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尊嚴為話題的高二作文1000字

尊嚴是可貴的,是金錢無法衡量的,人人都應該具備至高無上的尊嚴。下面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有關尊嚴的高二作文,僅供閱讀!

為那尊嚴之美而感動

你是否有過因為某個人或某件事而感動的經歷?是什麼帶給你感動?是母親親手編織的毛衣,是父親目送你離家上學的目光,是朋友在你生病時的端茶送藥,還是老師不厭其煩的教誨?說到感動,我不禁想起了那個擺攤賣瓜的小女孩,我曾經為她的尊嚴之美而感動。

還記得三年前的那個冬天的下午,天陰沉沉的,沒有一絲陽光。我幫媽媽上菜市場買菜。“這瓜多少錢一斤?”我漫不經心地問道。“兩元五角。”“便宜點吧。“我開始討價還價。”姐姐,來買我的瓜吧,我的瓜很便宜,而且是剛摘下來的,可新鮮了!“從旁邊傳來了一個稚嫩又親切的聲音。我不屑地瞥了她一眼,心想:最多不過五六歲,也學會”王婆賣瓜,自賣自誇“啊!我買了她的瓜,細細地打量了她一番:整齊的短髮,濃而密的眉毛下有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美中不足的是那件用破舊的花布縫製而成的毛衣和那雙破爛不堪的鞋子。我在心裡冷笑了一聲:真是個土包子。

因為是冬天,所以天空很快就蒙上了漆黑的面紗,呼嘯的寒風讓人有刺骨的感覺。我買完菜後又四處逛了逛,見天色不早了,打算原路返回。路過小女孩的攤檔,我不由自主地停了下來。她只穿了兩件薄薄的衣服,冷得瑟瑟發抖,連著打了好幾個噴嚏,兩隻小手通紅通紅的,就像剛挖出來的蘿蔔。她望了望黑咕隆咚的天空,似乎想收攤回家,但是數了數那少得可憐的三兩張鈔票,她又咬咬牙堅持了下來。

我在一旁看得有些心酸,對她的憐憫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要不要幫幫她呢?我在心裡糾結著。雖說之前對她有些反感,但現在看來她也挺艱辛,蠻可憐的。我實在不忍心看著她在寒風中掙扎。

猶豫了一會兒後,我快步走到她面前,掏出一些自己的零花錢遞給她:“小妹妹,你還沒吃飯吧,拿著這錢去買些吃的,天又冷又黑,你早點收攤回家吧。“小女孩驚喜地看著我,眼神中閃過一絲希望的光芒。她滿心歡喜地正準備接過錢,不料小手卻在半空中猶豫了一下,接著收了回去。她沉思了一會兒,堅定地搖搖頭說:“姐姐,謝謝你的好意,但是我要靠自己的努力掙錢!“小女孩說得輕描淡寫,我卻被她堅定有力的話語震住了。回家的路上,我反覆思考這句話,好像悟出了些什麼,在小女孩身上,我感動於她的尊嚴之美。雖然天氣冷,但我的心裡卻照進了一縷溫暖的陽光,我知道,這是小女孩美麗而可貴的尊嚴。

這件事時隔已久,但卻一直刻在我的心裡。這是我印象中的一次難忘的感動,為那尊嚴之美而感動!

一枚硬幣的尊嚴

清明節早上,我一個人走在廣場,天正下著小雨,真是“清明時節雨紛紛”啊,而路上行人雖不是“欲斷魂”模樣,卻也行色匆匆。

雨漸漸收了,陽光穿過雲層和薄霧灑落一地,霧一點一點地被陽光碟機散,整個天地籠罩在一片桔黃中。

我到糖葫蘆店裡買了一根糖葫蘆,剛轉身,就看到一個黑乎乎的鐵碗伸過來,循著鐵碗望上去,是一個瘦弱矮小的老年男人,頭髮蓬亂,鬍子拉碴,一臉的溝溝坎坎,一雙眼睛有些膽怯卻又期待地看著我,我再把目光投向那個破爛骯髒的鐵碗,就看到拿鐵碗的手只有兩個手指——拇指和食指,另一隻手拄著一支拐棍,說是拐棍,其實就是一根可當作柴火的木棒而已。我漫不經心地從口袋裡掏出一元硬幣扔到了他的碗裡,只聽“叮咚”一聲,硬幣穩穩地落進了鐵碗,男人低下了頭,連連鞠了幾個躬,一疊聲的說著“謝謝”,我拿眼角瞟一下他那顆亂蓬蓬的頭,輕蔑地“哼”一下,轉身走了。

