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關於憂患意識的議論文【三篇】

【篇一】

同樣是聽見一聲槍響,在貝魯特的人會立刻仆倒;在紐約哈林區的人會彎下腰去;在夏威夷的人只怕會東張西望,以為是什麼車子爆了胎。——題記

什麼是憂患意識?

憂患意識所涵蓋的真是太廣了?往大處想,可以是人民對國家、社會以及時局擔憂;往小處看,可以是學生對考試的擔心,居民對盜竊的警惕。總之,凡是認為環境與個人的命運息息相關而有所警戒的,都可稱為憂患意識。

有些人可能會說,擔憂時局是杞人憂天,警惕盜賊又太過敏感。過去我也是如此認為的,但讀到同樣是一聲槍響,三個不同地區的人竟會做出三種不同反應時,我突然改變了原有的想法。這種表現的不同,不僅源於治安問題,更加反映出三個地區不同人的憂患意識的差異。

記得當我一次回家時,夜幕降臨,發現家中門窗緊鎖,透不出一絲光。不由得從亂石堆中挑出一塊相對較尖銳的石頭穩穩握在手中,以防襲擊,解開鎖後,又緩緩地進家,直到把角角落落都觀察完畢,才把石頭從門外扔出去。正在看書的母親被我這一舉動驚住了,又把表情緩緩舒張開來,直到成為欣慰的笑。母親得知了我的用意後,再一次露出了會心的笑,因為我增加了關心程度,我關心,我警惕,甚至可以說我有了憂患意識。

憂患意識不僅僅包括自衛、提前預知可能發生的危險而避開它,儘管它不會發生在你防衛後,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我希望,自己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可以在多方面具備難能可貴的憂患意識,哪怕是司空見慣的一件平常小事,也有可能蘊含著致命的危險,而我不是先知,只能靠所具備的憂患意識去避開那些危險。在成熟後,要憂患的也不僅僅是自己,是父母,是親朋,乃至一個國家,整個世界。我要面對的,將會比現在的多得多,也就是說,要自己把自己放到世界的大環境,而不再一切等待父母師長的安排。

做為一個新時代的小青年,應該具備憂患意識,也必須具備憂患意識,因為惟有它,才使我們的生命之花開得肆虐放縱而無後顧之憂。

當你有憂患意識之後,你會發覺,自己的許多潛力都會得到發掘開採,你也能看得更深,更廣,更全,且計畫更長遠。

——後記

【篇二】

古語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馴鹿的故事就恰好驗證了這一古訓。馴鹿之所以能夠在島上生存,關鍵在於鹿群的憂患意識。因為害怕被狼吃掉,所以鹿群必須不斷地奔跑,防範意識很強。而只有在這個過程中,馴鹿的體質才能得以增強。當島上沒有狼了,鹿群便沒有了憂患意識,厄運也就在所難免了。

馴鹿如此,人也是一樣。過分的安全感往往使人不思進取,意志消退。古羅馬帝國曾因先人的艱苦創業而繁榮一時。帝國中人人披金掛銀,糧倉中米粟成山。但由於生活太過於安樂,所以無人願去當兵,終究導致了一個偌大的帝國頃刻間灰飛煙滅。這樣的王朝數不勝數,例如古波斯、古埃及以及自認為“天朝上國”的大清王朝等等,都終究因為缺乏憂患意識,安於享樂而最終滅亡。

同時,過分的安全感也往往是危險的開始。南宋政權本可重整旗鼓,恢復失地。但南宋的統治者卻自以為有長江天塹,可使南宋永保太平。於是雖有半壁江山失於金人之手,大宋皇帝卻仍不居安思危,整日沉迷於犬馬聲色之中,最終導致南宋滅亡。這樣的事例古今中外皆有。

而危機感則往往能激起人們的奮鬥精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幾乎成為了一片廢墟,但德國人毫不氣餒,硬是在強烈的憂患意識下,奇蹟般地建立起了一個工業強國。這不能不說是居安思危所起的作用。

我們常常說以史為鑑。從這些事例之中,我們不難得出一個教訓:只有保持高度的憂患意識,才能使國家永遠興盛,否則就只會招致滅亡。

在當今世界,中國每年以平均7%的經濟發展速度獲得了其他國家的肯定,各種讚美之聲不絕於耳,以至於國內的一些人拋開了憂患意識,漸漸狂傲了起來。甚至有人揚言說:“2030年中國將成為可以與美國匹敵的世界超級大國。”真有一副不可一世的樣子。事實上,即使以6.5%的速度增長,20xx年中國的GDP也只有10萬億美元,按照這個速度計算,在15年後也只有18萬億美元。而美國現在的GDP為18.6萬億美元,即使以1.5%的速度增長,15年後GDP也會達到25萬億美元。所以,即使不出意外,中國也需20多年才能趕上美國。同時,我們還必須看到中國在發展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例如官員的腐敗問題,中國未來的人口、資源問題以及環境污染問題等等。因此,改變這種急於求成、居安而不思危的意識是十分必要的。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只有居安思危,具有憂患意識,才能避免失敗甚至滅亡,才能化憂患為動力,不斷進取,才能取得更多的成功。因此,請牢記居安思危這句話吧!

【篇三】

一個動物,是需要具備憂患意識的,一個人,一個企業,也是需要具備憂患意識。憂患意識,無論我們是什麼,這是都是我們都需要具備的。

這是一隻野生的麻雀,它輕輕的落在了人類房子的屋檐下。人類的小孩看到了它,偷偷地從家裡的米缸里抓出一大把的米,慢慢的撒在了地板上。這是如此低級的伎倆,它一眼就看穿了這個小孩的打算。它沒有飛下去,只是靜靜的望著地上的那些小米粒,等小孩回到房間裡之後,它偷偷的飛了下來,小心翼翼地啄著地上的米粒。在這一次路過之後,它便經常飛來這裡,開始,它還心存戒慮,它還是回考慮到一些壞的結果,會在小孩躲進房間裡之後才飛下來。但後來,它認為小孩對它毫無惡意,每天都專門給它提供美味的食物,於是,它失去了防備,什麼事情,都往的方面去想。它終於失去了憂患意識,它已經把自己最初的想法拋到了腦後。現在,它看到米粒,就沖了下來,毫無顧忌地在小孩的面前啄著米粒。它絲毫沒有注意到前面是一個籠子,它只看到了那裡的米粒,它飛了進去,然後就在也出不來了。

在許多國人眼裡,海爾這個成功企業已經很強大,很了不起了。然而,海爾還是保留了很強的“憂患意識”。在處於最輝煌的時候,他們還在為著不知道將要發生與否的最壞的訊息做著儘可能充分完善的準備。他們公司的每一位員工,都在自己的崗位上時刻警戒著海爾集團執行長張瑞敏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一個16年平均年增長速度達用81。6%、年銷售收入已突破400億元。不僅在國內而且在國外都有較高知名度的企業能有這樣的意識,是他們取得成功的原因,也是他們沒有失敗的原因。儘管像海爾這樣的佼佼者與世界500強相比也還有一段差距,他們實事求是地正視挑戰的嚴峻性,充分估計到競爭對手的力量和困難的一面,向最壞處著想,向處努力。這樣的企業,就算不說做大做強,在這是幾十年裡面,它一定能屹立不倒。

我們要具備憂患意識,這樣,就可以防備未知的未來發生的問題,即使是在最美好的時候,也不能有絲毫放鬆和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