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周總理

陽光這樣耀眼燦爛,但沒有總理的笑容那平平淡淡的笑容燦爛;蝴蝶那么美麗五彩斑斕的,但都比不上總理的浩然正氣,英俊瀟灑;春天一切生物都那么生機勃勃,但都比不上總理的器宇軒昂、兩袖清風······

能形容總理的話太多了但我最想用“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來形容我們偉大的周總理。

總理是民族英雄、是黨的領袖、是開國元勛、是人民公僕,他正直清廉、發憤圖強、為國為民。

為什麼總理逝世時會有十里長街送總理的事呢?

現在我要用一件簡簡單單的事來證明總理受人敬佩的原因:1954的冬天,周總理聽說北京的公共汽車很擁擠,老百姓坐車很困難。一天下午五點多鐘,正是人們下班的時候,周總理對秘書和衛士說:“民眾反映現在坐公共汽車很擁擠,等車要一兩個小時,現在咱們去了解一下情況,你們不要通告保衛部門。”

周總理一行三人來到北京圖書館附近的汽車站,人確實很多,等大家都上了車,周總理才最後上去。車裡人很多,已經沒有座位,周總理往車裡走了走,抓住吊環,汽車開動了。一開始,人們都沒有注意。過了幾分鐘,一位乘客發現了總理:“哎呀!這不是周總理嗎?”頓時,車裡沸騰起來,許多人站起來給總理讓座,不少人往他身邊擠,有的人還把手伸過來要和總理握手。秘書和衛士都非常著急,怕把總理擠倒。周總理揮著手大聲說:“請坐,請坐,別擠!”這時,一位乘客擠過來,握著總理的手激動地說:“總理,你那么忙,怎么還來坐公共汽車?”周總理笑著說:“我也來體驗一下你們的生活嗎!”有的乘客非要讓總理坐下,總理堅決不肯,一直站著和大家親切地說著話。總理向他們在哪兒工作,住在哪裡,生活怎樣,每天上下班坐車要多少時間。車走了幾站以後,秘書和衛士勸總理下車,說:“情況也就是這樣了,咱們趕緊回去吧!”總理還堅持坐下去,下了車以後,總理又上了無軌電車,在寒冷的夜晚走了大半個北京城。

情況搞清楚了,總理很快召集有關部門同志負責研究解決交通擁擠的辦法。他還提出許多可行的具體建議。比如,畫出人行橫道線,在繁華路口的馬路中間設安全島等,就是周總理提出來的,都是為了保證行人的安全。這就是我們的總理,他愛民如子、他雖然日理萬機,但只要是為了人民他什麼都可以放下,他對人們俯首甘為孺子牛。

但面對欺負我們的人他便橫眉冷對:九一三事件發生以後,蘇聯大使找到周總理,陰陽怪氣地問道:“總理同志,聽說最近中國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周總理平靜地回答:“也沒什麼大事,只不過是森林裡倒了一棵樹,一棵樹上落下一片葉子而已。”蘇聯大使故作關心地說:“據權威人士推測,此事對中國的影響極為不利呀!”總理答道:“恰恰相反,一顆毒瘤在肌體上自動消失,有百利而無一害。”蘇聯大使有些惱怒:“總理同志,有句話我早就想說了,你們在國際上口口聲聲罵我們是社會帝國主義,把我們說得比廁所還臭。既是這樣,那么請問:你們的林副統帥在國內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為什麼偏要投奔我們蘇聯呢?”周總理冷笑道:“正因為廁所臭,蒼蠅才喜歡那個地方。大使同志既然明白這個道理,又何必多此一問?”蘇聯大使被說得啞口無言。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沒錯我們的總理確實做到了他兒時的願望。雖然總理已離我們遠去,但他這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在我心中永存······

這座館造型莊嚴肅穆,典雅樸實。館區總面積約35萬平方米,其中約70%為水面,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三面環湖,坐落在湖心半島上。恰逢春季,紀念館外的景色十分秀美,湖水微微泛起片片漣漪,清波蕩漾,柳樹隨風搖曳著,湖的四圍被綠松樹所圍蔓著,春風給予給人很輕柔的撫摸,較之四季之美景,春天的宛如一幅朝氣勃勃的潑墨畫,這般詩情畫意的景象不僅充滿了靜謐,而且散發著青春的活力。

