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隨筆》中學生讀書筆記10篇

《培根隨筆》它不僅是培根的作品這么簡單,它是用來指引與見證人類進步的歷史巨作!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培根隨筆》讀書筆記,僅供大家參考!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培根大家一定都非常熟悉,他是16世紀著名的文學家,暑假我有幸在網上拜讀了的隨筆——《培根隨筆》

這篇隨筆包括了《論求知》、《論美》、《論善》、《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七篇從這些篇目當中可以看出培根的哲學才能和政治天賦。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論美》培根認為:只有用知識豐富的美,有的美才是真正的美,無不由得想起了今天,這個濃妝艷抹的時代有太多的美因為沒有了而失去靈魂,只有美與德行結合起來再能綻放最美的光輝!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培根隨筆是我爸新給我買的一本書,一看作者介紹,我的媽呀!培根可是英國鼎鼎大名的大哲學家!(我以前還真不知道)這樣鼎鼎大名的人物寫的書,我一萬個看不懂,可老爸非讓我看。老爸老爸你真是“老”糊塗了呀!也忒高估我得實力了吧!誒,真是奇哉怪也……無奈之下,我翻開了此書……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此書中有論死亡,論愛情,論交友,論無神論……甚至還有論婚煙!雖說有很多論,我還是找到論讀書。裡面說,讀書可以增長見識,陶冶人的情操……

囫圇吞棗的讀完此書,我又收穫不小。是呀,哲學有時還真有用呢!!!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300]

在這本書中,不同篇章會帶給你不同的培根。說得簡單一些就是將一個自強不信,熱愛哲學的培根擺在你的面前,讓你更深層次的去了解培根。

作為一個哲學家,文學家,政治家的他,在我讀完這本書之後不難看出:他的思想比常人高一層次同時也是複雜得多。這本書只有不到二百頁而已,但其中帶給我們的卻是更多的意義,一旦讀的次數多起來,其中所蘊含的精華也就都展現出來了。

這本書其實就是一本人生的教科書。拿其中的一個篇章來說:《論美》。我母親就時常教導我:寧要內在之美,不求外在美。現在看來,整個社會的風氣不就是與之截然不同么?那么整個社會又有何道德而言?當我終於徹底明白這個道理時,對培根也就更加的佩服了。

這本書中所蘊含的哲理非常多,只是大概瀏覽一下,所獲得的也比別的長篇大論要好,總言而之,就是將哲理濃縮成精華了,令人在讀的時候又怎能不驚嘆於培根對人情世故的那份獨特見解呢?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300]

《培根隨筆》是英國作家培根所寫的一篇隨筆集,共分為58篇,雖然語言簡潔,但可以令人受益匪淺,正所謂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培根在《論真理》中寫道:與智慧相伴的是真理,智慧只存在於真理中。是啊,真理和智慧往往是相互依存的。

在這58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談讀書》中這樣一句話: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書本是無言的老師,它用一個個神奇的方塊字教我們知識,豐富我們的文化領域,讓我們去了解更多。

《論友誼》: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在高興時,和朋友分享;在傷心時,朋友會激勵你。人生離不開友誼,離不開朋友。

《論求知》: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移栽。對於求知學習,只要做到三點就好:一無所畏懼,二無所畏懼,三還是無所畏懼。

讀了《培根隨筆》後,使我明白了很多,真理,真理是和智慧並存的;修養,修養是由智慧養成的習慣;道德,道德是順境的節制,逆境的堅忍;思想,思想是依據意向而思考……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500]

當我讀完《培根隨筆》時,心中很慚愧,時刻想著書中的真理。

《培根隨筆》的作者是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他是英國著名思想家。歷史學家和散文家。對近代學術思想與科學的發展與推進有著重大影響。

培根他一生著書豐富。代表作品有《學術的進步》。《新工具》。《學術的復興》。《培根隨筆》……其中《培根隨筆》最為經典,是他窮其畢生精力所著的一不人生隨感的作品。它包括五十八篇散文隨筆,重在對人性中的某個側面或人生的某種境遇簞述見解。

《培根隨筆》中每一處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明確的指引我們前進的道路。而且它言簡義豐,風格靈活多變,格調公正超脫,文章緊湊,脈絡分明,用詞精當準確,比喻通俗易懂,文章措辭警策,暗含哲理、辭藻典雅,議論從容。《培根隨筆》中還有許多為人所讚賞的至理名言佳句。“面對幸福所需要的美德是節制,面對逆境的美德是堅韌”;“幸福並非沒有憂慮和煩惱,而逆境中也不乏慰藉和希望”;“復仇之心可以壓倒死亡,愛情之心可以使人奔赴死亡……而怯懦軟弱會使人在死亡尚未到來之前心靈就先死亡了。”……這些名句都能穿透事物的表層,直指人的靈魂深處,給人思想上的啟發,性格上的薰陶和人生道路上的指導。作者擁有一顆直揭人心、透徹靈魂的智慧,對人生對社會的認識中肯而不偏激。

