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孝順父母的議論文優秀範文

父母是生我們,養育我們長大的人,父母的恩情我們無法報答,唯有好好孝順他們,孝順我們的父母,讓他們感覺到子女的愛。本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孝順父母的議論文範文,歡迎閱讀。

關於孝順父母的議論文範文篇一

親情是一個人善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父母,尊敬長輩,這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讚。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還相信他是個人呢?又有誰願意和他打交道呢?

如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穀倉倉頂時,從穀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還有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后所生。他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

閔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他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後妻。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

以上不都是兒女孝順父母,我們不能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父母是世界對自己最好的人,在自己的翅膀還沒有長硬時,家才是自己最理想的港灣。

關於孝順父母的議論文範文篇二

現代的都市,燈紅酒綠,不斷為了生存的我們,在愈演愈烈的競爭中,不斷接受著艱難困苦的考驗,不斷在“時光”洪流中掙扎,也在‘生活的淘汰賽’中不斷的出局,不斷地榮升,同時也享受著豐富的物質條件與精神財富。

可我們有沒有想過,每當想要早起的我們憊懶的躺在舒適的床上,不願在朦朧中睜開睡眼惺忪的雙眼時,我們的父母在做些什麼?每當,我們在電視機前歡聲笑語時,我們的父母又在做些什麼。每當我們跟父母無理取鬧時,可又曾想過父母的嘆息與悔恨。

滄桑的的臉上流逝著歲月的痕跡,斑白的頭髮映刻著風霜的洗禮,枯黃的手“指向”的是生活的艱辛。然而身處在高度文明包圍中的我們為什麼總讓他們操心呢?為什麼?

在我中華綿延的五千年文化中,不乏有“孟母三遷”的典範,在不知不覺中父母已經替我們鋪好了道路,但換來的是“青春難駐”的逝苦啊、

著名作家汪國真的詩集中曾譜有一首《蝶戀花》寫到:“自古青春難駐,年少正好射虎,妙手婉風華,功就與君共駐。起舞,起舞,更有憧憬無數。”讀罷此詩,是否更應珍惜少年時?是否還“紙醉金迷”,自我陶醉呢?

那么,請珍愛父母,留住時光。儘管時光荏苒,物換星移,但請不要揮霍青春,‘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不要忘記蒞臨在我們肩上的重擔,不要有太多悔恨。努力吧!

關於孝順父母的議論文範文篇三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這是民族歷史上的佳話。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臟,只有一具軀殼立於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價值,更何談頂天立地、闖出一番天地,在歷史上,有許多關於孝的感人事跡,其中在24孝中,有一則是“閔子騫勸父感後母”。感人至深。

閔子騫是周朝時期的人。幼時喪母,父娶某姓女為繼室。閔子騫素性講孝,對待繼母像生母一樣孝順。後來繼母接連生了兩個兒子,於是對閔子騫開始憎惡起來。總是在丈夫面前說子騫的壞話,挑拔子騫與父親的關係。

冬天到了,天氣十分寒冷。後娘為兩個親生兒子做的棉衣,內面鋪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給子騫做的棉衣,內面鋪的是一點也不暖和的蘆花。蘆花是水中生長的蘆草,到處飛揚的那個輕飄飄的花,哪裡能禦寒呢?所以,子騫穿著覺得冷得很,好像沒有穿衣一樣。而這位後母反而向丈夫說:“子騫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驕養了,故意稱冷。”

一天,父親要外出,子騫為父親駕駛車馬,一陣陣凜冽的寒風吹來,子騫冷得得戰票不已,手凍得拿不穩馬的韁繩,將韁繩掉到了地上,馬將車子差點兒拉下了懸崖。父親大怒,氣得揚起馬鞭,將子騫猛打。子騫的棉衣被打破了,內面的蘆花飛了出來。父親這才明白了一切。立即回家責罵後妻,要將狠毒的女人趕出家門,將這個心惡女人休掉。後妻像木頭一樣,呆呆地立著,羞愧得無話可說。子騫跪在父親面前,哭著勸父親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請不要趕走母親。”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這句話不知讓多少人所為之動容,就是閔子騫的繼母也被感動後悔不已,從此待閔子騫如親子,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偉大所在。

