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看責任

作為在這個現代化時代,有一個新名詞慢慢的被社會所認識,那就是“90後”。而我也是其中的一員;這一代“新生兒”對各種事物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這種理解通常是被社會所不認可的;因為在大人們看來,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可他們沒有注意過90後是怎么看待責任的。

作為一名90後,我對責任有著自己的認識和看法;最初認為責任是一個日後能夠立足於社會,獲得事業成功的重要品質。托爾斯泰認為“一個人若是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點正是責任。”美國“西點軍校”還將責任二字作為校訓,不難想像責任不是一個甜美的字眼,因為有時會讓人覺得它是硬施加給你的,是必須要做好的,它是有著岩石般的冷峻。但這只是我對責任的初感,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已經從少年變為了青年,在老師的啟發下,我對責任又有了新的理解;老師告訴我們責任沒有那么複雜,它只是一種簡單的自我的使命。因為在付出責任的同時也會得到回報,使自己的心靈世界溫暖起來。一個人必須有責任,不管你做什麼,都要努力一天比一天更好。

作為一名90後,我認為處處皆有責任,包括一些平常不起眼的小物件;例如說拖鞋。仔細想想,每當回到家時,第一件事就是要換鞋,從那時起,拖鞋便履行著它所應有的責任,讓人體會到家的溫馨;把冷漠留給自己,把溫馨曾與他人;予人玫瑰,手有餘香。這就是一種“沒有生命”的責任。作為一種“有生命”的物體——‘人’,也在時時刻刻的履行著自己的責任。一個真實的小故事,說的是一個公交汽車司機在拉運乘客途中,突然心臟病發作,極度痛苦,公共車面臨失控的危險,但他仍堅持著做完了三件事:一是把車慢慢靠到路邊;二是踩下剎車;三是打開車門,看著乘客一個個都下去了,才無力地爬在方向盤上,永遠的睡著了~~雖然他的心跳停止了但他的責任卻延續著他的生命,讓我們永遠記住這個“負有生命”的責任。讓中國人從這兩則故事裡學到在責任感上的差距。

作為一名90後,我們要清楚我們現在的責任;我認為我們現在最重要的是把學習當作一種責任!讀好書是對自己負責。我們中的大部分同學,已經或者正在長大。長大就意味著肩上多了一副擔子,身上多了一份責任。長大了,就意味著要對自己負責。我們不可能一輩子在父母長輩的庇護下過日子,我們終有一天要自己面對外面的世界,面對社會,面對人生。今天社會的瞬息萬變、競爭激烈,我們只有好好讀書,才能依靠自己的實力立足於其中,使自己能在高手如雲的社會中,行走自如。好好讀書,是對父母負責。從牙牙學語到亭亭玉立,從蹣跚學步到一表人才,父母為我們付出了太多艱辛的勞動,儘管有時候,我們對父母的愛理解的還不夠,但它是神聖的、崇高的。父母愛孩子是一種天性,我們尊敬父母則是一種責任,一種義務。任何一個頂天立地、堂堂正正的人,都不會也不能迴避這種責任。父母沒有要求我們回報,他們唯一的心愿就是要我們好好做人,好好學習,我們進步了,父母就開心了,我們成功了,父母就幸福了。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交上一份能讓他們從心眼裡笑出來的答卷。讀好書,也是對祖國的責任。一個人,總是要有一份愛國之心,那樣才能在全世界60億人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相信你如果擁有了強烈的責任心,就會感動你身邊的人,總有一天也會像“感動中國”獲獎者一樣,感動中國每一個人。

作為一名90後,我們應該知道責任是一種民族精神,以一種精神來傳承著中華兒女的美德。在我國傳統的節日——清明,人們通常會祭掃祖先的靈墓,目的是在傳承每一家生生不息的家風和美德;很多學校,也都以不同的形式,舉行各式各樣的紀念活動,目的是緬懷著建設新中國的革命先輩。繼承著我們中國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精神,就是讓我們這些當代中國人,能夠永遠地烙印著愛國主義情懷,把我們都培養成具有愛國主義的中國人。有的同學說:什麼是愛國主義啊?對中國小生來說,愛國主義就是愛家庭、愛學校,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簡單來說,就是我們要做一個有責任感的學生。用責任來弘揚民族精神……

作為一名90後,我常常被老師和家長說生活在一個幸福的時代,可你們沒有想過我們的感想,我們雖然幸福,可對於你們來說,我們缺少了舊時代的樸實純真,全國上下的人都想著“為人民服務”,全都是大公無私;而相對於我們而言,從小就看透了人心叵測,人與人之間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隨之而來的就是更多的責任:個人責任,家庭責任,職業責任和長大後的社會責任,乃至於對於人類的責任……

雖然一路走來,只是學生;活到現在,還是學生;可我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在90後眼裡處處皆責任,自然作為90後的我們也了解現在自身的責任,因為我們知道責任是一種民族精神;這就是現在的90後對責任的認識。僅僅想通過這篇文章,讓全社會能理解現在的90後對責任的看法;同時號召全社會對責任都懷有一種捨我其誰的信念;同時,心中存有繼續前往的使命感,責任感!

河南師大附中高一 徐世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