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長征八十周年徵文精選

歲月的年輪沉澱了斑駁的痕跡,沖天的狼煙留下了悲壯的回聲。時值長征勝利80周年之際,我們回顧歷史,不由感慨萬千。紅軍長征的壯舉已經成為歷史,但是,長征精神卻具有永恆不變的歷史價值和光照千秋的繽紛異彩。下面一起隨小編來欣賞關於“紅軍長征八十周年”的徵文作文吧。

紅軍長征八十周年徵文精選篇1:

從瑞金到陝西的長征征程幾乎走遍了大半箇中國。長征猶如一座豐碑,屹立在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史冊中,成為中國人民發奮圖強的精神支柱。

為什麼這漫漫征程可以成功呢?因為他們忠於人民忠於事業,他們能為集體犧牲自己:黃繼光用自己的身軀堵住機槍眼,讓自己的戰友安全度過機槍口,自己卻中彈而犧牲;也因為他們堅強不屈,永不言棄:在過草地時,許多地方看上去象草地,但踩下去才發現是死泥潭,但他們卻沒有退縮,沒有害怕,繼續向前;更因為他們萬眾一心,團結拼搏:在漫漫征程中,他們能相互幫助,相互鼓勵,決不會自己先起內訌,在糧食緊缺的時候,一隻金色的魚鉤釣起的魚絕不是為了自己,而是全連的戰友先嘗。多么可歌可泣精神啊!如此偉大的長征精神,我們又怎能讓它毀在我們手中呢?我們要讓長征精神代代相傳!!!

傳承長征精神,就是要樹立忠於人民,忠於事業的理想主義精神。對於我們來說,就應該具有遠大理想,然後朝這個理想頑強奮鬥,將夢想變為現實,讓人生道路煥發光彩,為祖國的建設貢獻一份力量!正因為有這種精神,“神州五號”才能成功飛上太空,中國人民的夢想才得以實現。如果當時楊利偉想到只是自己的安危而退卻了,那“神州五號”的設計和創造者廢寢忘食的努力都將付之東流;如果他退卻了,中國人民的夢想也隨之破滅了;如果他退卻了,中國的航天事業也不會屹立於全世界了。顧炎武說過:“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那么,國家的興衰是和我們緊密聯繫起來的,我們的一舉一動關係著國家的興衰。也許楊利偉就是想到了這一點,他才會義無反顧地甘願乘飛船進入太空,他才會將理想和祖國的興衰、命運結合起來。

傳承長征精神,也是堅持艱苦奮鬥,百折不撓的英雄主義精神。我們要時刻銘記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大力發揚甘於奉獻和自我犧牲的崇高精神,自覺到艱苦的環境中去,經歷風雨,經受鍛鍊。正因為有這種精神的支撐,地球之巔——青藏高原的鐵路才能建成,青藏高原鐵路才會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火車站”,“世界上穿越里程最長的鐵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鐵路”等一系列光榮稱號。才能結束了世界屋脊沒有火車站的歷史。“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青藏鐵路的建設者正因為有艱苦奮鬥,百折不撓的英雄精神,在那么寒冷的情況下,他們擺動了冰冷的鋼鐵,他們開鑿了深遠的隧道,他們建成了史無前例青藏鐵路。

傳承長征精神,更要發揚萬眾一心,團結拼博的團隊精神精神。我們應當把國家利益、集體利益放在第一位,顧全大局,緊密團結,依靠集體力量去拼搏去奮鬥!正因為有長征精神,中國女排才能獲得優異的成績,她們能萬眾一心,團結拼搏,她們雖然來自不同的地方,但大家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生死相助,生死相依,直至得到贏的希望。最終匯集成為強大的力量,為祖國贏得榮譽。特別是今天,我們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站穩腳跟,爭得一席之地,更應當把國家和集體的利益放在首位,顧全大局,緊密團結,發揚團隊精神精神,依靠集體力量去拼搏,去奮鬥。

如今,雖然我們不必再去槍林彈雨中進行二萬五千里長征,但我們要有堅定不移的信念:要能不屈不撓的求索,也要無所畏懼的前行,更要向著理想勇敢奮鬥!在當今的詞典中沒有哪個能像長征那樣,包含了所有這些令人感動和崇高精神的象徵意義。

二萬五千里長征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壯舉, 我們要傳承長征精神,再創歷史上的輝煌。

紅軍長征八十周年徵文精選篇2:

二萬五千里長征,一次改變中國命運的征程已在人們的評說中過去了差不多一個世紀。長征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它特有的魅力就像是一部最完美的神話,突破時代和國界,在世界上廣為傳揚。

