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選擇是什麼

選擇二字,可大可小,大到你對人生方向的確定,小到你對某個物件的挑選。儘管意義大相庭徑,但歸結來說,正是每一個或大或小的選擇堆砌出了我們的人生。你的每一次選擇,就可能使你成為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在這個欲望充斥的社會,人們好似有一種”選擇困難症”的通病,總是在面臨選擇時猶豫不決。選擇一個,就意味著放下了另一個,然而我們真的每次都會甘願放下這“另一個”嗎?

最近倒是有一則有趣的新聞。一位高薪的白領甘願捨棄金錢、權利、車房等等一切的一切,選擇隱居在終南山上,日出而耕,日落而息,與世無爭。他說人生就像一個圈,我們永遠在追逐更好的工作,更好的車子,但最終要去向何方?到達什麼目標?——無從而知。他便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放下無止盡的對利益的追趕,選擇了一種全新的生活,也選擇變成一個全新的自己。如果換做是我們,我們會放棄的那樣堅決,選擇的那樣堅定嗎?實話說,我做不到像他那般如此決絕,無牽無掛,這世上還有很多我想得到的東西,我放不下的東西。但是他面臨抉擇的勇氣著實讓我欽佩。反觀我們自己,在選擇的時候總是太過重視種種利益,考慮種種利害關係,結果反而忽視了自己內心本真的想法,舉棋不定。

無論是隨波逐流也好,另闢蹊徑也好,最重要的往往不是關心別人會說什麼,也不是考慮結果會怎樣,而是靜下心來問問你自己:我想要的究竟是什麼?遵循自己的內心,跟著最真實的想法走,無論做出什麼選擇,都不會是“隨大流”或者“玩另類”的行為。你的選擇也會得到他人的尊重。

當然,選擇不可能永遠是隨心所欲的,它應是建立在法律與道德基礎上的理性的抉擇。由此我不禁想到《追風箏的人》一書中的阿米爾,在面臨好友受辱的困境下,因為害怕被暴力對待而選擇了冷眼旁觀,不施以援手。顯然,儘管他的確”遵循了內心的想法”,但是這種選擇是有違道德的,以至於令他陷入長達幾十年的後悔之中。如果當初在選擇之時他能提醒自己不忘道德之約束,是否心中就會少一點後悔,他的人生是否也會就此改寫呢?

我們每個人都在無數次選擇中不斷完善自我,或為本心,或為利益追逐,或為夢想,而你的選擇又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