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美

有幸去杭州,正趕上江南的雨季,陰雨綿綿。“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這兩句詩提起了我的興趣,竟決意去冒雨游西湖。

雨天泛舟,我欣賞了出奇的山色,雨中的山色,其美妙完全在若有若無之中。如果說它有,它隨著浮動的輕紗一般的雲彩,明明已經化作蒸騰的霧氣;如果說它無,它在雲霧闔之間露出容顏,倍覺親切。中國畫裡有一種激發叫米點點水,用飽墨揮灑大大小小的點子,或疏或密,或濃或淡,用來表現山色空濛的景色。要傳神地描繪出眼前這幅景致,非米點技法不可。

這時細雨霏霏,水天一色。船兒到了三潭印月,我們棄舟登岸。正是紅瘦綠肥的暮春時節,但是西湖的花卉四時不斷。我們走過曲折的石橋,橋下的睡蓮沉睡未醒。杜鵑正盛開,白的如棉如雪,紅的如火如荼,一叢叢點綴在綠樹翠竹之間。杜鵑花生長在水邊,很像蘭花,但不像蘭花那樣嬌氣、繁茂、茁壯。醉人的香氣撲面而來,很難分清是哪一種花的香氣,連那綠茸茸的細草,那碧瑩瑩的苔蘚,似乎也在散發出清香。三潭在湖的中心,從這裡舉目遠眺,南北雙峰乙裹在雲層里,看不清了。柳浪和花港隱沒在濃綠里,偶爾露出影子似的飛檐。南屏山下閃爍著點點金色,這是淨慈寺的琉璃瓦。所有的這一切都披上了細雨的網。雨絲時疏時密,景色因而瞬息變化,但見諸文字,自然無法捕捉其空靈的意境。

細細想來,若論水,西湖不及太湖,不及洱海;若論山,雙峰不及雁盪,理會不及黃山。為什麼西湖的聲名尤高,吸引著更多的遊人?是因為湖山掩映,相得益彰么?是因為陰晴明晦,湖山的變化無窮么?後來游岳廟,我才想通了這個問題。從建築藝術上著眼,岳廟並無特色;從造型藝術上看,岳飛的塑像更是不倫不類。但是這裡的遊人四時不斷,很清楚,有誰到西湖來不瞻仰岳廟嗎?如果僅有西湖山秀水美,而沒有白居易、蘇軾、岳飛、于謙、張蒼水、秋水這些偉大詩人、文學家和民族英雄,沒有傳為佳話的白娘子和蘇小妹,那么可以構想,遊人的興味是不會這么濃厚的。在這裡,自言與人的創造,融為一體,相得益彰,自然的美,倫理的美,綜合為美的極致。西湖之美,就在於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