回首風雨來時路,漫漫征程,說不完的艱難困苦,道不盡的嚴峻險阻。冰封的皚皚雪山、人跡罕至的茫茫草地、峽谷急流、有烏江天險、有彎彎赤水、有大渡激流……加之蔣介石百萬大軍的圍追堵截、糧食的嚴重短缺,每一條都足以讓人恐懼、絕望。可長征中的人,卻利用自己的兩隻腳,長驅直至兩萬餘里,縱橫十一個省。他們血戰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越大雪山,攻占臘子口……二萬五千里長征路,二萬五千里血與汗的洗禮。所到之處,哪裡沒有浸透著紅軍戰士的不散熱血?哪裡沒有譜寫著一曲動人的壯歌?長征向全世界宣告,紅軍才是英雄好漢。他們排除萬難,經歷了九死一生的激烈戰鬥,戰勝了任何人都難以想像的艱難困苦。他們在一條布滿荊棘和鮮血的道路上一步步艱難地走來,走向了光明和勝利。

那,是什麼讓長征中的人們明知征途有艱險,卻毫無畏懼、萬死無辭,前仆後繼地奔向一個目標?是什麼讓他們突破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跨越萬水千山,戰勝無數艱難險阻,創造了無與倫比的英雄業績,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偉大革命篇章?是堅定不移的信仰、不屈不撓的求素、無所畏懼的前行、向著理想勇敢奮鬥的精神。是老人們口中述說的長征精神。

巍峨的雪山掩蓋了革命烈士的軀體,卻埋藏不了他們滿腔為國為民的赤誠之心;茫茫的沼澤地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軀,卻掩藏不住他們的信念;如雨的子彈奪去了革命烈士的生命,卻奪不去他們的精神。

歲月的年輪沉澱了斑駁的痕跡,沖天的狼煙留下了悲壯的回聲。時值長征勝利80周年之際,我們回顧歷史,不由感慨萬千。紅軍長征的壯舉已經成為歷史,但是,長征精神卻具有永恆不變的歷史價值和光照千秋的繽紛異彩。那烙印在中華兒女靈魂深處的“長征精神”,與我們黨和人民在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壯麗進程中創造的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奧運精神、三峽移民精神、抗非典精神、神五神六精神一樣,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精神和延續與升華,是中國共產黨人與時俱進的時代創造。長征精神已成為中華民族意志與品格的註腳;成為中華民族追求光明與理想的象徵;成為中華民族發奮圖強、堅忍不拔、戰勝一切困難的支柱。

現在,黨中央領導集體正在率領全黨和全國人民,為把我們國家建設成為偉大的社會主義強國,讓人民都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進行著新的長征。我們仍然需要在21世紀裡,爭取實現中華民族的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民族騰飛這一現代歷史主題。為此我們相信,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偉大征程中,我們仍然需要努力實踐長征精神的時代價值;我們相信,在新的歷史時期,同時代精神結合起來的長征精神,將激勵中華民族實現偉大的振興。

一段歲月,波瀾壯闊,刻骨銘心。一種精神,穿越歷史,輝映未來。長征那英勇的足跡鐫刻在為人類追求解放的歷史中,始終為中國人民銘記;長征那革命英雄主義的精神,始終是中國革命和建設奪取成功的基礎,始終激勵著中國人民朝著一個堅定的方向輝煌前進。

紅軍長征八十周年徵文精選篇3:

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進行了舉世聞名的長征。紅軍從江西瑞金出發,縱橫11個省,長驅二萬五千里,排除萬難,勝利到達陝北。

時光飛逝,如今長征的勝利已經80周年了,在80周年前,那一支英勇的隊伍在革命史上寫上了光榮的一筆。它好似一副畫卷畫著氣壯山河的英雄畫面:在冰天雪地里,風似刀般割在英雄們的臉上,但他們卻宛如一條巨龍,蠕動著、蜿蜒著它龐大的身軀,穿越著那二萬五千里的路程。夜晚,伸手不見五指。草地上坑坑窪窪,沼澤連片,沒有道路,沒有人煙,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葬身泥潭。

長征中的艱險是我們在平和年代所不能想像的,英雄們頑強不屈,抵禦自然災害,長途漫漫和糧食短缺問題。前輩們穿著草鞋在雪地、在沼澤中一步步艱難地走來,走向了光明和勝利。我們要把他們身上堅持不懈地優良美德傳承下去。當我們碰到困難的時候,應該想想這些在長征中的英雄是怎樣克服困難,他們在那么艱難的時候都能挺過來了,我們這些小困難為什麼就不能解決呢?

