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是一種智慧

生活中我們經常不得不忍痛放棄一些心愛的東西,“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人生就是這樣,在選擇堅持什麼的同時,你也選擇放棄另一些東西。生活不能兩全其美,人往往就是因為捨不得放棄,選擇才變得異常痛苦。在你無法選擇的時候,倒不如學會明智地放棄。但放棄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選擇,更長遠的收穫。

貪是大多數人的共性,有時我們抓住自己想要的東西不願放棄,就會為自己帶來痛苦、壓力,甚至是毀滅。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有個孩子伸手到一個裝滿榛果的瓶里,他儘可能多的抓了一把,當他想把手收回時卻被卡在了瓶口,他即不想放棄榛果,又不能把手拿出來,不禁傷心的哭了。

有一個年輕人非常羨慕一個富翁取得的成就,就去問他成功的秘訣,富翁弄清青年的來意後,什麼也沒說,只是轉身從廚房裡拿出一隻大西瓜,把他切成了大小不等的三塊,如果每塊西瓜代表一定的利益,你會如何選擇?青年選擇了一塊最大的,可是富翁卻選擇了一塊最小的開始吃,當青年還在吃最大一塊時,富翁吃完了最小一塊,接著吃剩下一塊。其實那兩塊加起來幣最大的一塊還要大。其實想要成功,就要學會放棄,只有放棄眼前的小利益,才能獲得長遠的大利益。

適時放棄是一種智慧,會讓你更加清醒地審視自身內在的潛力和外界的因素,會讓你疲憊的身心得到調整,才能開始新的追求,才能成為一個快樂明智的人。

從前有個人,他很想成功,很想做大事,可他卻從來都沒有成功過,他很苦惱,不知原因出在哪裡。於是,他便去請教一位大學問者,大學者聽了之後沒有說什麼,而是拿了一壺水叫他燒開,他不明白學者的意思,卻也不敢違背學者的想法,就只能照做。他就這樣耐心地燒啊燒,過了一會之後,柴沒了,於是他就去山上拾柴,他回來之後發現水變涼了,他只能繼續燒,過了一會柴又沒有了,他便又去撿,當他回來之後學者問他:“水燒開了嗎?”“還沒有。”那人低著頭說。“你知道你為什麼還沒燒開水嗎?”那人搖了搖頭,學者接著說:“你既然知道柴不夠了,那你為什麼不到掉一些水呢?這樣不就可以燒開了。我們要想成功,就要學會放棄,否則只會一事無成。

暫時的放棄是一種智慧,他會讓你更加清醒認識自己,反省自己,擺脫煩惱,讓疲憊的身心得到調整。試想,吸菸者迷戀尼古丁於身體何益?早戀者執迷不悟對一生何益?凡此種種更使我們堅信,放棄是一種明智!

學會放棄會使你變得更理智,更懂得用大腦思考人生,參悟生活的道理。放棄,也許有遺憾,也許有傷感,但會讓生活的底蘊更雋永、更久遠。

安然放棄讓我們生活的更淡定,內心更從容,更恬靜,似暗香浮動溫馨著未來如歌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