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詩意高二作文

或許是在都市生活得太久了,又或許是天生熱愛閒雲野鶴的生活,再或許是對大自然的一往情深,我在車水馬龍間佇立,任憑車的喧雜,人的匆匆,厭倦了繁忙的生活,厭倦了污濁的空氣,我在尋找一種詩意的心情,一份詩意的生活……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們。

生活中的詩意

磬鐘敲響,香菸縷縷,淡雅的詩意飄忽於幽靜的寺廟,茗香陣陣,琴聲悠揚,脫俗的詩意棲息於喧囂的一隅。詩意,貌似高雅而無可尋,實則近在眼前,駐足皆是。

茶室清雅,室中人卻焦躁,何則?心躁也。擁有詩意的態度,方可詩意地生活,至於環境、外物,不過是外物罷了。問,物之於心,孰重也?詩意存於物還是存於心?答曰:存於心者也。

有人認為,著僧衣,住寺院,喝冷水,當苦行僧就可以詩意地生活,但在我看來,物質的“詩意”,只是通向“詩意地生活”一狀態的途徑,歸根結到底,詩意是發自於心的。《水滸外傳》中少林和尚廣恩、廣惠,屠殺好漢,用武藝擾民傷財。於物,二者戒葷食素,於心,二者卻驕狂暴惡。屠殺好漢後,僧人嘴念“阿彌陀佛,我佛在上”,內心險惡卻強裝淡雅,低俗小人也。相反,陶淵明卻身處鬧市,仍詩意地生活。“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即為先生於喧囂中留住清心的態度。詩意,並不一定需要外物的極度脫俗,讓人在詩意中生活的是一顆靜雅之心,一份堅守的態度。詩意地生活,遠乎?非也。

在我看來,詩意蘊藏在拼搏的汗水中。海子曾說,“有夢想,誰都了不起,即使要風吹雨淋的奔波,也要保持對生活的熱愛,對詩意的追求。”運動員在極度疲倦時,心中想著不放棄,毅然再次站起,堅毅的背後,是激昂的詩意;就算摔倒一萬次,在第一萬零一次也要站起來,勇敢的背後,是生命生生不息的詩意;在崩潰邊緣,退一步,以微笑面對坎坷的道路,積極的背後,是重生的詩意。

在實現夢想的路上,詩意與我們相伴,無數人在詩意地生活。可悲的是,許多人認為:拼搏路上只有困苦,只有荊棘,其實放慢步伐,拼搏之後回味艱辛中的詩意,何曾不美?懷著善於發現詩意的心,即使在最困難之時,我們也能欣賞到生命的一方美麗淨土。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易得始終難守,詩意地生活,其蘊之美皆若此矣。

漫步於古老驛道,細品千年的滄桑風雨;放眼於茫茫宇宙,暢想未來之詩情畫意。駐足當下,品味身邊點滴詩蘊,放下滿心沉重負荷,欣賞身邊真情實感,感悟人生悲歡離合,此乃詩意地生活。

生活中的詩意

生活是充滿詩意的,你發現了嗎?如果你還沒有發現那就太遺憾了。下面就請你與我一起分享我生活中的幾個小片斷吧!

片斷一之“柳暗花明又一村”

“媽!”隨著我的一聲大吼,整幢房子都開始搖晃起來。走出房間,卻發現整幢屋子只剩下我一個人了。一看手錶,分針和時針很殘酷的呈一直角,已經九點了。我媽應該上班去了吧。怎么也不叫我一聲呢!慘了,徹底完了,這下要遲到了。算一算,應該已經上課兩個小時多了吧!

