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與濫用

對於近來多地中學試卷出現的明星元素,專家、教師、娛樂圈人士各抒己見,有人贊同,有人憂慮,依我看,明星元素出現在試卷中,是一種妙用,但是我們不可濫用。

縱觀近幾年,在“網際網路+”的時代下,信息傳播速度日益加快,明星娛樂的信息亦是如此。人們接觸明星,不再局限於一碟舊式老唱片,只要一打開手機,一個個光鮮亮麗的面孔就呈現在眼前,這大大加深了娛樂明星的影響力。因此,明星元素更易走入中學生的試卷中。

而受影響最深的,可能正是如今的國中生。這一群體多是十五六歲的青少年,滿懷著對美好事物的憧憬,看見了娛樂圈的光鮮亮麗,難免喜愛、追捧。所以,在相對來講較為正規、枯燥的考試中,偶爾出現一兩個關於娛樂明星的字眼,不僅能讓許多學生眼前一亮,也能加深其對於學習的興趣。與此同時,明星作為公眾人物,對於正能量多少具有一定的示範性、引領性,不僅催人上進,還能夠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可謂一石二鳥。而對於試卷本身來說,這是一種相對成功的創新,它比類似於載人深潛器、工業製備化學品等“高大上”的事例都更加“接地氣”,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歌詞、微博……生活中的新事物、新思潮,讓教育不再只有對知識的把握,更有對樂趣、對美的追求。由此觀之,贊同的人們也不無道理,明星走進試卷,確實是一種“妙用”。

然而,就如硬幣有兩面,中學試卷出現明星元素的現象,也存在一些弊端。妙用了學生追星、捧星的心理來給試卷增加亮點,固然是好的,可試卷畢竟是相對正規的,是學習生活中學生自我檢測的重要部分,試卷中多次出現明星元素,可能會使學生分心,而且不利於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價值觀,以致於偏離了學習軌道,甚至可能讓一些曾對娛樂明星索然寡味的學生也走上追星的道路,最終本末倒置:明星記住了,知識忘記了。再者,前人早已意識到“少年智則國智”的道理,青少年個體生命的成長,關乎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因此對於青少年的教育,應有的規範性、正確的三觀引導必不可少。但明星作為生活娛樂中的人物,卻頻頻出現在正規的考卷中,難免讓人起疑:這樣的出卷是否在迎合學生?是否有追求功利的嫌疑?是否為了迎合大眾而摒棄了對優秀文化的追求?由此看來,憂慮的人們也有所遠慮,明星走進試卷,確實應該提防“濫用”。

綜上所述,“妙用”能讓學生更好地接受教育,體驗學習生活的樂趣,而“濫用”則有些過為己甚,扭曲了教育的正確方向。因此,相關部門應更多了解學生的課餘生活,不單單從娛樂明星中尋找素材,而從多方面汲取靈感,儘量讓試卷確保規範性、引導性的同時又能生動、靈活,做到傳統教學與現代新思潮的有機結合。另一方面,作為學生的我們,也應該豐富自己的課餘生活,養成更多健康向上的愛好,且培養自己的學習興趣,懂得充實自己,讓別人的光鮮亮麗,成為自己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