在紀念館門前廣場,一入眼的便是幾根十幾米高的漢白玉大柱,在中間的漢白玉上雕刻著“周恩來紀念館”6個大字,這好像是鄧小平特意為周恩來所提的鎦金大字,大門簡約而莊重,周圍有幾塊綠色草坪,佇立著蔥翠的樹木,前面還有個圓形的花壇,裡面盛開著鮮艷的花。

主館內有一座周總統坐著的塑像,前面擺放著幾簇花團。第二座紀念館內是按照總理一生經歷,設定的不同時期的照片、畫像以及視頻,在這裡,從總理童年時期一直到去世都有很詳細的介紹。看到這么多的照片,畫像,介紹,分外使人澎湃出思古幽情,也讓人不由得聯想起了總統那偉大而又艱辛的革命一生,很多珍惜的資料,仿佛把總統身前正在井井有條的處理黨內事務一面面浮現於我眼前、也不由讓我聯想到了那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少年壯志,由使人發出那英雄出少年的感嘆啊!在這裡,讓我感受到了我們國家領導人的艱辛,上一代們為我們今天幸福所付出的倍加努力奮鬥,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啊!

穿過第二座紀念館是一個小廣場,廣場中央,周總理雙手叉腰,身著中山服,眼睛眺望著遠處的藍天,心胸寄予天下,路旁的碧松綠樹把它襯托的更加高大肅穆!雖然只是雕塑,但給人的感覺很真切!塑像後面,便是西花廳了,西花廳旁還有湖,還有水不斷湧出。西花廳前客廳是很古樸的家具,有周總理居住的地方,所使用過的紅旗汽車、古井……西花廳院內,玉蘭,迎春,桃花,海棠…競相爭放,艷麗極了,真是一片春色滿園關不住,!

不銘忘那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參觀“周恩來少年讀書處”是我夢寐以求的願望。今天上午,當我來到古老的水巷口,沿著青石板鋪成的小路,邁進它的大門時,一股儒雅、古樸的的氣息撲面而來。

我們穿過門廳,來到東側的院落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棵高大挺拔的銀杏樹,它粗得要兩三個小朋友才能合抱住。枝葉又密又稠,像把大傘撐在空中,映綠了天,映綠了地,映綠了人們的衣服。一陣風吹過,枝葉輕輕晃動,沙沙作響,似乎在向人們訴說著院落的悠悠的歲月;搖曳出小時周爺爺聞雞起舞,強健身體的身影;傳遞著小時周爺爺坐在樹下,聲情並茂的朗朗書聲;再現出小時周爺爺漫步院內,思考未來,立志報效祖國的感人畫面......銀杏樹呀,銀杏樹,你是歷史的見證者,見到了您,我們怎不憶起敬愛的周爺爺?怎不更加懷念我們敬愛的周總理?

院子北側,有三間房子,其中第一間是小時周爺爺的臥室,一張古老的大床靠牆擺放,一張不大的方桌,一把木椅,兩個古老的衣櫥。沒有任何多餘的陳設,沒有任何裝飾與點綴。一切顯得那么平平常常,朴樸實實。樹有根,水有源,周爺爺一生嚴於律已,崇尚儉樸絕非偶然。這簡樸的臥室,給了我們無數啟迪,讓我們明白了不少道理。

隨著人群,我們來到了西院子裡的展覽室。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一幅周恩來和母親陳氏在一塊的油畫上,小時的周恩來正面帶微笑地坐在臥室的書桌前,專心致志地持著一本厚厚的書籍。而母親陳氏則在一旁,為周恩來和墨水。多少個夜晚,母親在油燈下教育著少年大鸞,努力讀書,精忠報國。可見母親的品格和文化修養對周恩來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然後,我們走向周恩來小時候的書房。一張簡樸的方桌,幾個寬大的書架,上面的書高低錯落,數不勝數。小時的周恩來曾與表哥陳氏周在這裡同窗共讀,開始接受了先進的思想,一個強烈的聲音在心中噴涌而出:“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從此小小的大鸞開始展翅飛翔,拯救宇內蒼生。以天下為己任。

參觀完周恩來少年讀書處,已是傍晚時分。我與其他參觀者,懷著依依不捨的心情,一步一回頭地離開了它。此時,少年周恩來已在我心中聳立起來,漸漸地,漸漸地形成了一座高大的豐碑。

這就是中華民族的一代偉人,我們的共和國總理——周恩來的少年讀書處!一個平凡的小院,卻給我留下許多歷史痕跡,讓我找回少年周恩來生活的軌跡,也給我們指引了人生的目標......

