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洞——生與死的選擇

敞開的狗洞,緊鎖的大門,他選擇後者;自由的誘惑,束縛的痛苦,他選擇後者;豐厚的待遇,熊熊的烈火,他選擇後者。他本可以選擇前者,學則生、自由,但他沒有,只因他懂得人活著要有尊嚴。

我們記住了他赫赫戰功,我們記住了他英雄的事跡,我們記住了他帶領的那支鐵軍,我們記住了他威震四方的名字——葉挺。

南征北戰,他立下無數戰功,然而他卻在一次戰鬥中被俘,他被關在高牆中,大門緊鎖,唯有狗洞敞開,外面一個聲音高叫“爬出來吧,給你自由!”他渴望自由,但他卻沒有被渴望打亂了陣腳,他沒有被渴望誘惑,他沒有在渴望中迷失了頭腦,他依舊清醒、堅定,他明白,他爬出去將意味著什麼。

敵人希望用這堵高牆阻隔他的各種行為,但他們不知道,他又不行為更重要的東西——思想;敵人希望有自由誘惑他爬出來、投降,但他們不知道,他以為自己注入了誘惑的抗體——清醒;敵人希望用烈火逼迫他,但他們不知道,他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正等待著烈火是他重獲生命——在烈火中永生。

終於,敵人絞盡腦汁用盡各種辦法都無法改變他,而他也等到了這一天,敵人放棄了,他在熊熊的烈火中離去,但他卻活在了人們的心中。這使我想到了臧克家先生在紀念魯迅先生的一首詩《有的人》中這樣寫道:“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他終於沒有在敵人的糖衣炮彈中迷失自我,沒有在敵人的威脅中屈服。因為他的思想在沸騰,帕斯卡爾說過“思想形成人的偉大”“思想——人的全部的尊嚴就在於思想”,葉挺的偉大、尊嚴就是因為活躍在他體內的思想。

在生與死面前,他選擇了後者,因為它不曾被誘惑,不曾迷失過,猶豫過,動搖過。他用鮮血證明了他的無悔,這是他心靈的選擇。

他在敵人面前沒有屈服,他體現了一個真正共產黨員的品質,他沒有被利益打倒,他堅定、淡然,他做到了“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品味他的人生歷程,我聽到了他在烈火中高聲的吟誦著:

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

為狗爬出的洞敞開著,

一個聲音高叫著:

爬出來吧,給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也深深地知道——

人的軀體怎能從狗洞子裡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將我連這活棺材一起燒掉,

我應該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