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碎片化閱讀”及範文

——高三(2)班    指導老師:胡高清   作文材料——  通過手機、電子書、網路等進行的不完整的、斷斷續續的閱讀模式,被總結為碎片化閱讀。近年來,“碎片化閱讀”現象引發了社會上的廣泛關注和討論。 某知名媒體:碎片化閱讀已成為大眾閱讀的趨勢。  史學博士廖峰:人或成為碎片化信息的奴隸。  詩人歐陽江河:我故意寫長詩,對抗碎片化的生活。  學者費勇:我不排斥碎片化時代,我們該考慮怎么樣才能夠把自己修煉得更完美。  全國政協委員聶震寧:《論語》和柏拉圖的《理想國》,不也是一種碎片式結構嗎?善待碎片化閱讀,善待隨處可見的“低頭一族”們,利用閱讀終端閱讀也不錯。  審題說明: 材料先給出碎片化閱讀的定義,再交代碎片化閱讀現象引發的討論。學生作文時只要圍繞“碎片化閱讀”現象展開自己的思考就在範圍之內。 1、 碎片化閱讀產生原因分析。  科技進步、閱讀載體的變化、人們的浮躁求快心理…… 2、 表達對碎片化閱讀現象的褒貶態度。 碎片化閱讀雖然碎片,也是“一片”,也是一種閱讀的方式。 碎片化閱讀太淺,不夠深度。 3、 碎片化閱讀的利弊分析。 閱讀便捷,可充分利用每日零碎時間,上班途中、午睡前等邊角時間都可以用來閱讀;閱讀更廣博,可以讓更多人進行海量資訊瀏覽,來了解世界;閱讀者可以更有選擇性進行個性化閱讀;更容易抓住關鍵信息……  催生“標題黨”“頭條控”等;更容易斷章取義,易造成誤讀,淹沒真相;看了大量的信息,卻似乎什麼都沒有留下;微博微信等碎片化信息占用人們大量的時間,影響正常的工作學習,侵占人的生活;不利於學術研究;會造成一代人的淺薄盲從…… 4、碎片化時代,該怎么做? 各種客戶端等信息推送者有責任推送那些準確且更有深度更有含金量的信息;閱讀者要形成隨手積累碎片信息的習慣,碎片化時代更考驗每個人對知識的整理能力;傳統閱讀不可廢,享受碎片化閱讀的便捷的同時可以多進行經典閱讀;對待滿天飛的碎片化信息,要更清醒,能辨識,不盲從……  碎片化閱讀,碎片化的我們  崔瑾哲 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越來越多地進入每一個家庭,幾乎每個人都擁有一款電子產品。一種新興的閱讀方式——碎片化閱讀逐漸流行開來。碎片化閱讀是為我們帶來了便利,還是帶走了什麼?這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正如某知名媒體評論的那樣:“碎片化閱讀已成為大眾閱讀的趨勢。”這種不完整的,斷斷續續的閱讀方式卻越來越被大眾所接受,究其原因,我想,這與加快的生活速度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快節奏的生活和巨大的壓力讓人們無法投入到長篇巨著中,而只能去尋找短小輕鬆的片段來娛樂和放鬆自己。再者,碎片化閱讀的載體都是便於攜帶的電子產品,人們在捷運上,在工作或學習的間隙,都可以進行這種閱讀,這點正適應了匆忙奔波人們的需要。所以,碎片化閱讀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推崇,它也成為了快節奏時代的一個反映。但是,這就可以成為我們只關注與這種畸形的閱讀方式,而放棄真正的閱讀的理由嗎?當然不可以。尼采曾在《查拉斯圖拉如是說》中,借查拉斯圖拉之口質問道:“為什麼不去森林裡?為什麼不去耕作?海洋里不是有很多蔥綠的島嶼嗎?”這聲質問,同樣也適用於當今的人們,即便生活節奏緊張快速,但也並不是沒有方法讓自己慢下來,選擇一種更悠閒的生活方式,不僅僅去讀一些片段的東西,而是真正去享受閱讀的快樂。