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蘭

清晨推開家裡客廳玻璃門到室外花園,一陣幽香撲面而來:養的建蘭之市長紅開花了!在她含苞之始我就日日端詳她的身影,記錄她的成長,今日終於迎來了她的綻放。在姿態優美,纖長微垂的葉中,一枝直立的花莖上,開出兩朵淺桃紅色的蘭花,另有三個花苞欲開還掩,觀之清麗脫俗。她的香味清新幽遠,貼近之處卻又似有還無。她雖不在空谷,亦幽然獨立,如斯美好。我的欣喜油然而生。

養蘭已有數年。愛蘭之心,源於十來年前。

當時是春節前夕,我隨同單位領導到桂林去看望已退休多年的老領導。這位老領導,在當時單位歷任領導中任一把手時間最長,歷經了單位發展中最重要的階段。在他任職期間,單位地質找礦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探明了聞名世界的特大特富礦體,授予單位的國家級、省部級等一系列榮譽接踵而來,可說是與單位一同櫛風沐雨,創造和見證了單位發展篇章中的輝煌歷史。退休之後,他搬到了桂林居住。在我想像中,他應該在美麗的山水間,高尚的樓宇小區中頤養天年。可是,到了他居住的地方,我大吃一驚!

嘈雜的公路邊,一排毫不出奇的,外牆寫著大大的“拆”字的平房裡,一套

簡陋的兩室一廳就是他的居所。隨著朗朗的笑聲,他健步迎了出來,老伴跟隨其後。正值寒冷的冬日,已是古稀的老人衣著整潔,身穿一件中長皮衣,脖子搭著一條暗紅格子圍巾,頭髮往後梳得整整齊齊,面色紅潤,聲音洪亮;他的老伴,一件中式紅棉襖,滿頭銀髮挽起盤在腦後,端莊典雅,手腕上戴一個銀手鐲,輕聲細語和我們打招呼,仿佛舊上海名媛。兩位老人,在這個用的是簡易木家具,地面是硬水泥地的陋室中,未讓人覺得有一絲暮年落魄之感,又讓我暗暗吃了一驚。

一陣寒暄過後,落坐下來,新老領導拉起了家常,老領導關心著單位的發展,新領導在一一介紹。在言談間隙,我環顧四周。這樣的家,在我們的職工中有很多,我去過不少,但在這裡,一進來就總感覺哪裡有不同。朝地上看,年代久遠的水泥地,烏青光亮,不染一點塵埃;再看家具,原木色的沙發和一些小凳擺放得錯落有致,擦得油亮;茶几上的茶具用潔白的繡有暗花的棉布墊著;再望向茶几旁、窗台及屋角,我知道答案在哪裡了。茶几上,擺了一盆葉形細秀的蘭,木格的窗台邊上,小距離間隔的並排著至少五盆品種不一的蘭,幾個屋角,也立著數盆。這些蘭,葉姿清雅瀟灑,飄逸灑脫。凡軟垂葉者,嬌姿婀娜;斜立葉者,剛柔相濟;直立葉者,雄健剛勁。頓時覺得這滿室皆清奇雅致,徒增靈性,和神態自若的兩老交輝相映。

我情不自禁站立起來,在這些蘭花跟前,眼睛久久的定格在上面,耳邊是老人爽朗的話語和笑聲。數盆蘭花在室,居然從根本上改變了這陋室的品格。方想起來時路上,聽同行者說,老領導是北方人,極注重生活品質,在食不飽穿不暖的清貧年代,卻愛蘭已近成痴,幾十年未間斷的養著,皆是珍貴的各種下山蘭。在任時,曾有一名礦老闆前往他家中拜訪,過後,他和人們說起在這位領導家,簡直不敢直視他,只有仰視的份。我未想到的是,這滿室的蘭,依然隨老人轉輾南北,依舊如老人一樣精神矍鑠,從容自在。我凝神而想,究意是這滿室的蘭使當年叱吒風雲如今低調安然的他豁達開朗,還是他寬厚的胸懷使這些蘭如他般清雅超脫。我想,用三句話來描述他最為恰當:往事忘卻看今日,猶有屋中芳幽草,夕陽餘輝鑄清明。