不知什麼時候,霧又聚攏來了,好像能擰出水來。

我在廣場中心找了個座位,一邊看行人穿梭,一邊享用我的糖葫蘆。靠西的一塊草坪上,有好多小孩手裡拿著風箏,眼巴巴地盼著霧散,盼著起風。唉,天不作美。東邊是一條鋪滿鵝卵石的小徑,路上行走著三三兩兩散步觀光的人。當我的目光轉向前方遊樂場時,那個男人又出現在我的視線里。他一路乞討,把鐵碗伸向每一個行人,迎面走過的就像沒看見一樣,當他空氣,側面或背面的行人眼光剛落到他身上就慌忙躲開了。我嘴角浮起一絲嘲諷的笑容,何苦?剛準備起身離去,一個風度翩翩的青年引起我的注意,因為他正朝那個男人走去,手裡一枚小小的硬幣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原來是救濟者啊,就一枚硬幣?太做作了吧?我冷冷地注視著他,耳邊仿佛已經聽到硬幣落進鐵碗的“叮咚”聲,啞然失笑。

青年已經到男人跟前了,止步了,不等鐵碗伸向他,他將那枚硬幣小心地輕輕地放進了鐵碗,在男人鞠躬的同時,他也回鞠了個躬。我驚呆了,乞討的男人驚呆了,旁邊看到這一幕的行人也都驚呆了,一時間同時把目光轉向那個已轉身離去的青年。他雪白的T恤衫上印著一行日文,我認得那是一家日資企業的名字,難道他是日本人?再回頭看男人時,他周圍已圍滿了人,一個接一個地將硬幣輕輕放入他的鐵碗,而他已然忘記了鞠躬,忘記了道謝,只呆呆地看著一個個落入鐵碗的硬幣。我眼眶一熱,快步走了過去,手裡是一枚準備買糖葫蘆的硬幣,在眾多伸向鐵碗的手中,我看到了自己的手,它正儘量靠近鐵碗,輕輕地輕輕地把硬幣放了進去,沒一點聲音。

太陽終於把霧驅散了,頭頂一下明朗起來,廣場上空飄起了各式各樣的風箏,繽紛一片。

愛心與尊嚴

我們不必懷疑富翁的捐助,畢竟普施愛心,善莫大焉,它是一種美;我們也不必指責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絕,因為人總是有尊嚴的,這也是一種美。正如費孝通先生說的“美美與共,天下大同”。既然捐助,捐助者應該有博大的胸懷,相信能夠理解受捐者的心態,領者欣然,拒者敬然。愛心不僅僅是財與物的施捨求助,也應該包括對人的尊嚴的愛護關懷。

曾幾何時,慈善家陳游標高調捐款,拋灑錢財,可謂愛心無限,然而這種無視受捐者尊嚴的行為也令許多人唏噓;還有我們許多地方的政府部門高調公開貧困戶的名單和展現他們受捐的場面,真實令人呼吸困難。有誰考慮過這些受捐者他們的感受呢?且不說古有“廉者不受嗟來之食”的美譽,至少拒絕了受捐的一家認為這是一種施捨,這背後當然他認為是尊嚴的喪失。希望工程發起人、南都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徐永光認為,“如果以喪失受贈人的尊嚴來獲得自己的某種滿足,這是一種慈善的暴力行為”。如今假日“扎堆”獻愛心成為一種普遍現象。記得五一節,某福利院老人們一天要接待四五撥志願者,據說光洗腳一天就5、6次,反反覆覆聊天,反反覆覆被推出去曬太陽,令老人們不堪其擾。這樣的愛心成了一種幸福的負擔,老人們儼然成了喪失尊嚴的道具。

如果我們沒有考慮到捐贈對象的想法和需求,把並不需要的東西強加於對方,以致造成反感和牴觸情緒;甚至一些愛心捐贈帶有明顯的功利色彩,或是為完成某項任務,那么其結果會使得受贈人絲毫感受不到真摯的關心,而更像是一種道具任人擺布。扶危濟困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無論是幫助他人和被他人幫助,其地位都應是平等的。我們不能因為自己付出了,就理所當然獲得某種道德優越感,從而居高臨下,頤指氣使,苛求對方全盤接受,俯首帖耳。別忘了,受捐者亦有自己的尊嚴,對於自己不需要和造成困擾的獻愛心活動,也有說不的權利。須知,獻愛心是要真切讓人感到“被愛”,而不是“被迫接受愛”。

在北京四惠捷運,許多路人都會把自己看過的報紙送給收報紙的70多歲李大爺,而李大爺給每位過往的路人發這張感激卡片,上面還寫著“再怎么急,也別忘了吃早飯。”表示在收報紙期間受到大家不少的幫助,一個老人質樸的感恩心情躍然紙上。這是一個愛與尊嚴交織的溫馨的畫面。很多時候人在接受別人幫助後都需要展現自己的尊嚴,無論是斷然拒絕還是過後的償還,正如古人云“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這其中的“志”就包含了人的尊嚴。於是在汶川大地震中我們看到了唐山救援隊的身影,在雅安地震中我們也看到了汶川救援隊的存在。

社會需要愛心,就像天邊的白雲之於大地;人需要尊嚴,如同水之於生命。雖說“雲在青天水在瓶”,但唯一不變的是它們純淨的顏色,無論怎樣的姿態,它們都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