身處世界科技前沿——美國“矽谷”的賈伯斯,面對著零點幾秒都關乎生死的科研競爭,他依舊保持內心的寧靜,對精神更高處執著追求,他曾說過:“我願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換取與蘇格拉底相處的一個下午。”我堅信,賈伯斯絕不會僅僅滿足於電子產品所能提供的“碎片化”閱讀。也只是如此,才造就了他的與眾不同。所以,只要想改變,阻礙你的就不會很多。如果你真的喜歡閱讀,你一定能抽出時間。其實,碎片化閱讀反映出的,不僅僅是人們對閱讀興趣的喪失,而更多地是人們內心的浮躁與功利,是人們對精神世界的要求低了,對物質享受要求的高了。現在的許多中年人,在看過幾篇微信上的哲理小美文後,便覺得自己升華了,整個人都不一樣了,連走路的姿勢都趾高氣昂的。這難道不令人感到可笑嗎?正是這種追求的降低,我們這個時代,再難出現朱自清,錢鍾書這樣的大文學家。海德格爾曾經嘆息:“詞語破碎處,無物之存在。”碎片化了的閱讀,一天天讓我們也成為了碎片。為了讓破碎了的我們重新完整,放慢腳步吧!享受真正的閱讀,享受真正的人生!  再見,破碎式閱讀  劉漢卿 我無法預言,如果破碎了瓦爾登湖畔明媚的陽光,如果拆毀了湯姆叔叔的小屋,如果支離了陝北黃土地上平凡的世界,我們的生活會有多大改變。但我知道當人們通過手機、電子書、網路等進行的不完整的、斷斷續續的碎片化閱讀時,人們一定無法領略這些“完整”的美好。當深思熟慮的文集變得支零破碎、東拼西湊時,人們閱讀的實質就發生了變化,閱讀也變得越來越像看熱鬧。而這一切都演化成了閱讀的不幸、文學的不幸、社會的不幸。這是一個連生活都十分破碎的時代,人們忙碌奔波,於是破碎化的閱讀隨處可見——早晚隨意翻一翻名人微博,在車上隨意瀏覽一下今天的新聞,下班後對網路小說如饑似渴。看似有著很大的閱讀量,實則靠這些破碎閱讀很難提升思想的境界,反而貽害無窮。碎片傳播了謠言。由於碎片化的閱讀,人們根本不會對所讀的內容進行深刻的辨別,所以常常充當了網路推手散布謠言的工具。謠言的製造者們選擇奇特、勁爆的話題對愛看熱鬧的網民投其所好;然而謠言就像“一旦打開就無法擰緊的水龍頭”,時時刻刻傳遞著負能量。然而,當碎片化的閱讀使人們喪失了對信息的甄別能力,於是就有了這樣的現象:你在義憤填膺地轉發,有人卻看著銀行賬戶合不攏嘴。碎片助長了低俗。為了碎片化閱讀的需求,人們不分知識學歷一律用簡單易懂的文字填充,在急促的生活節奏下擠出一點精力享用一碗速成的心靈雞湯。但是我們卻忘了雞湯雖好,卻不管飽。“鴨梨山大”、“普大喜奔”等詞語違背了大眾語言的結構,思易破碎、拼裝語言,更有一些低俗的詞語,如“蛋疼”等。在碎片化的平台上,人們變得粗鄙而不加掩飾,濫賤而不與遮擋,無恥而不知羞愧;當人們肆意破碎我們的文化時,我們最後就找不到靈魂的棲息地。碎片逼退了經典。如果朱自清活在21世紀,走到荷塘邊,拿出手機拍下照片,在朋友圈或微博中寫下“今天的荷塘很美”就結束了,那么《荷塘月色》就沒了,散文就沒了。國民普遍浮躁、功利化的閱讀風氣使經典少有人問津。各大暢銷圖書的榜單上,無一例外都是成功學、厚黑學等著作。走進圖書館,《紅樓夢》等經典名著要不就是覓而不得,要不就是躺在某個犄角旮旯里布滿灰塵、無人問津。對於許多人來說,某本書值不值得讀,就看對自己“有用”還是“無用”。而讀經典著作,不能幫助升職加薪,不能幫助屌絲逆襲,還不如街市上的《如來神掌》。可是,我還是要堅定地說一聲:再見,破碎式閱讀——當我知道我將有可能成為你的奴隸之時,當我知道你弊病叢生時,我已選擇和你說再見……  碎片化閱讀的反思 姚博

