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規矩行自善

世易時移,當世之人在這浮世之中生活得越來越浮躁,諸如善良、堅守等一些傳統的老規矩都在歲月的洪流中被沖走。當今社會出現如此多的道德危機,歸根到底是心中堅守的規矩被歲月帶走了。

孟子有云:?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的。人生在世,當活的問心無愧,而規矩則可以約束我們的行為。它是心靈的一道門檻,把自私、酒色、貪婪擋在門外,讓自己做到我心有主。

有一人名為公子季札,是春秋吳王的四兒子。一次他帶吳國的鎮國寶劍出使晉國,出使前先去看望了徐國國君。徐國國君是個愛劍之人,見到寶劍不免面露喜色。季札注意到了,便想把這寶劍贈予愛劍之人徐國國君。但當時他們還有任務在身,時間緊迫,便只能回來後再給了。未曾想,待他們回來之時,徐國國君卻已去世了。季札執意要把寶劍給繼任的徐國國君,而他卻說什麼也不肯要,季札只好把寶劍插在前任徐國國君的墳上。

有人說季札這是迂腐頑固,又沒有當面承諾,這寶劍不贈也罷,更何況徐國國君已經死了。姑且不談這想法正確與否,先來看另一個人謝靈運。他是著名的山水詩人,同時也是一位欺壓百姓的官員。他空有一身才華卻得不到賞識,這時他心理上已有了一種不平衡。政治卜不得志的他索性到處遊山玩水,所到之處,鑿山挖湖,弄得民不聊生。後來,皇帝下令逮捕謝靈運,他還武裝拒捕,發兵叛逃,最後在廣州被結束了生命。

這,就是心中有規矩與無規矩的區別。季札的心中遵守著誠宴守信的老規矩,所以他不欺於人,不欺於心,這不是迂腐;謝靈運的心中無規矩,所以他放縱自我,自甘墮落。心中有規矩的人,即使沒有外在的規則束縛他,他也會給自己的心中加上一道鎖,嚴於律己,不會讓自己的行為逾越道德的界限。而心中無規矩的人,只注重自己的私人利益,不顧他人死活,最終陷入欲望的泥沼中不肯自拔。

成佛還是成魔,行善還是作惡,都只在一念之間。若當世之人都可以做到像季札那樣堅守心中的規矩,不欺心,不欺人,不欺世,不隨波逐流,不放縱自我,不讓歲月的洪流沖淡、衝散,那么這個世界將會變成我們理想中的“烏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