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逐日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山海經·海外北經》

時間幾乎是從筆墨里逃走的,死去的時光,就像未能破繭的蝶,搖著搖著就安靜了,慢慢地,連回憶的色彩也淡了。太陽月亮每天你追我趕,像是童年記憶里永遠沒有結局的老鷹追小雞。

很小的時候,我喜歡坐在院子裡,細數變化的流雲,把天空的明朗融化在眼睛裡,顯示出大海的顏色。那時候,總希望時間能快些再快些。想著有一天,或許自己的夢想就能像樹木的年輪,,井然有序的印刻在時間的故事裡。

後來,競爭的壓力讓每個人的夢想都變得卑微起來,時間的腳步卻越走越快。

奔跑的日子裡,清風拂過皮膚的每一條紋絡,可以清晰地聽到血液和氣流激撞而澎湃的聲音。我看到好多夸父在身後嘶吼,有些已跑在前面,他們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

我慶幸甩下一個又一個的人,卻同時傷感弄丟了身邊更多的人。我慢慢懂得,有些人被“超越”在時光里,往後的歲月便再也不會出現了。

“夸父逐日”詞典里的解釋是:比喻決心大或自不量力的人。那么每一個流血流汗的人又是否都是夸父,我不知道。

決心大也好,自不量力也罷,但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逐日一次。成功,便成仁;不成功,棄其杖,化為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