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關於拜年的日記【三篇】

【篇一】高中關於拜年的日記

和曦的春光趕走了冬夜的冰冷,溫柔的春風撫摸著沉睡的萬物,朱紅的大門送走了舊歲,哈達似的小路迎來了新氣象、新客人。對於新年的拜年,作為高中生的我已經提不起多大的興趣。

記憶中八歲一年的初一早晨總是籠罩著迷朦的輕霧,父親帶著我們一大幫人長途跋涉去舅公家拜年。據祖母說,她的父親,也就是父親的外祖父是很有錢的地主,後來打牌全輸了,幸虧如此後來才沒有被化成地主富農。但是,她的父親並不主張孩子們讀書,雖然舅公貴為獨子,但卻是文盲。

舅公一般並不理會我們,大約父親會和他進行一些交流與溝通。舅婆據說年輕時是個美人,即便老了,依然乾淨清爽。舅婆對我們卻很熱情,滿口的“兒呀,兒”的叫個不停。這是我們家那邊是少有的,父母自然不會這樣親昵地稱呼我們,祖父母也不會這樣稱呼我們,他們只是喊我們的名字,有時候甚至是我的綽號“太陽”,或者很正規地“新梅大姐”。僅僅如此,我們都覺得舅婆非常和藹。臨走時,她還塞給我們每個小孩兩毛錢的壓歲錢,說是買鞭炮放著玩。

大姨婆,祖母的姐姐很能幹。大姨婆有兩個孩子,大的是女兒後來嫁到了甘肅,做了工人,是我們這個家族的吃商品糧的人,總給大姨婆寄藥什麼的,母親總是羨慕極了。小的是兒子,我們叫表叔,卻也是讀書人,在一所中學裡教書。娶的太太是極厲害的角色,大姨婆老和她吵架,偶爾也住到我們家。

細姨婆是祖母的妹妹。她總是最我們到她家拜年。小姨婆有四個孩子,大的是個女兒,跟大姑姑一樣大的年紀,長得也很漂亮,人更是機靈,大約是外祖父做的媒吧,後來嫁了外祖父家裡的一個親戚家的兒子,後來成為一個非常有錢的男人。大兒子二兒子卻跟小姑姑差不多大,小女兒秋芝則比我只大一歲。我還得稱呼她“秋芝姨”。

聲勢浩大的遠來的親戚,其實宣示了某種地位。村里人總是很羨慕小姨婆家有這么多親戚。小姨婆總要招呼我們一頓年酒,想來對她那並不富裕的家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負擔。可是,我們卻渾然不覺,直到我自己獨自一個人生活,發現招待一大批客人是多么辛苦的事情時才理解她那熱情的可貴。

我最喜歡小姨婆的是她的大方。每年到她家拜年,她總是給我們嶄新的一塊錢的鈔票,比祖母給五毛錢自然要大方多了。只是到很久以後,我才知道,其實小姨婆也是家境艱辛。後來她病入膏肓時,我也曾到她家給她拜年,她拉著我的手,熱情地說著話,那么慈祥和藹。我那時沒有掙多少錢,給了她50塊錢,她執意不要,在我的堅持下,她接受了,口裡直念叨我的好,依然滿口“兒呀,兒”的叫著。

【篇二】高中關於拜年的日記

年初三的一大早我們就起來了,穿上乾乾淨淨的衣服,準備出發了。我們首先在超市買了些給姥姥家的年禮,這可都是精心挑選的,然後就開車向姥姥家走去。

到了姥姥家才熱鬧呢,哥哥、姨媽都來了,舅舅、舅媽和弟弟也都在家,一共加起來得十幾口人。這時,姥姥為了招我們高興,拿出了“小孩們的最愛”——紅包,然後接一個接一個地發。紅包發完了,大人、孩子們都開心得不得了。別急,還有更精彩的呢。每年,姥姥、姥爺都為了逗我們開心,讓舅舅去換一沓嘎嘣脆的一元錢的新票,我們每個人說一句新年祝福的話,就給一張。今年也不例外,不過新票的面值可大大提高,而且數量也多了:一元錢、五元錢、還有第四套的一元錢。我可是“財迷”,而且是專門收集舊版錢票的“財迷”,當然不會錯過這難得的大好機會,發錢的時候眼都直了。

先是弟弟小雄,他可聰明了,嘴裡不停地說著“奶奶祝您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還一邊磕著頭,姥姥就一張一張地發。“好了,好了,該哥哥了。”

