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煙雨,煙雨夢

江南的美,美於那綿綿如絲無聲的細雨,美於那無聲的青煙,還有那古鎮的青石板,還有那小橋下潺潺的流水聲。清風徐來,綠雲自動,間於疏處,窺見遊人畫船,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絕,,翠葉吹涼。

帶著煙雨夢,帶著對文字的喜愛和對江南水鄉的熱愛,於是我走進了江南,走進了煙雨,走進了煙雨夢。江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輩出和文人喜歡嚮往的地方,如今熱愛文學的我們也書寫著對江南的嚮往,對江南的喜悅,可見江南是一個讓人多么傾心的地方;煙雨,是一個讓人多么陶醉的場景。

江南的那細雨,那和風,那楊柳岸,那亭台樓閣,便是繪畫出淡雅的江南煙雨。那亭亭玉立的小橋,那潺潺的流水,那和藹可親的人家,那青磚黛瓦,那大街小巷,便是勾勒出淋漓盡致的江南水鄉。

行走在江南煙雨中,和風,吹綠了,一江春水;細雨,滋潤了,一方沃土;楊柳岸,不知陶醉了多少才子佳人。行在江南的古鎮,小橋傳承著江南水鄉千年濃厚的文化,流水孕育著江南的生氣勃勃靈氣,人家延續著江南的淳樸風土人情。獨上西樓,明月照千里,便有千古風情。

江南煙雨很輕,很淡,像風般飄渺,像夢般迷離,只讓人流連忘返。江南的情愁很濃,濃得像烈酒一般醉人。從此煙雨江南,不知迷了多少文人墨士。一葉輕舟,一份豪情,一曲音樂,順流而下,只為看盡江南美景,訪便江南水鄉之風土人情,尋找煙雨夢,船頭不知自岸,好景不知入眼帘。

江南的四季,四時不同,別有情趣。春灑下一絲煙雨,夏綻放無窮荷花;秋賞三秋桂子,冬釣一江寒雪。春夏秋冬,無法言說美,只能化成片片詩香,飄進雨中,淡在煙里,久而不願散去。游過小橋,流水,兩支櫓槳把江南的詩情,才情,愛情一一撥開,讓我們領其神,會其意。美好只是個幻影,我們總是嘗試著把生活中所有美好的一切,都歸結於自身。總是覺得世間萬物的饋贈都是理所應當。而當現實的殘酷降臨在自身的時候,我們總是在抱怨,在憤怒,上天的不公平。而我們不知不覺地發現身邊總是有那些默默無聞的人,他們不驕不躁,總是在失敗中學會總結。不是不說故事的人沒有故事,即使你的故事辛酸坎坷,淚眼蒙蒙,讓聆聽者潸然淚下,不會在故事中汲取教訓,你也永遠都是一個說故事的人。

一杯清茶,一條短訊,甚至一段文字,都是生活中簡單的幸福。世間沒有太多的理所應當,得到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你需要的。哪怕沒有執拗過現實的殘酷,沒有得到想要的,但幸福卻是很簡單的,不期而至。哪怕幸福未至,老天讓你等,是為了讓你遇見對的人,簡單的幸福,上蒼眷顧。

煙雨江南,最美的不過西子,那裡有荷花的別樣紅,蓮葉的無窮碧;有江花的紅勝火,江水的綠如藍;有蒙蒙煙雨,楊柳飄飄;有流水潺潺,小橋彎彎;有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有柳浪聞鶯,三潭印月;有南屏晚鐘,雷峰夕照,有...

僅憑字的敘述就讓人心曠神怡,靈秀西子,人間天堂,其實更勝似人間天堂,美不勝收如果說孤單只是寂寞,只是在時光剪影里褪去的顏色,我們就不會有人把孤單和幸福聯繫在一起。在過去的字眼裡孤單總是帶著悲傷的色彩,是一種寂寞氣息里流露出來的憂鬱。站在二十年後,孤單如果只是寂寞,就不會有許多人在繁華中逃離,在喧囂里選擇靜處。

