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蘇軾

雨如遊絲,纏住了游離的心,打濕了一個朝代寂寞的窗扉。風起雲落,上演幾度輪迴,訴說那個才子的得失榮辱。赤壁之水,是他酒中的豪情,迴蕩在我的胸膛,鏗然有聲;江南的雨,是他指尖滑落的憂傷,斑駁了我的衣衫,令人神傷。他從那個煙雨中隱匿著虛華的宋代走來,風中飄散著他的名字——蘇軾。

讀蘇軾,如同品讀一種傳承了千年的特殊文化,讀來令人盪氣迴腸,卻又有種難言的苦澀縈繞在胸而揮之不散。

讀子瞻的青年際遇,感受他的意氣風發,卻又伴著無奈的苦楚。

遙想當年,名滿京華,才動汴州,自問“天涯何處無芳草”。學富五車,才高八斗,贏得天子垂青,平步青雲;揮毫潑墨,風流倜儻,換來文人心通,惺惺相惜。那時,才華初露的你躊躇滿志,高吟著“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的豪邁詩句,一心想為大宋這華美的錦緞上更添一抹新彩。

然而,你卻終究逃脫不了宿命的束縛。一個潑墨風流的秀士怎會在那曾令李太白都望而卻步的污濁官場中“生根發芽”呢?

果然,歌舞昇平,朦朧了你的雙眼;紙醉金迷,凝滯了你的步伐。世俗的讒言中傷,冷落了你決心為國效力的一腔熱情;官場的爾虞我詐,迷茫了你澄澈如秋水般的心境。

本來,以蘇軾之才,治國經邦都會有獨特的建樹。可是,他畢竟太富於詩人氣質了,禁不住有感便發,不平則鳴。最終,因“明月枝頭鳴,黃狗臥花心”的高傲而引來的那起無法避免的“烏台詩案”,使他的官場夢破滅了,更是湮沒了他的經天緯地之才。

或許,這也是他的轉折點吧!

讀東坡居士的壯年際遇,感受到他的悽苦悲涼,卻又夾雜著不斷透徹的覺醒。

吐納珠璣的玉口在明爭暗鬥中悽慘哀號,潑墨風流的秀士在世態炎涼中迎風顫抖。謫降發配,風塵滿懷,浪跡四野,身如浮萍。蒼茫茫的天涯路,是你居無定所的漂泊;濤隱隱的故壘邊,卻依舊響起震撼蒼穹的凱歌。

出汴梁,過河南,渡淮河,進湖北,抵江南。

最終你留在了黃州。謫居黃城,把盞臨風,牽黃擎蒼,踏雪飛鴻,與民同樂豈不快哉?開荒種田,興修水利,輕徭薄稅,愛民如子,造福一方百姓又何嘗不好?

不過,他也有抱怨。曾經一天飯後,蘇東坡捧著肚子踱步,問道:“我肚子裡藏了些什麼?”侍兒們紛紛說,滿腹都是文章,都是見識。唯獨那個聰明美麗的侍妾朝雲說:“學士一肚子不合時宜。”蘇東坡捧腹大笑,連連稱是。

的確,縱有滿腹牢騷,但依舊坦然面對一切。百結愁腸,萬古塊壘,不過濁酒一杯爾!當心境雲開,逆浪踏平,便是破霧霞光,鼓帆長風。於是,文苑詩壇,又響起了東坡居士“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豪邁詩句。

讀蘇子的中年,感受到他的豪放曠達,卻又帶著幾分務實的氣息。

曾讀過蘇子寫給李端叔的一封信。信中道:

得罪以來,深自閉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間,與樵漁雜處,往往為醉人所推罵,輒自喜漸不為人識。平生親友,無一字見及,有書與之,亦不答,自幸庶幾免矣。

還有他給李常的信中說:

吾儕雖老且窮,而道理貫心肝,忠義填骨髓,直須談笑於死生之際。……雖懷坎稟於時,遇事有可遵主澤民著,便忘軀為之,禍福得表,付與造物。

真誠的勇敢,灑脫的情懷,都出自天真了大半輩子的蘇軾筆下。細細想來,這似乎是注定的吧!