周恩來在瀋陽讀書的時候。只是個十二三歲的少年。他學習非常勤奮、刻苦,常常和老師同學一起討論自己在閱讀書報時思考的問題。周恩來在課堂上認真聽講,認真完成課外作業,尊敬老師,團結同學,有禮貌,守紀律。他特別注意課外閱讀,來彌補課堂上學習的不足。他所讀的書報,範圍也比較廣泛,除了社會科學的書籍外,自然科學和軍事科學的書籍也是他喜愛的讀物。他還能把幾本書的內容對照起來閱讀,加以比較,探求最科學的內容和答案。

有一天,東關模範兩等學堂的魏校長把同學們召集起來,問大家:“讀書為了什麼?”大家紛紛回答。有的同學說:“為了給自己將來找條出路。”有的同學說:“為了能發財致富。”還有個同學說:“為了幫助父母記帳。”原來他的父親是個商人。魏校長問周恩來:”你呢?為什麼讀書?”周恩來站起來,大聲地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就是說為了中華民族的強大興盛,像巨人一樣挺立在世界而讀書學習。老師和同學們都敬佩地望著他。

周恩來在國小三年,學習成績始終名列前茅,他的作文曾經被選送到省里,作為小學生的模範作文印行,這篇題目為《東關模範學校第二周年感言》的文章,後來還收入上海進步書局出版的《學校國文成績》和上海大東書局出版的《中學國文成績精集》這兩本書里。這篇九百多字的文章寫得非常精采,其中對於老師、同學充滿著熱情的希望,希望師生一道以擔負“國家將來艱巨之責任。”這對一個十三歲的孩子來說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周恩來中學畢業以後,赴日本留學前,曾經回到瀋陽母校,看望諸位師友。他給一個要好的同學寫了臨別贈言:“志在四方”,“願相會中華騰飛世界時”。相約當中華民族獨立、繁榮的時刻再相見言歡。這位同學一直把這個題字珍藏了四十年。一九五七年,又送給周周恩來總理,兩位老同學終於在解放了的新中國重逢,暢談了祖國天翻地覆的變化的內容。

從現在開始,我也要向周恩來學習,以周恩來為榜樣,認真努力學習,用知識充實自己,為將來更好的建設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您像雄鷹一樣翱翔天宇,您像青松一樣堅毅挺拔,您像大海一樣博大包容。您是受世人崇敬的好總理,您是我心中最崇拜的偶像。最初認識您,是您年少時“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故事,您偉岸的形象就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底。在黑暗的舊中國,您看到廣大同胞飽受帝國主義欺凌,小小年紀,您就志存高遠,以救國救民於水深火熱之中為己任。

“大江歌罷掉頭東”那豪邁的詩句源於您博大的胸懷。您像雄鷹翱翔天宇,為了心中的理想,投身革命,終於迎來了新中國燦爛的太陽。得南昌起義您在中國打響的最響亮的槍聲。啊,找到了,您光輝是在經歷過多少次生與死的考驗才鑄在人們的心中的啊!不論是在風起雲湧的五四運動中;還是在力挽狂瀾的北伐東征中;或是在艱苦卓絕的萬里長征中;無論是在一觸即發的西安事變中;還是在出生入死的重慶談判中;或是在氣吞山河的解放戰爭中;隨處可見您奮不顧身、機智果斷、英勇無畏的身影。是的,您像青松一樣堅毅挺拔,為挽救民族的危亡,奮不顧身地戰鬥著。

當我懷著深深的敬意讀了周恩來生平介紹後,我自豪地說:“您是值得深受人民愛戴的好總理!”您一生勞苦,生活簡樸,您把整個生命都獻給了人民。您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憂人民之所憂,把人民的疾苦時刻放在心上,日理萬機,晝夜操勞。1958年7月,在黃河出現特大洪峰的危急關頭,您親臨黃河大橋工地,冒雨和工人們一起抗洪搶險。1966年3月8日和22日,邢台地區發生了兩次強烈地震。您冒著餘震的威脅,在3月9日就趕到了災區,不僅帶來了毛澤東主席的親切慰問,還鼓勵災區民眾團結起來!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發展生產!重建家園!

您一生奉獻,不求索取,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您像大海一樣博大包容,心裡裝著天下百姓。周總理,您是我心中的偶像,您的光輝事跡,您的崇高品質將激勵我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