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靜的力量高二作文800字

生活在繁鬧的都市裡,缺少一份安靜的心境,長久以後,人便變得浮躁,不安,厭煩。生命中便少了幾分淡淡安靜的幸福,多了幾分喧鬧的抱怨。吵吵鬧鬧多了,便無暇顧及身旁溜過,稍縱即逝的幸福。也許,生命在安靜中,更能活地精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安靜的力量

周國平說過:“熱鬧之外的世界無邊無際,那裡有著我的位置,一個安靜的位置。”當大海笑著湧起波浪,當海灘閃爍著厭倦塵世的蒼白微笑,當波濤對著孩子唱著嬰兒搖籃曲時,我躺在康河柔軟的搖籃中,隨風漂流,去追尋那個安靜的世界。覓一方靜土;將心靈安息,這對我來說,是一種無上的價值。

走進小巷,感受安靜,安靜的小巷上演著多少代風風雨雨的興衰史。小巷如此安靜,一條現代化的烏衣巷,燕子低飛尋覓舊家。淳樸永遠是小巷的主題曲,老百姓永遠是小巷的主人。怪不得柯靈這樣讚嘆道:“巷,是城市建築藝術中一篇飄逸恬靜的散文,一幅古雅沖淡的圖畫。”安靜的小巷,安靜的位置,蘊藏著歷史文化的崇高價值。

走進智者,因為世間智者的歸宿處,正是後人靜坐、靜讀的好地方。古往今來的作家們,用那支剛健的筆為後人留下了一座座精神的寶庫。喜歡讀他們的作品,這裡有咆哮的呼喊,有空虛的傲然,有繁華高雅的文化氣勢,洶湧澎湃後,我們吸取無窮無盡的力量,我們感到無比充實與安靜。聆聽心靈的回聲,單純地盼望中有一種安定和緩慢的成長。在這流動的文字中,我們尋找安靜,默默地藏身在文學的縫隙中獨自逍遙。智者的精神寶庫是一處靜土,貯藏著無價的豐富的精神財富。

讀過《我們在天堂重逢》一書,書中記述了一位德國姑娘名叫伊莎貝爾,年僅16歲,在經受了多次化療的痛苦折磨後,未能阻止病情的惡化,但肺癌已進一步擴散。她當即平靜地做出了安樂死的決定,並要求立即執行。她靜靜地,靜靜地,尋找那份安靜,如此尊嚴地走向死亡,她的勇氣從何而來?當她看清死的不可避免時,仿佛在瞬間,她坦然了,平凡生命中唱響一支雄壯的樂曲,生命誠可貴,坦然面對現實,勇敢走向死亡,那是可貴的。熱鬧是外在的,安靜才是本質的,人似乎終究無法逃離安靜的國度,覓一方安靜的樂土死亡,變得平淡和坦然,短暫的生命也變得高貴、尊嚴和無價。

這個世界是個熱鬧的世界,何處才有一個安靜的位置?古人云:“又得浮生半日閒。”道出覓得閒情逸緻後的感喟,還是去沐浴於陽光的外衣下,聆聽陽光充滿禪機的語言?此刻它仿佛正在向我講述沈從文那個無憂無慮的湘西生活;還是去聽雨吧,聽雨打在樹葉上的聲音,隨風飄散的煩惱,慢慢地、慢慢地溶解在雨中,溶解得無聲無色無味,讓混沌的心境被絲絲細雨洗耳恭聽得明靜;還是去詩中翱翔吧,讓柔和的詩音從詩頁間飄舞,為詩穿上新的衣服--哲思的絢爛,東方的靜美,給心靈置一個房子,用安靜的氣息填充它。

我問朋友,應該為安靜塗抹什麼樣的顏色呢?不願讓塵世的喧鬧玷污了它。那就用白色塗它的臉吧,就如安格爾所畫的那樣明媚和芬芳。讓褐色的雙眼放射光芒吧,如塞那河的波心,充滿樸實真誠。有人說:“安靜是年輕人最好的裝飾。”尋找安靜,讓心靜謐,因為安靜永遠是我們心靈之筆膜拜的圖騰。

尋找安靜,讓心靜謐,生命也因之崇高、尊嚴和無價。

安靜的力量

戀上了安靜。喜歡靜靜地聽風吹的聲音,帶來遠方的花香;獨倚小樓,聽雨的滴滴答答,仿佛有一種安靜的微語在訴說著一個個安靜動人的故事;靜靜的仰望著天空,聽那偶爾的一兩聲鳥兒飛過的聲音,看著雲捲雲舒,就這樣安靜的。

安靜,有時是為了更好的聽到世界的各種各樣的聲音,感受更多平淡而安靜的感動。在夕陽下,鬢髮班白的老人牽著手在石板上走著,安靜的走著,沒有一句話,但人們知道他們很幸福。夜燈下,母親端來一杯熱茶,微微一笑,沒有說什麼,我也靜靜看看他,我們靜靜看著彼此,不用言語,但我們同時感受到了對方的情感。