現在的學生認為中國的經濟已經很發達了,所以在吃飯的時候,覺得這個菜不符合口味就不吃了,扔掉了。這是多么不應該的阿!有句名言佳句說過:“誰只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或許這個還不夠,那我們應該會想到在紅軍長征的時候,那些英雄們在面對糧食短缺的時候,竟然還用草皮,樹皮來做糧食填飽肚子,而現在我們有足夠的糧食卻不好好珍惜。我們應該好好像那些紅軍叔叔們學習啊!

但在社會上也有像紅軍叔叔面對困難從不喊苦的人。就像造隧道的工人們,他們在一個溫度達到40度以上的空間裡面工作,而且在炎熱的夏天,外面的溫度已經夠高的了,可以想像他們裡面的溫度會讓人受不了。甚至有時他們在切割金屬的時候與火接觸,更是火上澆油。當他們的頭上冒出如豆粒般的汗珠時,他們卻從不喊苦,他們為了自己的事業和那份準備為中國貢獻自己的力量的心,即使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還堅持著自己的崗位,他們是偉大的,是無私的。

最近國家正在大力推進各項創新,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是人民民眾的事業,也只有人民民眾的廣泛參與才能取得成功,所以就不折不扣地走民眾路線,真正做到“執政為民”。尊重民眾的首創精神,將人民民眾中蘊藏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保護好、發揮好。國家領導人也繼承了長征奮鬥的精神,為我國人民考慮周到,艱苦奮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黨領導和團結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強大精神動力。保持和發揚艱苦奮鬥的作風,才能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共產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信念,正是共產黨人崇高的追求和強大的精神支柱。

我們進行的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新的長征。走在新長征路上,我們應繼承和發揚當年紅軍長征的精神,把長征這份寶貴的精神財富變成推動我們前進的巨大力量。紅軍長征的路是艱苦的、漫長的;新長征的路會更艱苦、更漫長。因此,我們回憶長征、紀念長征,就是要更好地繼承和弘揚紅軍長征精神,把紅軍長征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一代一代傳下去,萬眾一心、艱苦奮鬥,爭取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長征”的勝利。

兩萬五千里長征,不管時間流逝的多長,我們都會時刻緊記在心,將紅軍長征的優良美德傳承下去。

紅軍長征八十周年徵文精選篇4:

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長征的勝利,實現了黨北上抗日的戰略方針,宣傳了黨的主張,播撒了革命火種,鍛造了革命力量,譜寫了我們黨、軍隊和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壯麗篇章。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長征勝利80年來,湧現出了無數優秀的長征題材文藝作品。這些作品充分發掘紅軍長征題材的美學內涵,以各具特色的藝術手法,為世人展示了紅軍長征的宏偉長卷,極大地弘揚了長征精神,成為當代中國文藝史上一道亮麗的風景。

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要求我們講好中國故事。長征題材就是典型的中國故事,長征題材文藝創作的實踐給了我們講好中國故事的幾點啟示。

其一,應充分挖掘重大革命歷史題材文藝創作素材,這是講好中國故事的基礎。長征題材,重大革命歷史題材文藝創作是中國當代文藝對人類文化的一個獨特貢獻,也是社會主義文藝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作品以其獨具的思想藝術魅力,為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素質發揮著獨特而積極的作用。反覆要求今天的文藝作品要由“高原”走向“高峰”。長征題材和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的創作,就是今天的文藝創作或者文藝作品由高原向高峰攀進的一個堅實的基石。要進一步深入挖掘這些題材的思想內涵,並用精湛的藝術手段將其變為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藝術精品,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

其二,應科學分析重大革命歷史題材文藝創作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有聲有色地講好中國故事。中國故事,不僅要講,而且要講得引人入勝、打動人心。缺少思想的藝術是很難有震撼力的,缺少藝術的思想也是很難有感染力的。對於長征題材和重大革命歷史題材文藝創作,更應當強調深刻思想與精湛藝術及精良製作的完美結合。優秀的文藝作品不是創作者自說、自講、自看,特別是當前現代科學技術,尤其是網際網路技術、移動通訊技術飛速發展,文藝產品的生產方式、傳播方式、欣賞方式、接受方式和評價方式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面對新的形勢和新的文藝生態,藝術家在進行藝術創造時,既要自覺地遵循唯物史觀,正確地把握歷史,又要敢於創新,突破固有的套路和模式,博採眾長,兼收並蓄,善於運用現代科技的新手段、新方法,豐富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表現形式,實現重大革命歷史題材資源和創作資源、生產資源的最佳化組合,運用新的技術手段和傳播思維,將重大革命歷史題材文藝作品創作推上一個新台階。