不得不承認,在當今社會,忙碌已成為一種常態。而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碎片化閱讀正逐漸演變成為一種大眾閱讀的趨勢。然而,擁有五千年歷史的燦爛中華文化,難道要在這短短140字中傳承下去嗎?碎片化閱讀,看似為終日奔波忙碌的人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閱讀體驗。人們藉助網路,以最迅捷的速度獲得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求知慾得到了史無前例的滿足。可是,當我們仔細審視身邊的那些低頭族,便不難發現,那些忙裡偷閒使用手機閱讀的人,以看微博里的段子,和看網路上流行的小說者居多。經歷了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文學鼎盛時期後,21世紀最搶眼的文體——段子,趁虛而入了。曾經有人調侃,“早上打開微博,有一種君臨天下審閱奏摺的感覺。”而這種比皇帝上朝還繁忙的行為,多數時候卻是無意義的。碎片化的閱讀,勢必會導致碎片化的思想。你無法奢求140字的微小說能表達出10萬字巨作的內涵;那些為了博人眼球故意誇大其詞,甚至傳播虛假新聞的所謂內部新聞,也不見得具有傳統新聞行業的公正報導和深入思考。當人們都僅僅從事物的表象入手,變得不求甚解;當人們都人云亦云,瘋狂的在朋友圈轉發,喪失了主觀判斷的能力,人們的思想已經在一步步走向碎片化了。史學博士廖峰說:“人或成為碎片化信息的奴隸。”我想,這帶有預言性質的警示就快實現了。曾經攜一卷好書,溫一壺陽光下酒;如今帶一個平板,蹭wifi瀏覽。越來越多的好書被塵封在歷史的書架上,原因卻可能僅僅是因為字太多。人們正在逐漸喪失閱讀的習慣,中國人均閱讀量不及已開發國家一半。一個不願意讀書的民族,憑什麼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是否真的需要通過瀏覽大量信息來開闊自己的眼界?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從沒有人因為知道的八卦新聞多而被視作“家”。而現在網路上流傳最廣的,恰恰是那些毫無意義的新聞。於是針對這種情況,一些學者提出了“不知情權”——即“我有權選擇不知道”,以此達到抵禦碎片化閱讀的目的。然而,我們真的需要讓碎片化閱讀發展成為一種需要抵禦的洪流嗎?閱讀本無所謂對錯,正所謂開卷有益。可是面對碎片化閱讀日趨嚴峻的現實,人們也不得不抬起垂在螢幕前的頭,仔細思考一番了。     資訊時代的碎片映像 崔鴻鑫 現代社會信息量成幾何級數增長,尤其是網際網路上,各種各樣的信息讓人眼花繚亂。塔夫茨大學的心理學家瑪雅妮·沃爾夫寫了一本《普魯斯特與魷魚:閱讀思維的科學與故事》,就闡述了資訊時代的弊端。她說將“效率”和“直接”置於一切之上的新閱讀風格,或會降低進行深度閱讀的能力,人們更像是一種純粹的信息解碼器,而人類所具有的對文字的理解力、心無旁騖地深度閱讀時所產生的豐富的聯想,在很大程度上都流失掉了。科技高速發展造成了淺薄化、碎片化的文化映像。但如今真的信息碎片化了嗎?也許,在某些方面確實是這樣。現在人們越來越少地為讀一篇文章去買一本雜誌,為看一條新聞去買一份報紙,為獲得相關知識去認真閱讀一本專業書籍。想查什麼信息只要google或者baidu一下,刷的就會有成千上萬的網頁蹦出來,尤其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下,網際網路上的信息同步率更高、更新速度更快、傳播範圍更廣。儘管都是簡單直接,赤裸裸的原生態,但是以量取勝。人們想看什麼,都能找到一語中的的答案。在這個意義上說,網路世界的信息碎片化了。這使得人們多少喪失了思考的能力,動動手指就可以得出結論,不需要大量閱讀或者深入思考就知道答案。結果就是,能夠靜下心來讀書的時間越來越少,沉下心來思考的時間越來越少,甚至放空心來什麼都不想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人也就變得越來越淺薄,越來越浮躁。人們大腦完整的思維系統被信息的碎片割裂,成為了那所謂的被調侃、被自嘲的“煎餅人”。而我也發現有不同的聲音。