姥姥準備轉移目標,哥哥也好像把頭腦里所有的詞語都絞盡腦汁地說出來,可是還不夠,就向我詢問,我給他提醒了幾個,可是我的腦瓜畢竟也不是“大辭海”,怎么想得出這么多來?姥姥正好也藉此機會把好運轉到我的頭上,“姥姥祝您新年快樂;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天天開心……”不一會兒,我的“詞典”也翻完了,只好說:“祝您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身體健康、萬事如意……”不過我還有藉口:“呵呵,我也被小雄傳染了!”這回我們可“發大財”了。

姥姥發完姥爺發,而且都說今年多蒐集些“好聽”的話,準備好明年的詞語。“好了,明年再接著發。”這是姥爺手裡沒錢了,可小雄還沒個夠,說:“爺爺,發完一塊的又該發大紅票了吧?”我們都笑了,“什麼呀!明年再說吧!”“什麼?明天接著發?好!明天接著發。”“明天接著發?明年再說吧!”接著又是一陣捧腹大笑。

然後我們又串了好幾家,個個都收到了壓歲錢,可是最吃虧的就是大人們:“我們要是不給別人,人家會給你們嗎!”“那可不一定……”幾個小皮蛋滑稽地說。

今天收穫真不小,收禮只收壓歲錢。誰說小孩不如大人?不幹活,一天的壓歲錢就比他們一天的工資多呢!

【篇三】高中關於拜年的日記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是一首千古傳唱的好詩。小時候,每到過年時期,我和小夥伴們便開始吟誦這首喜氣洋洋的詩,增添了節日的氣氛。不久,幾乎所有的孩子都熟悉了這首詩,家鄉的過年習俗也不由自主地脫口而出,我至今依然刻骨銘心。

我的家鄉位於湖南炎陵縣鹿原鎮,但鎮旁鄉村的春節才令人回味無窮。大年30早晨,我早早地來到奶奶家拜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對精巧的對聯,那鮮紅紙上的一撇一捺顯得龍飛鳳舞,像一個笑眯眯的臉蛋,洋溢著春節歡樂的氣息。聽奶奶說:貼對聯是當地的一門手藝,大年30一大早,家家戶戶老老小小就得在對的一字一句的字眼間上下一番苦功夫了,怪不得一幅對聯上藏著各種各樣的筆風:有稚嫩的、潦草的、堅韌的……應有盡有。雖然不算工整,但是包含著一種濃厚的風情。

走進廳堂,桌子上花花綠綠的食品看得我眼花繚亂:清脆的藕片鋪在“寶蓮燈”上,各種各樣的瓜子成堆地散落在“蝴蝶翅”中,色彩鮮亮的油炸食品擺成奇形怪狀的形狀等等。豐富多彩的食品一方面招待拜年的孩子,另一方麵食品越多,喜慶分布則越來越廣泛,是來年的好兆頭。但是食品的誘惑並不能使我饞涎欲滴,蠶豆冬粉的味道才是真正的十里飄香。在家鄉,貼完春聯後,拜年的客人接連不斷,但是到了中午,大家都急匆匆趕回家和親人團聚在一起吃蠶豆冬粉。快到中午時,我和表兄弟們趕緊跑到田埂上塞住耳朵,等待爺爺奶奶放鞭炮。鞭炮聲震耳欲聾,驚天動地,我們躲在遠處的田野,心像小兔子似的怦怦地跳起來,只因為這鞭炮像張牙舞爪的怪獸,發出可怕的聲音,膽小如鼠的我不寒而慄。

鞭炮放完之後,新的一年來到了,我們一溜煙跑回家。堂屋裡瀰漫著煙霧,可以說是伸手不見五指,但是我們幾個小饞貓可不管三七二十一,狼吞虎咽,貪婪地吮吸著潤滑而又帶有韌性的蠶豆冬粉。湯汁的香味撲鼻而來,似乎掩蓋了難聞的煙味。煙霧散盡後,我們一窩蜂衝出去,手捧一堆鞭炮,悄悄地來到水邊,用火點燃鞭炮扔入水中,隨後水花四濺,一股泉水直衝上天,幾條魚兒一躍而出,翻了個跟頭,一會兒,水面上又恢復了平靜,我們早已不見了蹤影。有時候用煙屁股點燃鞭炮,還沒來得及見檢查是否點燃,就一閃而去,可水面上一點兒動靜也沒有,當我們歡呼而來探個究竟時,突然,一個大浪頭翻滾而來,鯉魚打挺的景象又重現。接著,一陣又一陣的驚叫聲迴響在周圍,打破了山巒的寂靜。這就是孩子們唱晚而又驚險的遊戲。晚上,親人團聚在一起放煙花,天空中五彩繽紛的雨點散開來,蘊含著一股輕鬆而又歡快的心情。

家鄉的春節令我回味無窮,家鄉春節的風土人情更讓我感受到人間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