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散文:芳香盈路

那些校園裡的花,在春天裡,需要人去紀念??????

玉蘭

和同學吃晚飯回宿舍的路上,正好經過那條長滿玉蘭花樹的小道。灰暗而凝重的天色,讓印像中有關春天的記憶蒙上了一層低靡的色彩。

一旁的同學調侃著學習生活上的瑣事,而在另一旁獨然自綻的玉蘭樹,頂著春天的骨朵,迎在風裡。

純白而張然的神情,仿佛只是置身世外的隱者。這世間多少污濁都在眼下,一朵盛開的純白如芙蕖般的玉蘭花好似盈盪在西子湖畔。玉蘭,該是百花園裡最穩重的花,而能在晚春的四月中,望見孕育於寒風中的白色的花,該是多么欣然多么激盪人心的事情!

在白色而幼嫩的玉蘭樹前,我仰望再三,為這陰霾而乾冷的校園能有如此之亮色而喜,更為能夠踏春於春暖花開時而悅然。

粉色桃花

在一叢叢綠草茵間,我望見那株虬髯的桃花枝幹,內心喜不勝收。

粉色而於蕊芯中點綴斑斑星辰,那紛飛於四月間的桃花,多像是一場夢。夢裡花落知多少,並非只是像那乾隆皇帝拈來的一首詩那么小巧。

“一片兩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十一片,飛入草叢都不見。”

為什麼當年居於皇城政務煩身的乾隆可以寫出這樣的詩來,數數而點其花瓣,隨手散落的花瓣吟成童喔消失在風裡,堙沒在草叢?這輕靈的一叢排比已經不是春天的風所能夠演奏的起的了,能夠演奏的便是那香盈十里的花芬與蜂蝶的勝景!

春天可以有多種解讀方式,可以演繹楚辭,可以拈來詩經,可以寫意山水,可以商時風,可以宋時雨,然而千萬種演繹方式總難逃一種結局。

那結局究竟是什麼呢?

《大林寺桃花》這么描述寫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當飛入草叢都不見的御花(反正是乾隆當年折的花,必然是御花園中的某種花,姑且叫之御花吧!)和人間芳菲已盡的萬芳相遇之時,春天已經走向之末了。

下一站,夏天。

迎春花

在北區排球場那一路的小徑上,米茶色的小黃花點綴在灌木叢里,寫滿了一個春的記憶。

微小而繁密,枝長而蔓生。這種先看到花朵而後才長出葉子的花,叫迎春。

世人給其典雅而生氣的名字不是因為它的貌,只不過是百花之中惟其開的最早。迎春,迎接春的到來。那春可以讓一朵花因之而美麗起來,著實讓人動容再三。

紅樓夢裡的十二金釵中名叫賈迎春的,曹雪芹將其定位為一個悲劇的女子。這個在賈府里庶生的二小姐,性格懦弱無能,最後誤嫁山中狼,被其夫虐待而死。迎著寒風,凜凜開放於初春的冷色里。這抹幼嫩而卑微的黃色只能被人踐踏而自欺淹埋於世俗人倫的高壓之下。迎春的命運可見一斑。

因著這株黃色,那春的最初的本色,是否也是源自於春意盎然的色彩里呢?從那叢灌草叢中出牆的迎春上,我找到了答案。

酢漿草

水紅色的一朵小巧的花,在草叢中,悉悉零零的浮現在我的眼前。

看過同學曾經在微博里發過的有關四個葉子的三葉草的照片,我越來越相信那充滿希望的三葉草,可以給自己帶來好運。

那樣紅到極點的拇指般大小的花,竟然可以用紫色來搶入眼帘。不知道是不是作家們在寫春的時候的典型代表意象,還是只是因為這樣小巧而簇擁在一起的花的非常惹人,我總能在很多春的文章中覓得些許酢漿草的蹤跡。

“酢漿草軟軟的在地上攤開,渾樸,茂盛,那氣勢竟把整個山頂都壓住了??????”

或許,在面對微小的山花面前,我們應該報以一種敬畏而坦誠的態度,因為是它們讓我們看到了春的最絢麗的樣子。

而生命,正是這些茁然茂盛的小花們所演繹著的壯大而華美的畫面,不是么?

在一朵朵三葉草盛開著的晚春的季節里,綠以及綠意的波浪上張放的紫色的小浪花,一直盪到我的心田。

柳浪

浪擲的一角,那些綠色的波濤,在風裡,飛舞。

虬髯客看紅拂女極地的長髮時的眼神是驚訝以及賞心悅目的,可在面對這聲聲柳浪的春色里,我竟愈發不敢相信春天的魔力。

打了蠟的藍天永遠都是那么蔚藍,而在枯老的古樹上抽出新芽的柳樹竟讓人不忍卒視。現如今,在經過天橋看橋下川流的車潮時,那南門裡浪擲而出的綠,真的讓人動魄心驚了。

古人在灞橋前折柳以示送別友人,而那受贈者手中的柳枝竟也非比尋常。只是因為其沾附著春色的一種特別的紀念品,所以對於幾百年後讀詩的我們而言,柳稍的綠色竟也愈發古銅,愈發翠盎,愈發神聖了。

在池邊,或者行道樹旁的柳林深處,這個春天,柳浪是絕不容錯過的一道風景。

春的落腳

詩經里對於春天,是這樣描述的:

“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采蘩祁祁。”

春天遲遲不來,那些在秋冬枯黃的草木萋萋荒蕪,這時候春天剛剛甦醒。萬物都在蠢蠢欲動,而一些在春雨的滋潤下的野菜也茂盛起來。菜蘩的人們都齊聚在野地里,那景象真的好熱鬧。

春色里,花兒竟也那么可人懂事。在紛紛繞繞的山河裡,能這樣陸續而不擁擠的登上春的舞台而沒有主持的戲劇,讓觀看者羨慕萬分而讚賞不停,恐怕也只有這個魔季才能有。而在最後的落腳處,春,就是一張票,一張眾多觀看者進入戲劇場的預約券。

朋友,你準備好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