《培根隨筆》它不僅是培根的作品這么簡單,它是用來指引與見證人類進步的歷史巨作!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前些日子,我讀了《培根隨筆》這本書,讀書筆記想很大。

這本書主要講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語言簡潔,警句迭出,深受各國人民喜愛。

在《論友誼》中,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論美》。這是一篇關於“美”的經典之作,語言簡潔,深刻,充滿哲理。“美”本身是個很廣泛的問題,本文著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恆的美。美德重於美貌,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出光輝。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形體是一個人的整體形象,體形。顏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臉部,是局部的。而行為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是後天的,是內在美的折射表現,在三者中最高……

這本書很不錯,建議大家都去讀一讀。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培根隨筆》給我很多的感觸。簡潔優美的語言讓人忍不住讀完全文,讓每個讀過的青少年受益匪淺。此書分為《論求知》,《論真理》等許多隨筆。很多都聯繫到了我們的生活,與我們息息相關。

其中,最讓我感慨的還是《論死亡》這篇隨筆。因為,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人如果沒了生命,那還談何友誼,因此,只有活著,才能實現你的願望。然而,人活著並不是虛度年華,而應該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一分、一秒都不可以錯過,人生在世就會使你的生命更有意義,所以要為自己的目標、追求不懈努力。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命運會因你而改變,人生會因你而絢麗多彩。所以,挑戰是必不可免的。只有挑戰自我才能讓你更上一層樓。其實,生命就像一首優美的歌曲,只有挑戰自我的人才能譜出優美的鏇律。

所以要把握你的生命,努力奮鬥為你的人生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500]

弗朗西斯·培根1561年生於一個官宦之家。翻開他的《培根隨筆》第一印象便是文章短小精煉。

五十八篇隨筆,篇篇語言簡短凝練,最長的文章也只有五千多個字,就像他自己在《談快捷》里說的“冗長而玄妙的講話不利於快捷,就像長袍拖裙不利於賽跑一樣。”而文學巨匠莎士比亞也說過類似的話“簡潔是智慧的靈魂,冗長是乏味的枝葉,膚淺的花飾。”這樣的簡潔在他的文章中便可以看出。短短的五十八篇隨筆,卻包括了為人、處事、治國、藝術、情感、德行……諸多內容,且要每篇都能與人或國家的利害扯上關係。每一篇都如小說一般布局、結構嚴謹,卻又像詩一般圓滑凝練,精短雋永。也難怪大詩人雪萊會稱讚:培根勳爵是一位詩人,他的語言有一種甜美與莊嚴的節奏,這滿足我們的感官……“

他在官場幾經浮塵,歷經大風大浪,飽受世態炎涼,閱歷豐富,思想敏銳,他筆下的文字發人深省,篇篇名言佳句警句層出不窮。”德行猶寶石,鑲嵌在最素淨處最佳。“”成人懼怕死亡恰如兒童怕進黑暗。“”美德如同名貴的香料,焚燒碾碎時最顯芬芳“用短小的句子講清了道理,適當摒棄了空洞,膚淺,聒噪,使句句深刻,深入人心。他並沒有像一般的隨筆一樣,文字悠閒,幽默,閒適,田園清新風撲面而來,而是猶如聆聽一位德高望重,閱歷豐富的長輩的教誨,這不是普通的隨筆,也不是故意賣弄的文字遊戲,而是飽閱人世百態後的的喟嘆,來自長者的警告。有趣的是,他的那一套治國理念有些相似於中國的法家,且大有法家之氣度。

雖然文中不難看出培根明顯的貴族立場,利己之心,熱衷於權力,做官的野心,但是”取之精華,去其糟粕“還是很重要的。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300]

“真理為何物”,這個問題迷惑了無數人,同時也有不同的人為此做出不同的解答。

在作者培根看來在這個世界上真理並不為大多數人所接受,都數人喜歡的是虛假。不乏有人在發現真理之後作繭自縛,並逐漸偏向虛假。

正如作者所述“如果說是人弄虛以尋歡,商人作假為牟利,那一班人就只有為虛假而虛假了”。與虛假相比之下,真理則顯得黯淡無光,並非向人們想像的那樣光芒萬丈,一切真理似乎皆為人們所拋棄,被虛假所蒙蔽,反而為人們心中沉積許久,安如磐石的虛假提供了庇護。要驅除虛假就唯有讓真理大放光彩,如此而已。

