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作文

活著作文(1)

余華的小說《活著》早就看過了,昨夜把張藝謀的《活著》也看了。

人死了,哪怕你死的再驚天動地,轟轟烈烈,死得其所,不亦快哉,但和那些在無盡的痛苦不斷的打擊里堅強的活著的人相比,也是渺小不可見。人死很容易,但是活著很難。至少我是這么認為的。

福貴把整個家產輸掉了,人也就換得了新生。但他的苦難也就開始了,先被國民黨的軍隊抓了,再又女兒成了啞巴,再又死了兒子,後來又死了女兒,無論什麼樣的打擊,他,家珍,鳳霞,都在努力的活著。苦難沒有讓他們成才,有什麼偉大的驚人的成就,但是,活著,活到不能不死,本身就是一種成就,莫大的偉大。

電影一直充斥著一種悲苦的氣氛,同時也可以感到一種真實,一種感動,畢竟,那樣的人,無論那時還是現在,都占絕大多數。葛優一直是我心中非常非常好的演員,但是,當我看到他為鳳霞啞了說不了話而哽咽,他在有慶墳前哭的情景,就覺得,他後來的電影演的都太假了。沒有什麼比他為他兒子女兒哭的場面更讓人動容。更真實。更感人。鳳霞,我看到她的笑臉,心裡一陣痙攣,沒有誰比她更加美麗。女人,分漂亮和美麗,漂亮只是說她的臉,美就是側重她的心靈和人格。

當然,不可能完全悲苦,那樣誰都受不了的。也有一些溫馨的情節,比如,鳳霞和二喜結婚,春生來送禮,家珍說,咱不要他的禮,把禮退了。福貴大吃一驚,啊,這可是毛主席。春生送的是一幅毛主席的照相。

結尾是福貴家珍二喜和饅頭一塊吃飯的感人情景。很讓人感動,平實的感動。一點也不虛假,不奢華。讓人羨慕。活著就是偉大,活著就有希望。

這些我只是針對電影說的,小說我就不多說了。小說比電影好很多,電影和原著有不小的出入。但也不可否認電影的優秀。

活著作文(2)

我是一個命途多舛的人,上帝賜給了我作為人所應有的痛苦和磨難。不僅手患重病久只不愈,而且對我所認識的這個充滿虛偽和冷漠的世界格格不入。

我有美好的大學夢想,面對的卻是誤人子弟的老師,曾記得,逃三節課(去買藥)無人問津;我對心愛的人致死不瘐的愛,面對的卻是她冷冷的態度,曾記得,我頂著雨等她但我失望了,給她寫信也沒有回應;我有一顆赤膽熱情的心面對的是虛情假意的朋友;曾記得,我說我不想活啦,他們叫我去殺公敵,沒人真心關心我;我有對病人的無限同情面對的卻是惟利是圖的醫生,曾記得,明知道我的病情還叫我去化驗確認一下;我有媽媽對我倍加呵護,面對的確是對我莫不關心的爸爸,曾記得,爸爸多次在乎電話費叫我把電話掛了,讓我有苦難訴。

我是強忍著心裡上的巨痛和手上的劇癢堅強的活下去,還是憤怒這個虛偽與冷漠的世界,放棄一切悄無聲息的離開?這個問題時時在我的腦海里浮現,卻苦於不能做出最後的決定,直到.....

再想想當我手劇癢難受時,人生失意之際有誰真心關心過我呢?老師?心愛的人?朋友?醫生?親人?只有他——外婆。裹著風雨陪我四處求醫的人是她;給我解開心結,給予我鼓勵的是她。雖然她做的功約等於零,但我還是永遠忘不了忘不了她那疲憊不堪的眼神,忘不了她那不厭其煩的開導我時慈祥的面孔。

我是在悲觀中死去,還是懷著一顆報恩的心好好活著?在外婆的影響。開導和鼓勵下我選擇了後者。

為了實現自己偉大的夢想我要活下去,因為我不能讓自己的夢想成為泡影。

為了追求自己完美的愛情我要活下去,因為我不能讓我的愛付諸東流。

為了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我要活下去,因為我不能辜負上帝賜予我的餓勤勞的雙手和比一般人大的老殼。

為了報父母的養育大恩和外婆給了我的那忘不了的恩情,我要活下去,因為每一個人都有一顆報恩的心,而我又不是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