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青春不迷茫

寫下這個題目時,發現再一年年過去,自己都有點不好意思說“青春”了,但終究還是有一顆年輕的心的!

上周三,上完這一屆最後一節課回到辦公室,看到好閨蜜的留言,她說,“剛剛看了你的空間日誌,好久不瀏覽空間了,都忽略了好多朋友的生活動態,看過你的文章,我矯情得流淚了,不知道是驚喜,是感動,是希望,還是迷茫的眼淚……你真的可以出書了,在你身上總能看到無限的可能,好想你。”

瞬間我的眼眶就濕潤了。

因為她的驚喜和感動,因為她說的“無限種可能”,也因為她的迷茫和希望。

她在我眼中一直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女孩,是院花,且是男生女生都喜歡她。除了天生麗質的優雅,還有內在的涵養和學識。她是那種不爭不搶的淡雅女子,但對於愛情生活卻總是義無反顧,她之於愛情的勇敢和堅持讓我尤其佩服和羨慕。

她的聲音特別好聽,文采也很棒,有一天我突然發現她業餘做的電台,每每更新,我都會細細品味,意猶未盡。許是兩個人有一些相似的追求,她讀的文章總會讓我“心有戚戚焉”。

我知道,這段時間,她一直在糾結自己的工作。是的,追求生活意義的人,也總是在找尋工作的意義。我們總喜歡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總希望在我們的工作中可以體現我們的價值感歸屬感。這或許就是這一次迷茫之根源所在吧。

我突然想起,我看的《季羨林傳記》,裡面介紹他曾是個“會議專家”,開各種會議,他倒是有些自嘲的味道,但讓我突然想到,看似大家也是這么走過來的。話雖這么說,但我們是可以經歷這樣的一個片段,但終究不希望它是我們的一輩子,所以,終究,我們還是要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

這就是她現在的迷茫。

不要急,慢慢找。

這是她曾今對我說的話,她說的人,我又把這句話送給她,我說的是工作。

在工作方面,我稍稍幸運的是,我做的事情我還喜歡,我喜歡當老師,喜歡教書,也有機會上課,這些都遂了我的願。

但或許,人總是這山望著那山高。我總是羨慕她貌美氣質,羨慕她淡雅寧靜,羨慕她電台辦的有聲有色,尤其羨慕她有彼此喜歡的愛人。

過去有一段時間,我是焦躁迷茫的。感覺自己被扔進了菜場,稱出個幾斤幾兩,顧客或者中介還要看看,量數對不對,而他的刻度尺根本不是你在乎的刻度尺。有點埋怨,但後來想想,在這種快餐式相親中,自己待別人似乎也差不多。可有的人本就是石頭裡的一塊玉,快餐文化中,你只看到石頭,卻忽略了裡面的玉。但是,我們又害怕,他裡面就是石頭。遂無下文。

所以,我總希望如她一樣,遇到一個人,無關其它,只是因為你我彼此有點感覺,只是因為我們還有話可聊。但據說有時候談感覺是會被秒殺的,尤其是工作了以後。

不過還好,後來很多過來人告訴我:不要急,慢慢找!相信緣分!我內心慢慢歸於平靜,但迷茫之心還在。

這就是我的迷茫。

國中一同學同時考上北京的國稅和市檢察院,在艱難的選擇,去哪裡。在北京時嚮往家的溫暖,牽掛家的責任;在家裡嚮往北京的發展前景。我開玩笑說,好多人都沒有機會選擇,不要被選擇。她說,我寧可不要這個選擇的機會。我很理解她。就如曾今,我在思考我是選擇當語文老師還是心理老師呢,後來一步步被選擇,甚至接下去還要被選擇下去,我內心都不禁竊喜。雖然我有改變的權利,但是我就選擇放棄,把選擇交給別人。

我們已經習慣於被選擇,一步一步,總是別人選擇我們,我們所謂的自己選擇,也都是那些所謂最好的被選擇。真正選擇權在自己手中時,就很難選擇。

但不管怎么說,自己在乎的東西還是要堅持。如我,有些我堅持的東西還在,工作中譬如上課、做科研、不做行政……這樣就好。我也明白,有時候其實重要的不是選擇,而是選擇後的堅持和把握。

雖如此,但我們依舊關注“未選擇的路”。所以,在選擇面前,我們依舊糾結迷茫。

誰的青春不迷茫,我們一路迷茫,一路找尋,在邊跑邊等的過程中,慢慢會明白自己的心,最想要的工作是什麼,最想要的生活是什麼?只是,這需要時間,需要等。(若晴美文網)

無論如何,堅持自己的初心就好。人生的路終究是自己的,快樂幸福與否,全在自己體驗,我雖希望盡力讓身邊的人幸福,但並不想為別人的眼光而生活,因為我也希望,自己要幸福!

送給在迷茫中的“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