於是,我趕緊收拾好一切,懷著一顆惴惴不安的心走向學校。唉!這下子又要站在教室門口被罰站一節課了。剛要進校門,門衛就攔住了我,問我要乾什麼。我瞥了他一眼,說:“我遲到了。”門衛老爺爺哈哈笑了兩聲,說:“今天是星期天啊,你回去吧!”我猛然驚醒,原來是這樣。我微笑地對他說了聲謝謝,就高興地來到學校附近的“又一村”里吃早點。這真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只是身上還有一個重重的書包……

片斷二之“眾里尋他千百度”

前幾天認識了一個網友。她的名字叫做“千百度”,一個很奇怪的名字。我和她是在一個城市聊天室中第一次“見面”的。她與我年齡相仿,興趣相投,我們聊得十分投機。我們在電腦面前互相訴說著自己的心事,聊著自己的朋友,還有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城市。有一天,她忽然說要見面。我想了一下,就答應了。我們約好了下午兩點在KFC見面。下午,我早早地坐在一個靠窗的位置,望著來往的行人,思考著哪個會是她。過了一會兒,進來一個熟人,是我的一個遠房表姐,大概有一年多沒見面了。我向她打了個招呼,她看到我也非常驚訝。她說,她是來見一個網友的。我被手中的可樂嗆著了,抬起頭問她:“你不會是‘千百度’吧?”

……

我們很吃驚地看著對方,又同時撲哧一聲笑了出來。這真不愧是“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片斷三之“為伊消得人憔悴”

“考試了!”隨著寢室長大人的大喊,燈一下子暗了下去,整個寢室有恢復了它原有的寧靜。明天真的要考試了嗎?我準備好了嗎?我默默地問自己,卻找不到任何答案。看著自己的體重在高中里一天天減了下去,還是有點心疼。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我在心中默念。

怎樣,這就是生活中的詩意,它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也許,你也可以像我一樣,用詩詞的形式將生活精彩的片斷記錄下來。

詩意地生活

我們首先必須生活著,然後才看生活得詩意與否。小姨是雜誌社的特約撰稿人,那本雜誌的第四版是她的專欄——“生活的詩”。而小姨本人對詩的熱愛已經到了狂熱的地步,組織了在當地小有名氣的詩社。每逢周末,小姨便像逢了重要的節日,盛裝打扮,與社員們聚在一起,談詩論詩,賞詩做詩。

姑姑是與詩“八竿子也打不著”的農婦,可她在農貿市場卻是響噹噹的人物。她的白菜是最青最嫩的,她的蘋果葡萄是最水靈的,她的雞蛋是出了名的有營養,甚至有人說,從她那買去的雞,熬了湯能治病!其實我知道,顧客寧願繞遠路也要到姑姑這裡來,沖的是她的熱情誠實。

我去過小姨家,整個兒就像古典而標準的中式“藏經閣”。進門便見裝裱一新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再往前走幾步,李白、杜甫、王勃、李清照,挨個兒跟我打了招呼;打開臥室門,梭羅的那句“在瓦爾登湖上詩意地棲居”分外打眼。面對一屋子的書和姨父小聲的數落,小姨吐吐舌頭,調皮地說:“囡囡,別理他,小姨我就是愛書。”

我也去過姑姑家,青磚房,昏暗的燈光,姑姑忙裡忙外,絲毫不停歇,在她的廚房裡,鍋碗瓢盆恣意奏著打擊樂;在她的院子裡,雞鴨鵝豬快活地唱著合唱曲。見我來了,姑姑挺不好意思:“娃,俺家亂,你別介意,來來,隨便坐。”

我的小姨是所謂:“文學青年,”“十指不沾陽春水”,過著“文化人”的生活。

我的姑姑是別人眼中的“大老粗”,乾慣了粗重的活計,過著普通農婦的生活。

我一直試圖弄明白,這樣有著天壤之別的兩個人,在談及自己生活之時,眼中快活滿足甚至自豪的光彩為何會如此相似?

小姨覺得她一直詩意地生活著,姑姑是不明白什麼叫詩意的,但在旁人——我看來,她也有詩意的生活。

或許因為她們同在樂觀而向上地生活,在自己的領域做到最好,獲得了滿足。

也許因為生活本身就是一首詩,樂觀而充實便是詩意。

我的“雅人”小姨和“俗人”姑姑,同在一片藍天下詩意地棲居。

詩意離我們很近,我們活著,樂觀充實地活著,便可以宣告——

我正詩意地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