安靜,有時是為了在對的場合爆發,而不是一個勁的狂叫。有些人保持沉默是因為他們無話可說,有些人保持沉默是因為他們懂得說話要適時。困難來了,不是刮燥,不是慌張,而是安靜。保持安靜,可以讓我們多幾分理智,少幾分衝動。靜靜地思考著前進的道路,冷靜的分析未來的每一步腳印。

大海深處是平靜的,花朵的一生是無聲的,巍峨的山巒是緘默的。大自然中許多蔚為壯觀的生命往往以沉默示人。安靜,雖說無聲,但卻是最具力量的。陽光安靜的灑滿大地,在花叢中,在葉梢,在屋頂,在流水裡,無處不在。他以一種安靜的方式在宣告著他的存在,而他的存在是不可缺的。早晨的雨露,當人們起來時,他已經在安靜的夜晚裡,潤濕了每一葉草,每一朵花,每一寸地。無時無刻,生命都在安靜的成長,或衰老。火山在無聲中醞釀,直到爆發的那一刻,人們才聽到了他的聲音。安靜中,有一種渾厚的力量在潛息。

生活在繁鬧的都市裡,缺少一份安靜的心境,長久以後,人便變得浮躁,不安,厭煩。生命中便少了幾分淡淡安靜的幸福,多了幾分喧鬧的抱怨。吵吵鬧鬧多了,便無暇顧及身旁溜過,稍縱即逝的幸福。也許,生命在安靜中,更能活地精彩。快樂,也並一定總得嬉鬧成群,有時也可以很安靜。

安靜,並不是遠離社會,過著一個人的生活,亦或是我行我素,獨來獨往。安靜,是為了讓心靈洗盡鉛華,發現窗外的每一處風景,安靜不代表著不能喧鬧,而是適時的安靜,適時的喧鬧,在安靜中思考,領悟,發現,在喧鬧中,交流,歡笑,體會、、、安靜,不是寂寞,不是空虛,安靜是為了養精蓄銳,是為了發現另一種不一樣但同樣令人嚮往的幸福。

安靜,讓生活更加平衡,讓我們學會不用一直喧鬧,消除了喧鬧後的空虛感,讓我們不會忽喜忽憂,生活得更淡定,讓生命了多了幾分意想不到驚喜,淡淡的不易發覺的幸福。

安靜的力量

寧靜有太多種方式,或壯麗,或嫻潔,或蠻荒。或許寧靜是自然沉澱自己的方式,而我認為,讀書治學則是人發揮寧靜的力量的方式。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西樓,望盡天涯路。”嘈雜的世界給了我們以太多的干擾,所以我們做不到真正的去寧靜下來,正如一代禪宗所說的修行三道中的第一道:“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芳覓?”我相信誰都有過那一段“聒噪”的歷史,誰敢說魯迅在從文前沒猶豫過?誰敢說周恩來年幼時也未嘗頑皮過?誰又敢說歷代聖賢不也是從眾人蛻變至此?只是大多數人就此沉淪,陷入這喧囂的鬧市之中了。我想,在這寧靜之路上,或許我們應當像錢鍾書那樣,不因大學的輕鬆課程而放鬆懈怠,立志要橫掃清華圖書館,應向周總理那樣,從小為自己立下志向,尋求一條寧靜的道路。

在這喧囂的世界上,坐那高聳挺拔的泰山吧,高處的寧靜會讓你看清前方的征途。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或許每個人都有目標,可真正的行動家卻寥若晨星,多數人選擇了繼續聒噪的生活,只有少數人選擇了弢跡匿光,選擇了沉澱自我。卡梅隆無疑是這方面的典範了,《鐵達尼號》轟動全球,他卻從此蟄伏,直到十一年後《阿凡達》的上映,人們才明白了他寧靜下來的目的。中國建築界的泰斗也是這樣,王澍在畢業後選擇了沉澱,選擇了寧靜,最終才能成就事業。古往今來,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馬克思的嗜書如命,毛澤東即使在倥傯的戰鬥中也選擇寧靜下來去閱讀,這大概便是寧靜的迷人之處吧。

在這喧囂的世界上,做那一望無際的大漠吧,蠻荒的寧靜會給予你成功的勇氣。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我時常想,做到了寧靜,是否就能夠擁有杜甫的語出驚人?是否就能夠擁有徐志摩的浪漫溫婉?是否就能夠擁有戴望舒的清新雋秀?是否就能夠擁有卞之琳的溫柔動人?而這是否又正是寧靜的力量呢?是否又是孤獨背後的偉麗呢?答案是肯定的。

在這喧囂的世界上,做那包羅萬象的滄海吧,沉澱的寧靜會讓你掌握寧靜的力量。

白居易有云:“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寧靜是一種非凡的力量,正如王國維治學的三境界,選擇了寧靜,選擇了成為泰山、大漠、滄海,才能傾聽到這世界的燦爛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