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聽那聲音作文800字

愛國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它自古至今,不分尊卑,不分膚色,不分職業,只論有無。聽聽那迴蕩在歷史長河中的聲音,那是愛國之音,也正是那不絕不如縷的聲音,他們才走到了一起,才共同譜寫出了“那聲音”的“樂譜”。

林則徐創作了“虎門銷煙”的凱歌,他說“苟利國家生死矣,豈因福禍避趨之。”是的,他首先是個國民,是箇中國人,他不可以已之利而“避趨”,在國家生死存亡的頭頭,他舍小我,將“福禍”拋在自己利益之後,把國家利益看得比生死還重,即使他被罷官了,但“愛國之聲”卻空谷傳響,經久不息。

“我是中國人”,與其說是時代鑄就的,倒不如說是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驅使的。

吉鴻昌1931年9月21日被蔣介石逼迫下野,前去美國考察實業,有那裡他發現頭等旅館不接待中國人,卻對日本人奉若神明;他去郵局寄東西,卻被告知不知道中國在那裡;有人告訴他,說自己是日本人,就會被禮遇,他沒有那樣做,倒是用一塊木板寫上“我是中國人”,遊走於美國各處。有人說他小題大做,可誰會懂他那是對敵對者最有力的抨擊,是強烈的愛情情懷驅使他去反抗,反抗所有蔑視中國的人或事。“我是中國人!”一聲吶喊,字字鏗鏹,因為那是愛國宣言,透露出不屈的筋骨;一聲吶喊,字字高亢,因為那是愛國心聲,捧出赤誠的心;一聲吶喊,字字嘹亮,因為那是宣誓之聲,傳達出愛國情懷。

愛國若變成一聲吶喊,便是世上最動聽的音樂!

劉德華20xx年6月5日在日本舉辦了小型歌友會,但他拒絕用日語向大家問好,接著又拒絕了主辦方安排的日語歌曲,並把所有曲目改成國語。他說:“音樂是無國界的,可音樂家是有國界的。”並告訴主辦方“以後介紹我請不要說我是香港歌手,因為我首先是中國人。”音樂無國界,音樂家是有國界的,他的拒絕不僅是對自身愛國的彰顯,更是對所有華夏兒女,尤其是抱有拳拳愛國之心的中國人的啟示。愛國,就要能於吶喊出自己的身份,那是最美妙的樂章。

環境雖然很嘈雜,但聽聽那聲音,若不是對國的摯愛,它又怎能振動出令人敬仰的鏇律。聽聽那聲音,它的美在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