正如一位哲人所述:追求真理,是向它求愛求婚;認識真理,是與它相親相依;相信真理,使用它盡興盡歡。所以真理才是人性的至福至善。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初讀《培根隨筆》常常會在文字中迷失方向,每一篇文章雖然很簡短,但卻沒有想像中的那么易懂,總是讀了很多遍還不能理解其中的含義。

但我卻漸漸地迷戀上了這些文字,培根的言論中沒有絕對的好與壞,也沒有絕對的善與惡。我還發現了另一個不同的培根他對哲學的執著,對政治的熱衷,對生活的熱愛,對理想的追求,對困難的不輕言放棄。他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人生的精華,心靈的洗滌。

在《論友誼》中,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讓我最印象深刻的是《論美》

這是一篇關於“美”之作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恆的美。美德重於美貌,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出光輝。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形體是一個人的整體形象,體形。顏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臉部,是局部的。而行為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是後天的,是內在美的折射表現,在三者中最高。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麗,而忽略了內在,他們雖然具有美貌,卻由於缺乏優美的修養而不配得到讚美。所以一個打扮並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 因此,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只有這樣,每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一本好書可以使人明白一個道理,一本好書可以為人建造一條捷徑,一本好書甚至可以改變人一生的命運!如同培根所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 ,不得不肯定,從某一方面來說,這是一本使人上進的好書!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暑假裡,有幸拜讀了名著導讀里的《培根隨筆》,是我感觸頗深。

《培根隨筆》為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著。書籍由《論真理》、《論死亡》、《論大膽》、《論自私》等篇章組成的。書的內容涉及到政治、經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等等,幾乎觸及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

看了《培根隨筆》,讓我感觸頗深。事實上,我並非每一篇文章的內容都能看懂,如:《論宗教統一》、《論放貸》、《論世道滄桑》我就無法體會其意旨是什麼,因為裡面涉及到的內容實在太廣,我一個國中生怎能深刻品味一位大文豪家的傑作呢?藉助了注釋我有些仍是似懂非懂地領略了一些皮毛而已。可就是這點兒皮毛卻已經讓我感慨萬千了。

正如法國人文主義作家米歇爾·徳·蒙田所說的:”認識自己的無知,是認識世界的最可靠的方法。“我的無知在看了《培根隨筆》之後展現得淋漓盡致。《論真理》讓我知道”人生至樂莫過於高踞清新純潔的真理之巔,俯瞰谷底種種繆誤迷惘,雲遮霧障。“,《論死亡》讓我明白死亡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與死亡俱來的一切。《論逆境》讓我發現原來順境容易暴露惡習,而逆境卻能展示美德,其鑄就出的品質更令人折服。《論作偽與掩飾》讓我知道有時我們竟能”說一句假話,套一句真話“。《論善與性善》讓我學會了如何正確的為善,明白了何謂真正的正確的善。《論貴族》讓我知道新貴與世族的內在品質與分別,知道”新貴憑藉權力的烘托,世族則經受過時間的洗禮“。《論旅遊》讓我了解到旅遊並不單純只是一種休閒娛樂活動,旅遊對年輕人而言是一種教育,對年長的人而言是一種經歷。《論狡猾》讓我明白狡猾其實不是一種惡,也是一種充滿智慧的技巧。《論言談》讓我明白言談的措辭恰當、說話的得都勝過雄辯滔滔、美艷闊論。《論野心》讓我領悟野心的真諦,野心也會有積極的作用,它可以使人進取,但野心也不能過大。《論建築》讓我了解了建築選址的重要性以及其它方方面面有關建築的事情……此刻,我赫然發現我的無知竟是如無底的深淵般,種種言論使我受感頗豐。

但我也並非是全都能理解,也有些是我的意料之外,心中困頓。如《論婚姻與獨身》中,作者為何那么肯定地說”有家室之累者難成大業,只能聽任命運的擺布,無論為善為惡均成不了氣候,妻子兒女將成為他行動的絆腳石“。難道真是如此嗎?如《論大膽》中,作者為何肯定大膽就是無知之子、卑劣之子、是等而下之的伎倆呢?難道大膽就不是偉人所能具備的嗎?如《論殖民地》中,作者開頭為何說道:”殖民是先民的英雄業績。“等等。諸多不解也許會是我錯誤地理解文章的主旨,或者是我學識不夠,無法去體會出其涵義,甚至可能是作者的觀點比較不符合現在的世界……種種疑問與分歧我想或許只能隨著我閱歷的不斷增長而會有所改變吧!

無論如何,《培根隨筆》讓我感覺到一位不受出身貴族家庭的身份的影響的人的崇高的思想意志與不凡的精神品質。他用他的心聲給予了我一場思想的盛宴與精神的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