其實,我最喜愛那西子岸邊的柳絲,她阿娜多姿的佇立在水邊,她的一個姿勢,一轉身的回眸,便迷了風月,痴了才子,從此煙雨江南,一江勝得了仙境。

二十四鵲橋仍在,六朝古都的舊事,沾染著江南的煙雨,千百年來便美在詩中,醉在詞里。

江南煙雨中,有做不完的夢,也有尋不盡的夢,只醉在心中,陶醉在人間。

靜夜如詩,皎潔的月亮爬上楦窗,那么清朗,那么柔美,灑下朦朧的光暈。喜歡這樣的夜,可以安靜的坐在光陰的一隅,任黑夜將自己慢慢的包圍,這一刻,時間似乎是靜止的,一切都安靜得像一個恬淡的夢。

時光如水,匆匆流過,許多事情都已辨不清最初的痕跡。仿佛自古至今,只有這一輪皎月,無論經歷塵世多少風霜,多少滄桑,都沒能影響到它一份一毫。它永遠都是那么纖塵不染,潔淨如一。

這樣的夜晚,這樣的月色,是適合做一些什麼的,辟如,讀一卷古樸的線裝書,聽一曲婉轉的琴音,吟一闋淡雅的清詞,亦或什麼都不想,只是安靜的與月光對視,剪一縷月色入懷,感受那一份內心的靜謐、安然。

歷史的車輪滾滾而過,也只是留下了幾卷泛黃的書頁,那些金戈鐵馬、群雄逐鹿的戰火烽煙早已被歷史封存。而我們後人,只能站在歷史之處,於月色中打撈,追尋一點點歲月罅隙里遺留下的痕跡。

有時候,我們會沉浸在歷史的某一段章節中,或許是為了某個似曾相識的場景,或許是因了某個纏綿悱惻的故事,亦或只是喜歡其中的某個人物。

拭去歲月走過留下的厚厚塵埃,穿越漫長的時空,今夜,許我剪一段菩提般安靜的時光,飲一杯清茗,煮一壺雲水禪心,於文字中觸摸一位名叫納蘭容若的文人,隨它一起去尋找一段三百年前的青梅往事,一起去看月色下滿池素色的荷蓮。

納蘭容若的一生,溫潤而淒麗,短暫而璀璨。他有著冰潔的情懷,如水的禪心,悲憫的愛戀。雖然他的生命只有短短的三十一載,卻用一卷《飲水詞》令世人折服,讚嘆,讓人們永遠的記住了這個美麗而充滿了詩意的名字。

回眸間,多少滄海早已幻化成桑田,多少往事已漸次擱淺,而納蘭的《飲水詞》依舊被世人擱在枕邊,伴隨著一輪圓月,一樹寒梅,一起吟詠,傳唱。

“人生若只如初見”。多么美好的句子,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曾靜坐在光影交織的鏤空的窗格下揣想,若人生只如初見,記憶中當只留下初見的溫暖與明媚,歲月中將永遠保持著最初的純真和感動,生命中當只充盈著幸福、美滿,年華的長卷上當沒有一絲遺憾。如若人生永如初見,那么在你的記憶中,我一定永遠都會是那個安靜如水的女子。

只是,穿行於陌上的煙雨之中,誰又能在時光的霜刀雪劍下毫髮無傷?內心安然無恙?誰又能永遠保持最初的純真、善良?

走過了太多的風風雨雨,我們終是再也回不去了。

想起那一場場盛大的煙花表演,那些煙花,絢爛奪目,不管不顧的燦爛的燃燒,璀璨的綻放,那么熾熱,似乎要把生命中所有的美麗,把心間所的的熱情一瞬間釋放、燃盡,只為留下傾城美好的一剎。

不忍去看那繁華散盡後的滿地薄涼,一地的瘡痍,和死一般的寂靜。如果說煙花的綻放是生命的完美演繹,那么殘骸滿地便是死亡的降臨,原來,生與死,繁華於淒涼,只是隔著一個轉身的距離。

而納蘭,是喜歡這種繁華散盡的薄涼的,而這,是否也寓示了他的命運。

或許,每個人的命運歲月早已做好了註解,命定的軌跡,任誰也無法更改。而我們只能聽任命運的編排,去履行前世寫下的盟約,按照既定的劇情,走好人生這短短的一程。

“莫把瓊花比淡妝,誰似白霓裳。別樣清幽,自然標格……冰肌玉骨天付與,兼付與淒涼。”

