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站在別人的立場想一想

新來了兩個同事,幹活還挺麻利的,於是叫他們兩個獨立地去安裝電纜,我也懶得動啦。但是兩個鐘頭都過去啦,還沒安裝好,要是我不要一個鐘頭就搞好啦,於是跑去看情況;原來早就安裝好了,但是調試時啟動不了;於是開始查接線有沒有錯,過了一個多小時才查出來,原來是反饋線接錯啦,是“6”號線他們編成“9”號線;當時有點冒火,說了他們幾句,後來想一想,對於他們新來的,能做到這樣已經是不容易,為何還要火一火呢,應該多站在別人的立場去想一想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我們人的心理,有一個自然的要求,都是要求別人能夠很圓滿;要求朋友、同事,都希望他們沒有缺點,樣樣都好。但是不要忘了,對方也是一個人,既然是人就有缺點。再從心理學上研究,這樣希望別人好,是絕對的自私,因為所要求對方的圓滿無缺點,是以自己的看法和需要為基礎。我認為對方的不對處,實際上只是因為違反了我的看法,根據自己的需要或行為產生的觀念,才會覺得對方是不對的。

當今社會,人們的普遍心理都是比較急功近利,寬於己而嚴於人,少了一點寬恕。我很佩服老祖宗造字的意義,所謂“恕”,解作“如”“心”,就是合於我的心,我的心所要的,別人也要;我所想占的利益,別人也想占;我們分一點利益出來給別人,這就是恕;覺得別人不對,原諒他一點,也就是恕。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