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撐作文

支撐作文(1)

一本精美的檯曆——一個被稱為時代見證的使者,一個在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助手,靜靜的安放在一個光澤黯淡、稜角磨損的極其平凡的木桌上。看到這,你會聯想到什麼?

精美的檯曆?平凡的木桌?首先衝擊我大腦的皮層的,是那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木桌。

如果不是那平凡的木桌支撐著那精美的檯曆,如果不是那平凡的木桌高高的舉起那精美的檯曆,那么,那檯曆向人們展示的將不是現在的姿態,沒了支撐物,它也許就會被人遺忘在無人發現的角落終其一生——失去自己價值。

由它——木桌,由它——檯曆。

我想到了那“滾滾江水東逝去,浪花淘盡英雄”的英雄們!打開歷史的畫卷,展望歷史的星空。看!那高舉利劍,在千軍萬馬中指揮若定的為何許人也?他是一代曠古的君王、中國創製皇帝寶座的第一人——秦始皇!他雖為暴君,但他統一了天下,他的佳名萬古流芳,人們讚美他的膽識、他的才智、他的英明,但我卻有點不敢苟同,一個人的力量畢竟太渺小了,單槍匹馬能成就事業的歷史上還沒有記載。秦始皇的成就,還要歸功於他的群臣們。李斯的《諫逐客書》打消了秦始皇驅逐人才的念頭,使更多的知識分子效力於秦,荊軻行刺時,敢死之士的忠心保君是秦始皇逃過了一劫,使他得以成就霸業。總之,如果沒有這些人的鼎力相助,秦始皇怎能成為歷史上貢獻突出的第一位皇帝!

提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一古訓的唐太宗李世民,幾乎是一位獨一無二的開明聖主。他在國勢不振之際力挽狂瀾,扭轉頹勢,使唐走向強盛。他的“貞觀之治”已載入歷史的史冊受後人敬仰。他的一樁樁一件件萬古佳話數不勝數。然而,那壯舉的背後又有多少默默奉獻的英雄呢?

曾幾何時,太宗喜歡觀蟲鬥獸。一日,他見一小鳥甚是喜愛,從日出玩到日落,忘了早朝的大臣,忘了堆積的卷宗,忘了得來不易的寶座,也忘了他的大唐江山!這時,群臣們焦慮的一直翹首盼望太宗的早朝,一天下來,人們議論紛紛,但敢怒不敢言。魏徵知其事,便到後花園見君,太宗見到魏徵的影子,急忙把小鳥藏入懷中。魏徵知其情佯裝不知,故意不斷進諫,太宗心急如焚,擔心他的寶貝有不測直到兩個時辰後魏徵才離去。待太宗拿出小鳥時,可憐的鳥兒已一命嗚呼!太宗馬上反省自己做錯了。由衷的說:“魏先生,吾之鏡也。”從此以後,太宗治理國事兢兢業業,再也不誤大事。可見,如果沒有魏徵的一次次及時進諫,難保太宗不會成為第二個晚年的秦始皇。也可以說,太宗的群臣助他成就了輝煌的事業。

秦始皇與李斯們,唐太宗與魏徵們,難道不就是精美的坐歷與極其平凡的木桌的關係嗎?沒有賢臣之支撐難有聖明之賢主也。如果這樣說,你會覺得遙遙幾千年是否離我們太遠了,沒有說服力?其實,一點都不遠,天下事理是相通的。

我們的青少年都會說這樣一句話:“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的希望。”是的,這句話是格言,富含著哲理——祖國養育我們,我們就應該支撐起祖國。

然而,現在青少年們有多少人意識到這一點了?有些人胸無大志,無所事事,打架鬥毆,迷戀於網咖……他們拎不清“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大道理,別人在無私奉獻,他們在無動於衷的索取。

親愛的青少年朋友們,振作起來吧!我們的祖國需要我們,我們要讓自己的祖國更加美好。讓我們背上知識的行囊,在無邊的知識海洋里遠航!

平凡的木桌不被人關心與讚美,但它卻無怨無悔的支撐著精美的坐歷,也讓我們用堅實的臂膀無怨無悔的支撐起祖國,讓祖國的明天更加輝煌吧!

支撐作文(2)

人活著正因為有所支撐,才使漂泊的心靈有了寄託,跋涉的小履有了歸宿,才使憂鬱的回眸有了安慰,沮喪的嘆息有了容納。

母親殷切的叮嚀,支撐起了遊子不滅的希望。縱使在寒冷中顫慄,心頭始終燃燒的是溫暖;縱使在艱難中倒下,爬起來依然選擇的是前方。

戀人深情的目光,支撐起了男子漢凜凜豪氣。縱使在痛苦的壓抑中,也不只一次想發泄,但最終吞下的是軟弱,立起來的是陽剛;縱使在失敗的折磨下也不只一次想動搖,但最終放棄的是自卑,擎起來的依然是尊嚴。

朋友無言的信賴,支撐起了知己無代價的關懷。縱使因為誤解而彼此傷害,但總會在坦誠想見中傾聽到對方的真切的心音;縱使因為相別太久遠都變得陌生,但真情的默契總能穿透時空的分離。

別人給予的支撐是一份寶貴的禮物,增長了我們的信心,而要想真的使自己跳起來躍動得更為有力,則需要我們親手支撐自己,這才是更昂貴的財富。

為自己漂浮的生命找個進取的支點,用勇氣積累更厚的實力,同時憑實力飽滿更增強勇氣。在流動的時間河床上結實地支撐起一個嶄新的願望,然後義無返顧地完成人生之旅。

我們有了某種支撐,冥冥之中也不會混沌,沒有把握時也不會垂頭喪氣,就是醒來後依然陰雲密布,頭腦中也會保留一方晴朗,邁出的步子也會帶著幾分踏實。

挺直脊樑,就會支撐起我們不屈的頭顱;握緊拳頭,就會支撐起我們堅定的倔犟。只要我們把自己的“人”字書寫得無怨無悔,我們就會支撐起自己的風雨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