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火前進

李白遊覽黃鶴樓而詩興大發,卻見崔顥的《黃鶴樓》在前,雖感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卻仍不甘心,將滿腹詩情投注在另一佳境鳳凰台,於是有了同樣才華絕倫的《登金陵鳳凰台》。

王實甫深深讚嘆范仲淹“碧雲天,黃葉地”的悽美意境,又以敢於超越的勇氣和才氣創作了不遜於范仲淹的“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的淒絕。

前人的豐功偉績的確值得後人瞻仰,但若是一味崇敬,又怎會有新思想的熠熠閃光?以前人的事業為基石,以自己的探索作雲梯,我們才能收穫新天地的燦爛星光。

那經典物理體系的建立,如同高聳入雲的尖塔一般,在物理學史上似乎已經登峰造極,堅不可摧。當時流行的說法是學什麼都不學物理,因為基於牛頓經典物理體系的存在,任何後人的物理研究只不過是在那座高塔上添塊磚、補塊瓦。而愛因斯坦卻毅然投身物理學,面對牛頓那看似完美無缺的理論,他將思考投向另一個角度,在更廣闊的宇宙空間中尋找新天地。相對論的提出無疑是物理學史上一大顛覆性的革命。牛頓的理論不復當初的高不可攀,更成為鼓勵後人積極投身物理學的催化劑。

面對著前人豐碑一樣高大的存在,需要一種敢於突破的勇氣,不虛妄、不菲薄,任憑前方的挑戰鋒銳無比,也要放手一搏。即使失敗,也會有含淚的微笑。

唐詩宋詞、元曲的輝煌仿佛還在耳邊迴響,那種不會被時光掩埋的文化魅力更讓明清文人憂慮,明清文化的未來將何去何從?拋開詩詞曲體制的束縛,文人們將目光投向那塊嶄新的領域。不管是吳承恩的《西遊記》,或是蘭陵笑笑生的《金瓶梅》,抑或是曹雪芹的《紅樓夢》,吳敬梓的《儒林外史》,都以一種嶄新的形式豐富了中國文學寶庫,為之添上了一筆明麗的色彩,更是在黑暗的專制時代中唱出了不甘屈服的最強音。他們在一方迷霧中找到了歸途,手持文化的火把,即使天色漸暗,他們仍揮舞出一派不朽的輝煌。

面對前人超絕千年的盛世文化,需要一種敢於創新的智慧,不迷惘,不退縮,任憑未來的道路一片未知,也要毅然前行。即使跌倒,也會有前進的方向。

人生的道路是充滿挑戰的征途,歷史的長河中更是充滿了難以跨越的礁石。點燃希望的火把,不懈摸索礁石的形狀。即使跌倒,即使哭泣,也絕不悲涼,那裡總有一片火光,光明的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