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的路高三作文

十年前的鄉間小路是泥濘、曲折、耐人尋味的。那曲曲折折的小路書寫著鄉村的歷史。小路坑坑窪窪地通向各家各戶的宅前院後。小路旁是粗壯挺拔的楊樹,它可是莊稼人的好夥伴。春天楊絮隨風飄揚,輕輕地柔柔地跟著雲兒的腳步漫天飛舞,累了就落下來,親吻村莊。夏天它為鄉親撐起一把綠傘,春忙之後的傍晚,大家搬著小凳子到樹蔭下乘涼,晚風輕拂,綠葉飄搖,聊聊家常,好不愜意。待到金黃的秋天,農人就用耙子將落葉耙成一堆,等到冬天的時候可以燒火做飯。

印象中總有一群愛偷人家紅薯的孩子在村口小路上玩玻璃球。他們三個一群,五個一夥,有的半跪在地上,有的乾脆趴在地上,兩手撐地,用心地觀察形勢,路上來來往往的行人他們視而不見。時而摩拳擦掌,單眼瞄準目標,手指作彈擊狀,只聽“啪”的一聲,就彈中了。等到他們玩累了站起身來時,全身已布滿了泥土,像一個個奮力挖煤的煤炭工人,雖然知道回家又要挨罵了,可還是玩得很高興。鄉村的小路靜靜地躺在村里,或許正在安詳地看著他們呢!

冬日的陽光溫暖柔和,老頭老太太們都蹲在小路盡頭的牆角邊曬太陽,談談今年的收成,聊聊誰家的閨女漂亮,誰家的小伙子強壯。

雨天,小路更加泥濘難走。深一腳,小心翼翼,樸實的鄉親索性把鞋脫下來,捲起褲腿,大步大步地向前走去,最後成了泥腿。最令人頭痛的是鄉親們拉著滿載糧食的平板車走在坑坑窪窪的小路上,要費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向前挪動幾步。坑窪不平的小路,載滿了鄉親們深一腳,淺一腳的艱辛。十年後,村里通了公路,鄉間小路也被修成了平坦,堅固的水泥路,像是農人的肩膀。通過鄉親們的投票表決,楊樹留下了。它更粗壯了,葉更綠,頸更硬,根更深,一如繼往地悉心服務於鄉親。走在平坦的水泥路上,你可能會遇到當年那群在村口玩玻璃球的孩子,但你一定認不出他們來了,因為他們已經蛻變成風度翩翩的英俊少年了。沒有了當年稚嫩與調皮,他們顯得穩重內斂而又充滿朝氣,而且即將成為建設祖國的棟樑。

到了晚上,鄉親們是閒不住的。中年婦女、老太太都站在寬敞的水泥路上,排著長長地隊伍,隨著音樂跳動健身。或鏇轉、或伸臂、或踢腿,她們臉上洋溢著無限的喜悅。老爺爺們則聚在一起,下下棋、聊聊新聞、談談國家大事。整個村莊鮮活起來了。

每到雨天,站在樓房裡嗅著清風夾著泥土的土腥味,聽聽音樂,唱唱農家小曲,生活真是別有一番滋味。農民們再也不用鐮刀費胳膊,收割機突突地吼著,只需張開口袋,滿載而歸就是了。

鄉村的路在哪裡?在農人的腳下。鄉村的幸福生活在哪裡?在農人的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