自此,生起愛蘭之心並持久不衰。

其實,此前並不是不愛。只是在我心目中,蘭自古以來就是君王臣候所擁高貴清雅之物,必是嬌貴無比,尋常百姓一定難以伺候,除了仰而望之,是從不敢動下養蘭之心。在老領導家看到他的蘭,我才意識到蘭原來是可以和主人一樣隨遇而安的。桂林回來後,動起了養蘭之念。先是一些便宜的基本品種,從花市往家裡帶,一盆,兩盆,還有從朋友養好的蘭中分株出來,或是到外地旅行時,到花市走走,無意中收穫一些好品種,還在網上淘一些比較珍貴之品。漸漸的,這些蘭在毫無經驗的我侍弄下,有的香消玉殞,有的頑強的生存下來。我也積累下一些養蘭的經驗,學會了鑒蘭賞蘭。現在,家中的花園裡,有三十來盆各種品種的蘭,春蘭,墨蘭,建蘭,惠蘭、寒蘭皆有一些,矮種的,鐵骨的,線藝的,高矮粗瘦,形態不一。

生性不夠靈動的我,本不奢望所養之蘭能按期開出花來。不是有詩云:“泣露光偏亂,含風影自斜,俗人那解此,觀葉勝觀花。”我藉此安慰自己:全年未開花的——賞葉勝觀花。日日出入家中映入眼帘的先是這些蘭,與她們朝夕相處,澆水施肥,耳鬢廝磨,感情越陷越深,不能自拔,樂趣也倍增。這些蘭,春夏秋冬皆舒展著她們的姿態萬千的葉,讓我逐漸學會了和她們一樣氣定神閒,也驅散不少工作和生活上的煩惱。長滿盆後,也分出數株給親朋好友一同分享。而一旦有哪盆蘭步入花期,必驚喜不已,每日細微觀察,並留存她的身影。

一路跌跌撞撞的摸索過來,養蘭漸入佳境,近幾年,每每有蘭開出花來。12月到2月間,墨蘭總長出兩支花箭,花開時,一支花箭上常能有十來朵花。她的葉有50至60厘米長,紫褐色的花與碧綠的葉相融,可想而知其氣勢有多蓬勃。花開之時,滿屋是極淡極淡讓人不敢驚動的香味;2、3月,春蘭芳華盡綻,花與枝皆翠綠色,花形如雀之靈,芳香襲人;瑞梅開出小小珍貴一朵,卻幽香繞鼻。6、7月,大荷素心和玉紅雙嬌先後吐露芬芳。素心的花莖長花7朵,花朵很大,花形如荷,淺淺嫩綠如玉,十分清香。玉紅雙嬌柔美嬌小,讓人一見傾心。

這些花的形變化無窮,姿態萬千,有的如荷,有的如梅,有的如菊,還有的像松竹……好似聚集了各種花卉的精魂,百花皆縮影在此。

花開時節,邀好友知己共賞。坐在花前細細欣賞、品味,簡直是一種妙不可言的享受,美哉妙哉。能如今晨一樣領悟蘭花的靈動清幽,真可謂人生之一大樂事也。她是如此讓人神清氣爽,久久沉醉。

養蘭數年,家中蘭花長勢越來越好,每每得到好友讚嘆。雖然我仍舊是個新手,但也積累一些心得:對蘭,一定要通蘭心,知蘭性。如:蘭喜淨、喜陰、需通風。培以蘭花專用土石,長年以清水養之,寧乾不漚,偶施小肥,不可過勤。我曾吃過這方面的虧,生怕她旱了瘦了,頻而澆水施肥,卻害她漚爛了根,黃了黑了秀美的葉,有承受不了者,直接失了生命。這些教訓使我悟出:人有人的習性,草木有草木的習性,順應其自然習性,就不難養好。而賞蘭,更不必拘泥於歷代文人墨客對蘭花的品賞。源遠流長的蘭文化自不用說,讓我們走捷徑得以了解蘭花豐富的內涵。然而,我最讚賞的還是革命前輩董必武先生的賞蘭妙論。他稱蘭花有四清:“氣清、色清、姿清、韻清。”生動地概括出了賞蘭的精髓。

據我養蘭以來按此論細細品味蘭之氣、色、姿、韻,確實,各種蘭花之色都共同體現了一個“清”字的本質,素淨的清雅、潔白的清純、紅紫的清艷、碧綠的清新……俱顯出玉肌翠骨、純樸雅麗。都說人如蘭花,蘭心惠質、內斂溫潤,我想,賞蘭的最高境界,應是將這"四清"浸透自身,使己內外皆“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