相對於易冷的煙花,我更願意相信他是佛前的一樹禪梅,只因為一次回眸,貪戀了人世的煙火,才有了此番紅塵的遊歷。

三百多年前素雪紛飛的臘月里的一天,納蘭府中,一樹樹紅梅在漫天的飛雪中傲然綻放,似乎要把所的芳華一瞬間燃盡。這一天,納蘭來到了人世,這或許就是老天的刻意安排,讓他在寒梅怒放中誕生,給了它如梅般的冰潔傲骨,賜予他不染纖塵的情懷。

可是,我們都只驚艷於梅的無塵與靜雅、清麗脫俗,卻忽視了梅的一生是要忍受多少風欺雨壓,承受多少的困苦和孤獨,浸潤了多少塵世的血淚,才綻放出如此淡雅怡人的幽芳。

納蘭容若的一生,又何嘗不是一株傲雪的梅花,歷經風雪摧殘,孤苦寂寞,才有了《飲水詞》淡墨飄渺的幽香,才有後人對他才高曠世,禪心若梅的高度評價。

納蘭的一生,雖然有“人生只如初見”的開始,卻寫下了“秋風悲畫屏”的結局。短暫的歡娛,更多的是痛徹心扉的思念、追憶,多少無奈,多少傷心,只能和淚咽下,付於詩文。

他自詡是天上痴情種,不是人間富貴花,他用三十歲的年華,陪伴在永遠十九歲的愛妻身邊,他用詩酒酬紅顏,笑蒼生,捂熱心頭的寂寞和寒冷。他深情若許,卻終無力喚回曾經那段薄淺的情緣。

也許,生命從不曾厚於誰,也不曾薄於誰,無論你是王侯將相,還是凡夫走卒,在生命面前都是平等的,上蒼給了你一些別人無法企及的東西,亦也會奪走一些你不希望失去的東西。

獨背殘陽上小樓,誰家玉笛韻偏幽?一行白雁遙天暮,幾點黃花滿地秋。

驚節序,嘆沉浮,穠華如夢水東流。人間所事堪惆悵,莫向橫塘向舊遊。

世事輾轉,山河依舊,朝代卻已漸次更迭,多少風雲變幻的歷史早已被歲月的風沙掩埋,只留下驚鴻一瞥的蹤跡。來如朝露,去似流雲。

獨倚樓台,看殘陽如血,一隻孤鴻漸逝於天盡頭,舉目,滿地清秋。無論過往是多么輝煌壯麗,最後都只不過是做了一場春秋大夢,與水東流。縱才高絕頂,身著豪裘,身份顯赫,卻原來想與心愛的人烹茶煮酒,靜坐幽窗,教風識字,與梅說禪,只做一個平常的文人,過一種簡單安靜的生活亦是不能。

生命中,真的是有太多的身不由已。

想來,身處浮世,我們都不過是命運的棋子,從來都不曾有過真正的自由。

縱觀古今,憶往追昔,那些隱居世外,遠離俗世的逸士,莫不是在看盡塵世榮辱,飽嘗過人情冷暖之後,才放下執念,將心寄予一川山水,一輪明月,一縷清風。於自然中怡養身心,于山林中忘卻塵念,獲得一種靈魂的超脫與從容。

“一念放下,萬般自在”。禪宗佛語總是會給我們迷濛的心靈點燃一盞心燈,指上一條柳暗花明的路。只是,又有幾人能真正的拋卻一切,與清風做詩,與明月共飲,與青山一起靜坐修禪,不讓一絲世俗的雜念沾染心田。

也許,繁華是生命旅程中一段必不可少的階段,就如花兒必然要經歷極致的盛放,才會坦然的接受離枝的命運。生命本就是一個從平淡到豐盈,從簡單到複雜,再回歸簡寧的過程,今天的一切經歷都只是為生命的旅程塗上濃墨重彩的一筆,留待我們暮年時細細咀嚼、回味。

當生命終結時,我們都會化為塵埃,被時光裹上蒼綠。所有經歷過的冷暖,只是生命走過留下的點點印跡。或許,珍惜我們所能珍惜的,好好擁有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不求人生永如初見的明媚,只要不辜負這一場無法重來的行程,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