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太硬

“都市的柏油路太硬,踩不出足跡。”曾幾何時,這首勵志歌曲《水手》被我“單曲循環”。

——題記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詩婦孺皆知。又是清明雨上,“做清明’便是必不可少。今天,全家將趕到鄉下,可以說是習俗,也可以說是必不可少的“形式”,倒是全家團聚才是真理。

今年清明天依舊是陰沉沉的,不過,成了慣例也就不在乎了。從家出發,路上車水馬龍,空中笛聲紛飛。市區么,這也正常。中國高速的經濟發展帶動汽車行業發展,汽車擁有量猛增,至於用制度管理,就是另一回事了,這裡暫且不說。好不容易穿過城區,過了前面的加油站就是大路,終於可以舒一口氣。

望著窗外烏黑的柏油路,感受著平穩的路面和空氣中泥土的氣息,就不禁嘆了句“浙江人的路就是好,比上海的路好多了,上海德路堵那樣!”父親淡淡的說了句“浙江人有錢。”由於路好,很快就到了這條路的盡頭,接著便是鄉間小路。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灰黃,隨之而來的便是欲斷魂的震盪,“這些幹部都是乾社么的,么說了是連線兩個鄉的主幹道,現在又沒有重車,不像以前有運沙子的。”我不做聲,父親卻忍不住說。沉思著,不知不覺就到了目的地,也就不再去想,晚上睡覺時卻翻來覆去睡不著,想著白天那條路已是坑坑窪窪。

可是,為什麼呢?

雖然,依然是現在流行的腐敗問題,令人乍舌的是,不僅位居中央的部級大官貪污腐敗,連小到不能再小的鄉村幹部都不能安安分分為百姓謀福利,中國的發展要是連基層都失掉了,還能有效么?

在我看來,終歸是路太硬——柏油路太硬,官官相護的路太硬,五千年的“文明”之路太硬。表面上堅硬的路卻是無比的脆,經不起“推敲”,制度的路太硬而失去了活力,發展的路太硬,艱難向前。

耳邊又響起汽笛聲和水手的笑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