美,這樣的信仰使人堅定而不可動搖分毫。梭羅所說過的關於最完美的權杖的故事,便是關於信仰的寓言。那個堅定地相信自己能做出世間最完美權杖的匠人,當真任斗轉星移,我自巍然不動,幾十年如一日地做那根想像中的權杖,而他成功了,他一輩子中做的唯一一件事,成就了他的榮耀。梭羅說那個匠人最終達到了青春不老,這幾乎是奧林匹斯山才有的神話,也就是說,梭羅認為那個匠人應是從凡人而蛻變成神。

變成神,這當然是童話。但信仰可以使人堅定,使神性最大程度地釋放,經由一個漫長的枯寂的過程。也許我們無法到達落英繽紛的彼岸,但在信仰支撐下,我們努力接近,而正是在這接近的過程中,神性驅使我們造就偉大。

上帝賜予人們靈魂之時,亦慈愛地賦予了我們珍貴的禮物,給予我們神聖的機會。嘗試去喚醒神性吧,也許歷史星空中會因此而多了一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