我國社會學李強、廣告學黃升民等學者撰文解析“碎片化”就是差異化、個性化、多元化的一種表現。是由於人們在生活方式、思考模式、個人需求等方面存在差異而造成的必然結果。網路信息以個性化、簡短的碎片形式存在,碎片之間通過超連結組織,形成了更為龐大的信息脈絡,為所有與之聯繫的人服務。事實上也正是這樣,那些真正的思想,尤其對於新聞和資訊的生產者和最終使用者來說,網路世界的信息並沒有碎片化,而是更完整,更直接,更有效地在二者之間傳播。更遑論現代社會是一個強調高效率、高回報的社會,社會競爭加劇,網路信息及時傳播的必要性更是要求了信息碎片化的產生與發展。無論從20年前以雅虎為代表的新聞門戶服務形態,還是10前以谷歌為代表的資訊搜尋服務形態,直至今天以facebook為代表的信息通過人際關係鏈得以傳播的服務形態,網路世界的信息生產都越來越成為一個相互連線的有機生命體,信息傳播越來越快捷精準智慧型。當一個嶄新的信息傳播方式反駁了舊有傳統的相關認知時,我們不應一味的否定。資訊時代的碎片映像,僅僅是信息表達形式一次轉變,並不值得引起一場思想界的大討論,或是一些人的無病呻吟杞人憂天。歷史永遠不會倒退,面對變化發展著的實際,破除舊有觀念,抓住時機,促成飛躍。讓其從映像成為真實,更富內容,推動人類認識的進步。 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自我  呂宣蒙 隨著時間的推移,高科技迅速發展,紙質的閱讀,變成了如今手機、電子書、網路等文字閱讀的形式,“碎片化的閱讀”引發了社會關注與討論。如今,碎片化閱讀已成了大眾閱讀的趨勢,隨時隨地的閱讀,讓閱讀內容碎片化,已不知不覺中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正如史學博士廖峰所說:“人或成為碎片化信息的奴隸。”碎片化已經將我們自己變得碎片,讓我們的人生變成碎片,可我們依然不覺。碎片化閱讀暴露了時代文化生活的破碎殘缺。真正的閱讀是不可複製的個人體驗,它能帶給人精神的觸動與心靈的升華。正如薩特所描述的那樣,“我在書里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我又在書里重新開始我的生命。”全神貫注的閱讀,才能直抵靈魂最深處。然而碎片化的閱讀,在街頭巷尾隨處可見。早晚刷幾條勵志微博,公車上用眼一瞥今日新聞,下班後用電子書“秒殺”網路小說——我們將閱讀時間分解,用簡單易懂的文字填充,在急促的生活節奏下擠出一點精力享用一碗速成的心靈雞湯。但是我們卻忘了雞湯雖好,卻不管飽。碎閱讀,難以帶給人內心的震撼與哲思的洗禮,更遑論精神境界的提升。詩人歐陽江河說:“我故意寫長詩,對抗碎片化的生活。”在碎片化的時代之中,我們應當選擇適當的方法抵制現代媒體將我們碎片化,將我們成為碎片化信息的奴隸。閱讀的方式決定了我們對內容體會的深度。碎片化閱讀有新鮮感,但這隻停留在新鮮感上。經典閱讀被取代後,我們勢必成為文化無根的人,因為我們的文化不能僅停留在新鮮感上。碎片的閱讀的確方便了我們對信息的查詢,看似內容豐富、種類繁多,但實際上有效信息很少、也缺少對問題思考,長期的“碎片化”,會使我們變得浮躁,從而是人生變得浮躁、碎片。在當代微博盛行的時代,段子似乎成為碎片閱讀的首相,連莫言也在強大的攻勢下開通了微博。但莫言說:“微博快速生產,快速覆滅,它滿足你的虛榮心,讓你瞬間愉悅,其實沒有什麼意義。在快速變化的時代,寫作的多樣化,寫作方式的多樣化,寫作類型的多樣化,文學類型的多樣化,我覺得沒有必要改變。”於是,莫言選擇重新拿起筆,開始了紙質寫作,來抵擋被碎片化的文學。在我們的人生中,我們也應當在這股碎片化的大潮流中,抵制被碎片化,捍衛我們的人生,從而享受人生的滋味,詩意的棲居在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