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高三讀後感:《野蠻生長》

作者簡介:馮侖,現任萬通集團董事局主席,北京萬通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1959年生於陝西西安。1982年畢業於西北大學,獲經濟學學士學位。1984年畢業於中央黨校,獲法學碩士學位。1984年至1990期間先後於中央黨校、中宣部、國家體改委任職。1991年創建萬通。馮侖是一個文人,而且是絕對的文人。但他從商所獲得的成就更讓人矚目,因此認識的不認識的都稱其為“儒商”。

開篇就是民營企業的“原罪說”(指企業創建時因無股本而負債經營,比如大筆的銀行借貸等等,造成企業原始黑洞愈深,導致資本結構和財務結構不合理、產業選擇趨向暴利行業,投資規模擴大的速度過快等等狀況)。馮侖認為,民營企業的發展,是當時大環境下的產物,有其時代特徵和原因。很多民營企業,在發展之初,或多或少都有這樣那樣的原罪,隨著企業發展,時代發展,一部分原罪在企業內部自行消耗,一部分卻如雪球般愈滾愈大,最終拖垮企業。原罪中,甚至包括一部分發展之初在法律邊緣的產物,在當時說不上是觸犯法律,在現今卻是違公司法、契約法等等。民營企業發展三十年,多少曾一時風光無限的企業陷入“原罪”之中不可自拔,折戟沉沙,而萬科、萬通等企業能夠屹立二十餘年不倒,其相對健全的管理制度功不可沒。惟有健康的制度,方能避免民間企業家消除創業初期難以避免的道德劣勢,打破“富不過三代”的弔詭。

書中,馮侖用大量的篇幅,寫了民營企業發展過程中所需要注意的問題:比如合伙人之間“江湖方式進入,商人方式推出”。用萬通公司本身發展過程為例。馮侖與潘石屹等其他五個人最初聚在一起創業是由於朋友之間的信任到後來因為思維方式,工作方式的不同,地域差異性等不能再維持下去,於是以國外商人、組織的方式散夥,按照既定的遊戲規則進行利益劃分,避免了江湖方式推出的慘烈。又比如在公司發展過程中,馮侖寫了幾個關鍵字,比如投資、管理、組織、金錢、關係、政商關係。指出人和組織,是企業的核心。每一篇每一段都是精彩紛呈。

馮侖用真實的故事和通俗易懂的語言,寫出了自己在經歷萬通一系列發展中的是非成敗,用很多的小故事,告誡民營企業經營要注意避免的是非。猶如一盞清晰的明燈,通透、徹底、沒有遮遮掩掩的虛情假意,沒有討好,沒有歌頌,有的,只是真實和智慧的閃光。馮侖作為一個泳者,能夠如此理性的思考真讓人欽佩,他很真實,不迴避黑暗中的污垢,在拷問自己內心的是非和道德觀,這是很難得的一個思考過程,他讓我看到了中國民營企業的希望,它們將是成熟的,未來也是美好的。

對此書中一些論述的思考:

1、自我管理:他說:偉大是管理自己的,不是領導別人。我們常所:斯言善哉,做事先做人,每個人在能控制好環境之前,須先控制好自己。我認為管理自己分為三個方面:第一方面是管理自己的心靈、管理自己的價值觀、管理自己的面子、管理自己的胸襟;第二個方面是管理自己在工作上的行為;第三是管理自己一生的時間。這其中管理自己的心靈和價值觀是最難最關鍵的。想要很好的領導別人,那就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管理好自己,離成功的領導就很近了,在這種情況下,你的下屬就會想你學習,你自然而然的就會成為一個優秀的領導。當然在管理自己的時候,要制定嚴格的制度,自己遵守了,下屬就自然遵守了

2、民營企業原罪說:“原罪”原是基督教義中指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偷吃禁果而犯下的罪過。馮侖把這個“原罪”延伸到民營企業的成長論中,把民營企業最初邏輯上的發展悖論和體制環境中一些不妥的制度安排稱為“原罪”。這樣的延伸很有意思,讓人從源頭上對民營企業的發展進行一些思索,這對民營企業的何去何從、今後如何健康發展是有益處的。我想這應該歸入企業文化的範疇吧。民營企業在不斷的反省中,找到了自己的原罪,這是最可貴的。企業能夠自我剖析,找到自己的軟肋和問題的癥結所在,應該是幸事,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制動力,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新觀點或說是中國企業新理念的引領,我認為他們功不可沒。我把這種思考看作是實踐的思考,實踐出真知,馮侖做到了,還需要更多人去實踐去思考,完成民營企業從野蠻生長階段向文明科學發展階段的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