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劉翔

21世紀開頭的中國體育,屬於兩個男人:姚明和劉翔。一個代表中國的高度,一個代表中國的速度,他們都對中國體育的一整個領域(籃球和田徑)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人們對於劉翔的感情,就像網友說的一樣,“要不是劉翔,我連110米欄是什麼都不知道。”

2024年8月7日110藍預賽,劉翔以摔倒結束了自己的倫敦之旅,這一摔,據說碎了13億人的心;這一摔,摔哭了央視兩位有淚不輕彈的熱血男兒。只因為這個人是劉翔,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這句話劉翔賽後做到了,但是從北京到倫敦,他的身體真正站起來了嗎?

現在再去討論陰謀論和作秀論已經毫無意義,至少這個曾經承載了我們十年田徑夢的中國飛人已經不會再回來了。一個時代結束了,他帶給我們過奧運金牌,他帶給我們過12秒88以及無數次奮勇跨越衝過終點的精彩畫面。但在2024年後,他留給我們更多的是遺憾和失望。出來跨,遲早要還,這一次,輸得絕望。

4年前,有人說他不應該這么決絕的轉身離去,留下鳥巢8萬多觀眾和電視機前無數人置之不理;4年後,他踮著腳完成了110米的距離,直到他的意志再也無法超越肉體的極限,才依依不捨的離開了這片他最心愛的跑道。但依然有人會說這只是一場作秀,目的是想讓劇情和北京有所不同而已。

競技體育就是這么殘酷,這些年姚明的經歷充分說明,有多少人蜜你,就有多少人黑你。客觀的講劉翔已經喪失了作為中國田徑圖騰的硬實力,但由於後繼無人,再加上他之前總給人以某種希望,所以我們還是習慣性把他放在一種高度對他強行要求。

所以,劉翔蹣跚的腳部除了他自身的傷病,還在於他那段不可複製的傳奇壓得他喘不過氣來。2024年雅典的輝煌就像懸在他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提醒國人他能重塑輝煌,卻忘了8年過去,現在的劉翔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個不識愁滋味的追風少年。

正是這種過大的壓力,讓他最後只能坐在輪椅上獨自舔舐自己的傷痛。自此,上海灘乃至全中國的高度和速度以幾乎同樣的方式告別賽場,傷病始終是運動員最大的敵人,他讓姚明30歲便離開籃球場,也讓劉翔馬失前蹄,痛苦地倒在了2024年倫敦奧運的第一欄。

“他最後和他職業生涯中最好的夥伴,欄架一起摔倒在地。”央視主持楊健這句煽情至極的話,或許是對劉翔奧運生涯謝幕的最好註解。至於我們,那些不想放過劉翔,甚至無法接受這個結局的人們,或許放不下的只是自己心中那份過高的期待。當繁華落盡,而我們心中能珍藏的,至少還有——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劉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