前不久曾去過黃州赤壁,赭紅色的陡峭石坡直逼著浩蕩東去的大江,坡上有險道可攀登俯瞰,江面有小船可供盪槳仰望,地方不大,這一俯一仰間便有了氣勢,有了偉大與渺小的對照,有了視覺空間的變異和倒錯,於是便有了游觀和冥思的價值。

我佇立在岸邊,眼前漸漸浮現起千年前的畫面:那是蘇子泛舟赤壁,“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對酒當歌,感悟“人生幾何”的哲思。“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那雄姿英發的周公瑾,你仰慕他。然而,你終是你,變人生的軌跡未嘗不可,高歌“一蓑煙雨任平生”豈不快哉?

殊不知“名士多狂生”。或如鳳凰翔於千仞,大鵬擊水北溟,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飄飄乎如遺世獨立——他終於釋然,“羽化登仙”。

或許,他真的成熟了。他的成熟是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終於停止向周圍申訴求苦的大氣,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並不陡峭的高度。

勃鬱的豪情發過了酵,尖利的山風收住了勁,湍急的細流匯成了湖,結果……他又可以再次高唱“昨夜清風眠北牖,朝來爽氣在西山”的暢然豪情。

讀蘇軾的老年,感受他的辛酸無奈,卻帶著人生的豁達與豪邁。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月色黯然,玉繩低轉,你獨坐短松岡,一壺清酒淚千行。寒月清輝映在你那憔悴落寞的面容上,你還沒來得及撣去衣上的浮塵,還沒來得及整理你那泛白的鬢角。你只想快快趕到這裡,再好好看看那個讓你魂牽夢縈的女子。你仿佛又看見她憑軒依窗,縷縷烏黑長髮似瀑般傾瀉而下,如一汪碧水柔情。那韻光易逝的年華,那彈指紅顏的青春,她的青絲是留在水墨江南的一段思念,更是纏繞著你最後的熱愛。

一陣涼風吹過,將你從回憶中喚醒。你輕拂去墳頭的塵土,將清酒與你的思念一同緩緩灑在墳前,然後,毅然轉身離去。這又是怎樣的悲痛,曾經的伉儷情深,如今只剩下你自己形單影隻。但你,蘇軾,以一個文人柔弱的肩膀扛起對亡妻的深切悼念,揮筆寫下那千古流芳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蘇軾能夠“談笑生死之際”,儘管感覺敏銳,依然胸襟曠達。他在惠州謫居時,有一天,在山間行走,已經十分疲憊,而離家還很遠。他突然悟到:人本是大自然之子,在大自然的懷抱里,何處不能歇息?於是“心若掛鈎之魚,忽得解脫。”

墳崗茫茫,醉射天狼,楊花愁點五分,三分雄風浩蕩。他仿佛又看到了曾經的景象:赤壁的百里亂石、千堆積雪,西湖的落霞孤雁、淡葉濃花,故鄉的蓬蓽荒草、明月松崗……曾經多少愛我、憐我、恨我、傷我、負我的人,都不過是滄海之一粟,過眼雲煙。今夜,皓月當空,舉杯對月,我深深祝願天下每一個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讀你,蘇軾,感悟你“縱橫憂患滿人間,頗怪先生日日閒”的憂鬱滿懷,你的“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的寂寞執著,你的“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的無奈薄涼;品你,蘇軾,體味你“發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的壯志豪情,你的“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的忠君愛民,你的“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的豁達豪邁。

讀蘇軾的一生,品出他的感傷、憂慮、苦澀、焦灼,又品出他的渾樸、古

典、新銳、肅穆。然而,他卻將至情流動成筆下肆意的華彩,他將真我交織成

理念奔騰的鏇律,他將愜意揮灑成行雲流水的文字,他用厚實的肩膀承擔起了家人、國家、乃至一個朝代的重量……

花開無聲,花落有情,從第一次邂逅那個文人到今日,在這無數次春華秋實中,我仿佛漸漸明白:

仙骨豪情,傲岸不屈,風情萬種,仗筆獨行,這才是子瞻的身影;“氣岸遙凌豪士前,風流肯落他人後”,這才是東坡的意境;而“高飛兮安翔,乘清氣兮御陰陽,橫四海兮無窮,與日月兮同光”,這才是蘇軾永遠的追求!

或許,在物慾橫流、燈紅酒綠的現代,品讀蘇軾,可以使我們穿越那似現代又非現代,由擁塞、懈怠、白眼所連線成的層巒疊嶂,去認清現實的冷酷無情,亦去不斷發掘內心的無畏和坦然,進而無愧於本真,無愧於自我,真正感悟存在的真諦。我想,這便是今日我們品讀蘇軾的意義所在吧!然而,這在“速食一切”的今天似乎是朦朧的奢望了。

讀你,蘇軾,永遠意味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