正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現在的我們應該更要孝敬父母,更何況孝道是我們的悠久文化和傳統美德,但事實好象有點相反,歷史的寶貴財富並沒有得到部分現代人的認同,甚至有的人還要父母來“孝敬”他們,在他們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經地義要養他們,要為他們做牛做馬的觀念。只要自己逍遙快活就夠了,把他人的苦難置之度外。但他們可否想過十月懷胎的痛苦和把一個小嬰兒拉扯大的艱辛,難道這也能讓人所忘卻嗎?如果這些都不能感化他們的鐵石心腸,那他們只能得到社會的唾罵和拋棄。

孝心無價,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要時刻謹記,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們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關於孝順父母的議論文範文篇四

少年的時光伴隨著求學的喜怒哀樂,而其中有包含了父母的多少苦辣酸甜。父母常因我的歡樂而喜上眉梢,也常因我的煩惱而愁在心頭。我知道,父母是在盼望著我有一個好成績。

可是,我又能為他們做什麼呢?我不知道。

可就在昨天,我突然明白了。昨天,媽媽很累,我想:人們總是說捶腿可以緩解疲勞,我說:“您累了一天了,我給您捶捶腿吧。”“好呀!”我猜,媽媽正想著呢。於是,我就捶了起來。

“媽媽,疼嗎?”“不疼不疼,兒子捶得真好。”“那舒服嗎?”“當然,可舒服啦!”“我用力了。”我聽說用力效果更好,就用了力。這捶捶、那拍拍。媽媽更是不亦樂乎。這腿捶完,又捶那腿。“啪啪啪”地聲音一陣又一陣。“媽媽,你的哪條腿最疼?”“右腿。”媽媽回答。

這是,我想小錘子似的向媽媽的右腿發起“進攻”。

我先找到合適的力度,就開始“錘”。“媽媽,你哪裡疼,我多捶幾下。”我的“噓寒問暖”讓媽媽心情大好。

捶完腿後,我又給媽媽洗了腳。

我倒好水,問媽媽:“媽媽,這水燙嗎?”“不燙不燙,正好。”媽媽喜笑顏開。這時,我的心情也很好,只是累了些。我突然想起了媽媽平常乾的家務活比這要多出很多倍,我不禁說了一句:“媽媽,您辛苦了,我愛您!”說著,我洗起了腳。

這次,是我第一次給被人洗腳,也是洗的最盡心盡力的一次。

“兒子,你真是長大了。你的懂事,認真,進步,我都看在眼裡。加油,向著更高的目標邁進!”

那一刻,我明白了,有時孝順不需要豪言壯語,不需要物質,只需要一顆真心,一顆可以為長輩付出而不求回報的心!

關於孝順父母的議論文範文篇五

我看過這么一幅漫畫: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為姥姥舉辦生日宴會。桌上美味佳肴,應有盡有,唯獨沒有姥姥的身影。卻見小外孫指著在廚房正在汗流滿面做飯的姥姥叫道:“姥姥,該您吹蠟燭了。”

好一個生日宴會,這哪裡是為老人舉辦的,分明是讓老人無償地為他們付出!我不禁問道:“中國五千年文明的孝道哪裡去了?”

