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的生活作文

在我看來,有理想和堅持理想的生活,是詩意的。

我不願意回看我兒時的理想,因為我知道這是幼稚的。我們正在失去理想,於是,我們變得渾噩。但似乎除了我之外的許多人,他們的理想也隨著他們成長而丟失。

我們,是充實的,充實到沒有時間想我們的理想。

但是,我們必須記得,曾經,有那么一些人,他們,曾經詩意地生活過。

有一些人,他們身懷理想,夢想能夠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他們遊說於各個國家,希望能成為諸侯的助手。可是,他們偉大的夢想卻偏偏生不逢時,於是,他們退而求其次,希冀能從別的地方實現自己的夢想,把自己的主張傳遞給更多人。

那么,孔子無疑是詩意的!

他曾經遊歷過如此多的地方,當他發現,他的理想離他如此遠的時候,他妥協了。或者說,他放手了。他公開講學,把他的“仁”告訴他的學生們:既然我無法說服君王們,那么,就讓我的學生們去完成吧!所以,當他的學生問他:“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孔子平靜的說:“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可是,孔子真的放棄了他的理想嗎?不,沒有,他依然希望能夠建立起那種“大同世界”,這也就是為什麼當曾皙說:“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時,孔子會喟然嘆曰:“吾與點也!”在他心裡,他依然嚮往著那種萬物和諧,人民過著幸福生活的世界。那是一種怎樣詩意的境界啊!

於是,孔子是失意的!

後來,又有一些人,他們帶著理想投身朝廷,可是,官場的腐敗,朝廷的黑暗,使他們放棄了他們的努力。他們退卻到世外,以一種出世的態度生活著。他們深知:我既然無法改變他們,那么,我就只好離開!

於是,陶淵明肯定是詩意的!

他曾是地方上的一介官員,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功績,給人民帶來寬鬆的生活。但是,當他發現,連自己都被五斗米壓得喘不過氣來的時候,他無奈的離開了!他大吼一句:“吾豈為五斗米向此等鄉間小几折腰!”然後傲然的離開了。離開後,他淡淡地說:“採菊東籬下,悠然現南山。”他以為他放開了,他以為他忘卻了他的理想。可是,他哪裡知道,他越是唱“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他就越是放不開理想。他一直懷抱著理想,可也正是因為這種對於理想的執著,他的生活,雖然貧窮,但是詩意,要知道,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有“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的心胸的。

終於,陶淵明是失意的!

再後來,還有一些人,他們滿懷的抱負,希望能夠金榜提名。他們的理想很簡單,就是能夠騎在皇上御賜的駿馬上,在萬人的歡呼簇擁中,衣錦還鄉。可是,現實往往是殘酷的,不論什麼原因,總之,在萬人簇擁的駿馬上,沒有他們的影子。於是,他們索性離開,因為這總比站在人群看著別人坐在自己夢想的位置上要好!

終於,張繼一定是詩意的!

他曾經是那么滿懷希望,滿懷熱情的。我想,即使在他看到榜單上沒有自己的名字時,他仍不相信自己失敗了。可是,現實告訴他,他落第了。那張長長的榜單上偏偏擠不進他張繼的名字。他無奈的離開了,離開就離開吧:“反正我失敗了,難道還要我看著別人羞辱我嗎?”他是懷著理想離開的,也正是這理想,讓姑蘇城外幾百年來迴蕩著那經久不衰的詩句:“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試問,還有誰能在寒山寺的夜半警鐘里,寫出這樣的詩句呢?

那么,張繼是失意的!

可是到了現在,我們卻開始棄失我們的理想,我們中很多人在面對的“讀好書—上好大學—找好工作—有個好家庭—生個好孩子—讀好書”的生活方式時,妥協並開始忘記我們的理想。現在的我們,每天都要讀好書,於是,我們是充實的。然而正如沒有理想就沒有詩意一樣,

我們是失意的,卻不是詩意的!

的確,我們失去了許多!我想,我們是該試著改變了:我們應該詩意的生活,而不僅僅是失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