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的兒子

前幾天和朋友聊到畢業後的去向時,他告訴我,以後就是死也不回家鄉工作。聽完他的回答,我的心忽然間就那么疼了一下,繼而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生我們養育我們的故鄉難道真的就那么差嗎?

我來自八桂大地,家裡祖祖輩輩都是農民。在我們那個群峰環繞,重巒疊嶂的山旮旯里,考上大學是跳出農門的唯一出路。為了不再過父輩們那種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我努力地掙扎著與命運抗衡。國小是在條件很差的鄉村念的,國中到了鎮裡,高中又進了縣城,大學來到了一座完全陌生的城市。一路求學的經歷讓我離故鄉越來越遠,也使我感悟了太多,太多……外面的世界遠比我們那個閉塞的山村精彩。但是無論我走的有多遠,有一件事始終讓我難以釋懷,它讓我覺得我永遠都是大山的兒子。

高二那年元旦,我回了趟家,正好趕上村里一年一度的“撈山”(就是上山頭看看有沒有丟失樹木)活動。父母不在家,於是我便代勞了。一路上,我發現去的大都是些老人和孩子,青壯年沒幾個。這年頭,為了求生存,村里許多青壯年都成了打工一族。

每到一個山頭,老人們都會深情地向我講述那裡的故事。“這個山頭原來比這要寬得多,後來被鄰村搶去了一些。”“這個山頭是你們的祖先曾用鮮血換來的”“……”一遍又一遍,他們不厭其煩地講述,好像我就是他們在洶湧波濤的大海中好不容易才抓到的一根救命稻草,牢牢握住,怎么也不肯放鬆。或許在他們的潛意識裡,我的根就在大山,我遲早有一天是會回來的。

“這山頭是祖輩留給我們的一點遺產,你們要好好珍惜啊,我們都是一把年紀的人了,說不定哪天就去了。年輕人,這些東西終歸是你們的,你要牢記這些山頭和界限啊!咱們村的將來就看你們的了……”

聽著聽著,我的眼眶就濕潤了。儘管我一再逃避,儘管我從來沒有想過今後還要像父輩那樣辛苦地為生計奔波,但村裡的老人卻對我基於如此厚望,我感覺自己很愧對他們。

“好不容易才上個大學,如果就那么輕易回去了,那么所有的努力不是又回到起點了嗎?再說,人家會怎么看咱們,大學生,還不是照樣回家種地!”朋友的一席話自有他的道理。許多人為了能給後代創造一種良好的生活環境,就拚命在城市裡掙扎著立足,或許這也是眾多念完大學後的遊子寧願在異鄉成為“北漂”或“南漂”也不願回鄉的緣故吧。城裡和農村的視角和思想畢竟有很大的差距,而這種差距,需要我們好幾代人去努力……

今天中午聊qq的時候,一名在河北工作的學長告訴我,他想家了。我問他為什麼,他說有些事情等以後你自然就會明白的。是啊,每當在他鄉遇到不順心的事或受到委屈時,首先想到的就是故鄉,即使她很破、很寒酸,她也是我們受傷時一個溫暖的港灣。

“故鄉的山也青,故鄉的水也綠,故鄉有我童年時的足跡……”熟悉的童謠又一次在耳畔響起。我想,無論我怎樣逃離,無論我走的有多遠,我永遠都無法逃離大山的手掌心。大山是我的根,大山是我的魂,大山用她的乳汁哺育了我,而我,永遠都只能是大山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