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而聰明

做人做事,其實真的好難。太老實了,容易讓自己痛苦,“人善被人欺”;太聰明了,又容易讓別人痛苦,“既生瑜,何生亮”。我們,往往就在這種老實和聰明之間做著艱難的抉擇,有時候,真有做牆上草的無奈和憂鬱之感。

其實,我認為我們大可不必在到底是老實地做人做事還是聰明地做人做事這個問題上太過於糾結。我認為最好的態度是:老實聰明地做人做事。

老實,是做人做事的根本。在中國這樣一個幾千年來一直以農業為立國根本的國度里,更看重老實。“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就是強調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必須老實,如果沒有老實,什麼都成了空談。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取得勝利的法寶也是“實事求是”,說穿了,無非也是要求老實做事,靠著這種精神,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社會主義建設得到發展,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想正在逐步實現。

沒有老實做人做事的精神,曹雪芹不會經歷十載,批閱數次寫成流芳百世的《紅樓夢》,馬克思也不會用四十年的光陰寫出《資本論》。沒有老實做人做事的精神,革命先烈不會浴血奮戰、捨身忘死換來嶄新的國家,體育健兒不會忍受孤獨、耀武揚威奧運賽場為祖國掙得殊榮。所以,老實是立人成事的關鍵,沒有老實,一切都是空中樓閣。

有了老實,如果再加上聰明,那就是錦上添花,快馬加鞭。聰明會讓老實如虎添翼,讓人驚訝和讚嘆。

聰明的同義詞是智慧,智慧是人生中最美麗的花朵。在井岡山那些腥風血雨的日子裡,毛澤東堅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靠的是一種樂觀的智慧。鄧小平用“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成功讓香港澳門回歸祖國的懷抱,靠的也是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智慧。“三個代表”“構建和諧社會”“中國夢”,每一個嶄新響亮的口號,無不是在老老實實分析中國國情的現實後,體現出一種治國安邦的智慧。

聰明就是一把雨傘,撐開它,可以讓我們在有烈日的時候免受炙烤,有暴雨的時候免受冷寒。

做人其實與做事治國同一個道理。每個人由於所處的環境、具有的天賦、所受的教育不同,決定了他以後所從事的事業不同。但是,無論一個人做什麼,必須把老實擺在首位,才不會走上歧途,才可能做出成績。但是,在做的過程中,也必須發揮聰明,擁有智慧,我們成功就會縮短周期,在有限的生命中,做出更多的成績,讓人生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