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測2020雲南高考作文題目:中國人也可過洋節

作文題目】

認真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自己對材料的感悟和聯想,選一個合適的角度寫一篇作文

20xx年聖誕節來臨時,中國內地許多地方的人士用各種不同的形式來“慶祝聖誕”,給孩子買聖誕禮物,到飯店聚餐,去教堂參加活動……同樣是聖誕節的這一天,長沙某高校學生身著漢服,手舉“抵制聖誕節”等標語,走上長沙太平街聖誕活動現場,呼籲廣大市民“中國人不過外國節”,過中國傳統節日。

要求:題目自擬,立意自定,文體自選(詩歌除外),不得抄襲、套作,不少於800字。

文題解析:

試題分析:這是一則材料作文,本題材料中列舉了兩種對立的現象,一種是對洋節歡迎而且熱衷,一種是抑制,這兩種現象目前是中國是常見的,因此考生在寫作中不要輕易否定或贊成哪種觀點,一定要注意揭示和挖掘以“聖誕節”為代表的“洋節”和“傳統節日”所蘊含的內在的文化精神,從中找出合適的點,進行敘述或議論。比如可立意為“珍視傳統節日,不必追逐洋節”;也可立意為“洋節蘊含的文化東西,值得借鑑”;“將中西方文化結合起來”等。從文體上看,本題要求除詩歌外文體不限,考生可以根據自己平時複習的情況選擇自己擅長的文體來寫,注意記敘文要以情動人,議論文要觀點鮮明,論據典型,論證有力。

【中國人也可過洋節】

文化沒有國界,但我們要熱愛自己的祖國。

——題記

西方有藍色柔情的多瑙河,中國有壯闊洶湧的黃河;西方有“戲劇之父”莎士比亞,中國有“元曲之祖”關漢卿;西方有動人心弦的交響樂,中國有樸素清新的山歌;西方人會狂熱的吹響一段薩克斯,中國人會心平氣和的拉上一曲《二泉映月》;西方的聖誕節、情人節表現的是西方人的情致和快樂,中國的端午節、中秋節表現的是中國人的智慧與節操。春節與聖誕節誰更熱鬧並不重要,他們都是一家人歡聚一堂的時候,流傳的是永恆的親情美。情人節,玫瑰可以讓愛延續;七夕夜,牛郎織女昭示的是愛的忠貞與不渝。你羨慕西方聖誕節中別具特色的聖誕樹,外國人也鍾情於中國的年糕與餃餌;你喜歡西方情人節玫瑰的艷麗,外國人卻傾慕中國鵲橋相會的悽美……文化的多樣性,使世界豐富多彩;文化的差異性,讓我們多幾分好奇,讓我們創造更多的交流機會。

魯迅曾闡述了“拿來主義”的實質,目的是要讓我們辨別腐朽的,學會本真的。這樣才有利於自己,有利於國家。

但自從洋節從對面飄過來以後,我們中國究竟有多少人去理解洋節的真正含義?究竟有多少人能像外國人那樣把洋節過得有滋有味?那些參與者不管窮的富的,總該破費吧。富的還好些,而窮的呢?買禮物送給父母、親戚、朋友卻又顯得那么捉襟見肘,這又何必呢?聖誕狂歡一夜,笑過,唱過,跳過,卻是萍水相逢,又有多少真正值得回憶的?回家過個年,體味“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親”的真誠,卻又是何等的幸福!或許你是一個有了成就的人,衣錦懷鄉時,你還會想起家鄉的人民在你受盡了磨折時,那改變了你一生的溫和的語言、善良的笑容;或許你是一個失意落魄的人,流落他鄉時,元宵的花燈、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明月、除夕夜的餃子,會溫暖你前行的每一個腳印。還有什麼節日比土節更有意義的呢?唐人街不就是土節的再生地嗎?異國他鄉,端午節,他們賽龍舟,包粽子;中秋節,他們望月懷鄉;重陽節,他們登高思親;除夕夜,他們包餃子,耍獅子,舞長龍。在西方那洋節盛行的土壤中,我們中國人舞著自己土節的火把,活出了中國人的尊嚴。

保存土節,延續土節,讓土節的火把代代相傳;

拿來洋節,過好土節,讓中國的文化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