其三,努力探索文藝評論如何更好地引導和推動重大革命歷史題材文藝創作,助力講好中國故事。文藝批評是改進文藝創作的重要手段。推動包括長征題材在內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文藝創作,尤其需要文藝評論界和批評界的積極參與。批評應關注、重視和研究包括長征題材在內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的文藝作品,積極探索和掌握重大革命歷史題材文藝作品評論的一些獨特的規律。既要注重對藝術本體的衡量,在藝術質量和水平上敢於實事求是,好處說好,不足處說不足,通過建設性的批評,推動作品的生產創作;又要把評價的目光超出藝術之外,在更廣泛的社會歷史視野中對作品進行考量,運用歷史的、人民的、藝術的、美學的觀點評判和鑑賞作品,尤其是在今天這樣一個網路時代,在人人都可以成為網上“評論家”的狀況下,從事文藝評論工作的同志要特別注意適應這樣一種新狀況、新變化,努力使自己的行文方式、語言風格更加生動活潑,更加適合大眾審美的變化和需求,真正使我們的文藝批評既推動創作,又能提高人民大眾的審美,能夠引領社會的風尚。

紅軍長征八十周年徵文精選篇5:

成為入黨積極分子已有一年的時間,在這一年中,我始終都以一個黨員的身份來要求自己,思想上與黨的先進性保持一致,行為上積極實踐各種各樣的活動,努力提高各方面的才能。我很高興在黨即將到來的95歲生日之際談一下我的個人感悟。

2024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長征勝利80周年,也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回眸歷史,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以一個先進的,嶄新的正當的姿態登上中國的政治舞台,他帶領中國人民勝利的走過了革命,建設,改革95年的光輝歷程,95年來,黨始終以先進性建設作為自身建設的根本任務,使自己一直保持著勃勃生機,奮發向上的朝氣。歷史的一再證明,一個不斷追求真理,善於與時俱進,用於理論創新的黨,必定是一個先進的黨,一個大有作為的黨,在科學發展觀的引領下,中國共產黨必將帶領全國人民譜寫出更加動人心魄的壯麗篇章。

在共和國的年輪上,我們渡過了漫漫的95年歷史長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95,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共,凝聚了13億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創造了令世人矚目的業績,這是實踐探索的95年,是闊步前進的95年,是輝煌勝利的95年,我們送走了一個95年,並將迎來又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我們從昨天走到今天,又從今天走向明天,今天,是歷史的交叉點,也是歷史的大看台,在這個歷史交叉點上,以深邃的歷史眼光,既回頭看看我們是如何創造光輝的過去,又向前看看我們該如何開闢美好的未來,使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步子走的更快更堅實。

95年來,中國共產黨由小到大,由弱變強,領導中國人民衝破重重難關,奪取了革命鬥爭和經濟建設的一個又一個勝利。中國共產黨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領導全國人民改革開放,奮鬥進取,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取得了舉世聞名的成就。可以說,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總結建國以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實現全黨工作中心向經濟建設的轉移實行改革開放,開闢了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時期,逐步形成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路線、方針、政策,闡明了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基本問題,創立了鄧小平理論。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導下,國家生產力迅速發展,中國由落後走向繁榮,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

歷史,是一個綿延不斷的過程,是不能割斷的。歷史承載著我們的過去,蘊含這對於未來的啟迪,中國人民正在從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這就是一個歷史發展過程,這個歷史過程既有階段性,又有繼承性。過去的95年我們有成功也有失誤,有順利也有曲折,有經驗也有教訓,這一切都必須認真加以總結,總結,要提倡實事求是的態度,即冷靜的看待過去,客觀的評估的是,辯證的判斷是非。總結,又要堅持以科學理論為指導,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對既往的時間進行認真的審視,思考,分析,下一番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真功夫,努力探索一切經得起時間和歷史檢驗的內在規律,這樣,才能有助於我們吸取歷史的養分,提高認識能力和時間能力,在今後工作中增強自覺性,預見性和主動性。

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的全部歷史證明了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發展才是硬道理,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在發展,發展是中國共產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又要發展,就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總的來說,我們黨在發展問題上是經受住了歷史和時間的檢驗的,我們黨經歷了長期的曲折探索,通過科學總結正反倆方面經驗,終於確認中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簡短,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並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但是,在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藍圖的上,還有許多風險,挑戰和考驗,無論怎樣,我們都要在發展中解決問題,都要在堅定不移的依靠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的發展中,在堅定不移的推進改革開放的發展中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的精神,不斷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打牢黨的執政基礎,不斷把黨的前進性建設推向前進。

在這建黨95周年、長征勝利80周年之際,我覺得是時候說了。我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95年的磨練,95年的奮鬥,95年的操勞,您辛苦啦!您的光輝業績將永載史冊,也將永遠印在我的心中。生日到了,送上我最誠摯的祝福,祝您永葆青春,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