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偉人周恩來

1976年1月8日九時五十七分,這是一個令中華民族永遠都無法遺忘的時刻,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這都將是一個沉痛的日子,為中國人民服務鞠躬盡瘁而貢獻了全部一切的周恩來總理,已經太累、太累了,他永遠的離開了深深愛著他的人民。

“這一天,設在美國紐約的聯合國總部門前的聯合國旗降了半旗。自1945年聯合國成立以來,世界上有許多國家的元首先後去世,聯合國還沒有為誰下過半旗。一些國家感到不平了,他們的外交官聚集在聯合國大門前的廣場上,言辭激憤地向聯合國總部發出質問:我們的國家元首去世,聯合國的大旗升得那么高,中國的總理去世,為什麼要為他下半旗呢?

當時的聯合國秘書長瓦爾德海姆站出來,在聯合國大廈門前的台階上發表了一次極短的演講,總共不過一分鐘。他說:“為了悼念周恩來,聯合國下半旗,這是我決定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她的金銀財寶多得不計其數,她使用的人民幣多得我們數不過來。可是她的周總理沒有一分錢存款!二是中國有10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她的周總理沒有一個孩子。你們任何國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一條,在他逝世之日,總部將照樣為他降半旗。” 說完,他轉身就走,廣場上外交官各個啞口無言,隨後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在周總理的一生中,似乎從來都沒有自己。只有他必須為之不懈奮鬥的事業,這是責任,是義務。雖然我們並沒有與這樣的偉人生活在同一個時代,雖然,我們無法感受到在那樣的烽火歲月中的驚心動魄,無法體味到那樣的艱苦掙扎,但我們又是如此的幸運,我們能夠享受到由先輩們用血的代價換來的安定生活,可以從回憶中去接近那高尚、完美的靈魂。

一代偉人周恩來在自己45歲生日之際寫下了著名的《我的修養要則》:

一、加緊學習,抓住中心,寧精勿雜,寧專勿多;

二、努力工作,要有計畫,有重點,有條理;

三、習作合一,要注意時間、空間和條件,使之配合適當,要注意檢討和整理,要有發現和創造;

四、要與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確的思想意識作原則上堅決的鬥爭;

五、適當地發揚自己的長處,具體地糾正自己的短處;

六、永遠不與民眾隔離,向民眾學習,並幫助他們。過集體生活,注意調研,遵守紀律;

七、健全自己身體,保持合理的規律生活,這是自我修養的物質基礎。

這些不也是對我們所應該做的嗎?不論是學習或是工作,如果沒有了這些優秀的品質,又怎么會成功呢?

現代的生活太過安逸,誘惑無處不在,也許我們會在這大潮中沉淪,迷失了自我,而周總理就是那盞明燈,為我們指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