我們知道,從古至今,“孝”字占據著幾乎全部人的思想意識。不論年長、年幼,都遵循著“孝”。古時候的“孝”便為“順”,孝順永遠連在一起,最後終於成為專有詞。一家之中,父親為一家之主,兒女必須言聽計從,不論對錯,一律服從,這也是孝的一種體現。

而今,“孝”的含義有了進一步的改變,從一味順從,深化到了求大同,存小異,從精神、物質兩方面來盡孝。我們經常可以發現:每當周末,一些老人的家裡總是兒女滿堂,聚在一起,對老人問寒問暖,給老人買補品,陪老人談天,孫子們也向老人匯報好成績,逗老人開心,這是新時代孝的體現。

社會在一天天地進步,從古時的一味順從發展到今天的物質、精神兩方面盡孝,無一不體現出中國人對“孝”的重視。

而國外與我們不同,他們那裡子女與老人之間的關係只是金錢關係,家長只負責把兒女撫養成人,其餘則撒手不管,全無關係了。而家長到了晚年,縱使兒女成群,也不會出現兒孫滿堂,歡聚一堂的情景,他們是冷漠的金錢關係。我聽過這么一件事,有一位老人孤身一人住在美國洛杉磯的一幢小房子裡。有一天當郵差來送養老金清單時,發現這個老人已死去多時了。是由於突發心臟病而亡。據了解,她有九個兒女,個個生活得都不錯,還有一個是大資本家。可她在這九個兒女成人之後,就再也沒有見過她們,頂多在聖誕節時收到幾份小禮物。而在她死後,她的兒女也未曾表示過什麼。由此,我們就可以看出東西方文明的差異,至少是在“孝道”方面的差異。無怪乎有人這么評析:西方資本主義世界是兒童的天堂,成人的戰場和老人的地獄。

可見,講“孝道”是中國人的美德之一。

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陳毅同志十分孝敬他的母親。有一次在他回家看望母親的時候,他的母親由於行動不便,年老多病,把褲子拉髒了。當她看見陳毅進來,忙把髒褲子藏到褥子底下。當陳毅發現褥子下的髒褲子之後,埋怨母親為什麼把褲子藏起來,自己的兒子有什麼顧忌的。她母親說:“這粗活還是讓別人去乾吧。”陳毅卻說:“我是您的兒子呀?別人怎能代替呢!”說罷,三下五除二就把褲子洗好了。

可見,上至領袖,下到百姓,無一不在遵循著“孝道”,孝道是我們中國人最突出的美德。

我們青少年理應繼承這一美德,決不能像那幅漫畫所畫的那樣做,而是進一步把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發揚光大!

“媽媽媽媽快坐下,請喝一杯茶,讓我親親您吧,讓我親親您吧,我的好媽媽。”每當聽到這首歌時,我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小時候的一件事。上幼稚園時,老師教我們唱這首歌。回到家後,我看見一身疲憊的媽媽滿頭大汗,就連忙給媽媽倒了一杯熱氣騰騰的茶,一步三晃地端到媽媽的面前,嘴裡還哼著這首歌。媽媽笑顏如花地接過茶,“咕嚕咕嚕”地一喝而盡。那時的我第一次體會到孝順父母帶給自己的快樂。

印象最深的就是我第一次給媽媽過“三八婦女節”了。那一天,我絞盡腦汁地想著該給媽媽買什麼禮物。忽然,我急中生智:每次我過生日時,媽媽總會給我好多“生日獎金”,不如,我今天給媽媽發“婦女金?”真是個不錯的創意,我在心裡暗暗讚許自己。

那一天,我打碎了我心愛的小豬儲蓄罐,把裡面所有的積蓄都拿出來。接著我用紙做了一顆“心”,然後我滿懷喜悅地把錢塞進“心”里,並封上口。做完這一切後,我小心翼翼地捧著這一顆沉甸甸的“心”來到媽媽房間,鄭重其事地對媽媽說:“媽媽,節日快樂!這是我給您發的婦女金!以後我每年都會給您的。”說完這句話時,我看見媽媽的眼眶裡滾動著晶瑩的淚花。喔,天下最容易滿足的就是生我們、養我們的媽媽了。我只不過做了小小的一件事,就讓她感動成這樣了。我又一次深深地體會到了孝順帶來的快樂。

這以後,每年的“三八節”來臨時,我總會傾我所有,給媽媽送上一份“獎金”。儘管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在發生變化,但我會把這一舉動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