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景作文:烏鎮印象

寫景作文:烏鎮印象

烏鎮給我的印象是幽靜淡雅,古風悠然。

這個經典的江南水鄉古鎮位於浙江桐鄉市,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天意注定了她與生具來的淳樸秀麗,古鎮從未經受過戰火的蹂躪。任風雲變幻,時光荏苒,至今依然展示著小橋流水,茶香琴韻,竹露蕉雨,美侖美奐的絕代風華。

粉牆黛瓦的民居極具特色,或深宅大院,或簡易木屋,高低錯落,參差不齊,看似隨心所欲的布局卻極具精巧而和諧的美感,似一位胸有成竹的水墨畫家將線條的粗細剛柔,墨色的濃淡乾濕,點.線.面的結合信手潑灑,把中國畫中的遠.中.近景表現的恰到好處。斑駁的牆皮和稍顯破舊的屋檐訴說著歲月的風雨,狹窄的石板路被多少來去匆匆的紅塵客踏得光滑而低凹,唐朝的銀杏古樹和百年的南天竹記載著年代的遙遠。

在曲折蜿蜒的小巷中行走,會發現這是一個文化積澱特別厚重的地方:修真觀.立志書院,百床館.錢幣館及多處大官大商大家的故居,保持著原來的風貌,展示著曾經的輝煌。

偶進一處宅邸,氣派的門樓和上面的磚雕匾額及花飾,紋理依然清晰秀美,院內的結構精巧別致,仍能顯示出主人當年的顯赫和儒雅。不必說正堂的大氣和雕樑畫棟,單就一處連線後院的過道,也處理的非常講究,自成一景:白色的牆上前後兩個月亮門,過道從門中穿過,門的兩側用青磚砌成扇形的小窗,透過小窗,前後院的風景盡收眼底,青磚鋪就的地面平整而潔淨,角落裡一棵棕色的樹,樹幹弧線一樣劃向天空,抬頭望去,碩大而茂密的樹冠像一把巨型綠傘遮住了宅院多半的風雨。

烏鎮養育的名人眾多,導遊指著一處木結構的二層樓房介紹說,文學巨匠茅盾當年就出生在樓上的第四間房裡。我想:在這樣一個物華天寶的“靈地”,走出來茅盾這樣的“人傑”也不足為怪了。

在曲徑通幽的小巷裡偶能遇到幾家製作蠟染.木雕.“姑嫂餅”的作坊。古老的蠟染工藝被一代代傳承下來,藍色和白色巧妙組合的圖案,顯示出民間手工藝特有的魅力,尤其是那種渲染的效果,朦朧虛幻中像幽藍的湖面上漂浮的縷縷晨霧---

據說鎮上的年輕人都去鎮外新的地方居住了,不知是有意的安排還是故土難離,古鎮上多半是老人在悠閒的重複著輪迴的日子,固守著祖輩留下來的老屋,坐擁這道渾然天成的風景。蒼蒼的白髮和佝僂的身影,伴著古色古香的小鎮,猶如一首典雅的謠琴,彈奏著和諧的韻律。

最能體現水鄉風情的要數穿過烏鎮的那條小河。

這個風姿綽約的地方,是古鎮的點睛之筆。水與鎮相融,橋與街相通。

這是一條不寬的河,清澈的河水不知從哪裡來流向哪裡去,河面上瀰漫著淡淡的水霧,烏蓬船在河面上漂泊,頭戴氈帽的船工輕鬆的搖著漿,烏蓬下的船艙里偶而飄出鄉間女子別具韻味的江南小調,船頭幾隻懶散的水鴨在愜意的迷著眼睛,在做別人猜不懂的夢。半圓的石拱橋架在小河上,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了一輪波動的圓月,烏蓬船在圓月中划過,船上的人不知道自己成了畫中的風景。

在這裡,以河成街,兩岸星羅棋布的商鋪當鋪,酒肆茶樓仍能顯示出當年的繁華與歌舞昇平。房屋沿河勢而建,有幾處房屋從岸邊建到了河面上,伸手便可汲到清澈河水,青石板砌成的台階一步步伸向水中。隨著這條水街的彎曲,房屋也若隱若現,在圓圓的石橋下向遠處蜿蜒的延伸,想不出幽靜的古鎮深處還有多少水上人家--。幾株生長在岸邊的垂柳也不甘寂寞,從房屋的間隙中彎下腰來,伸出長長的柳絲垂飲河畔的清露,遠遠望去,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畫添加了幾抹翠綠。

細心的導遊告訴我們:烏鎮的街巷仿佛像撲朔迷離的棋盤,陌生人容易走失,但只有找到這條風情萬種的小河,搭上烏蓬船,便可穿過石橋順流而下來到進鎮的地方--轉船灣。

想遠古雅士:邀風流騷客,聚臨河水閣,憑欄對酌,詩酒風月。低吟淺唱,共鳴琴瑟。遠觀落日,暢舒豪情。近望炊煙,笑談古今--。

烏鎮是一部書,一部文化厚重內涵豐富而文筆細膩的史書。

烏鎮是一首詩,一首靈感涌動柔情似水而清新雋永的情詩。

烏鎮是一隻歌,一隻歷經滄桑唱響千年而久經不衰的老歌。

烏鎮是一幅畫,一幅濃淡相宜雅俗共賞而意境深遠的水墨風景畫。

走進烏鎮,剝掉虛偽拋棄世俗,坦蕩展露著人性的真誠和殘缺的心靈。

走出烏鎮,寵辱皆忘雄英姿發,恣意澎湃著精神的淨化和靈魂的升華。

烏鎮,我魂牽夢繞的一方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