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讀書的作文:讀書,是一種境界

:讀書,是一種境界,當我們到達一定境界的時候,就會發生,讀書並非只是獲取知識的過程。

我一直在思考這樣的問題:一個人,讀書的意義何在?我們為何要讀書?對此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在我看來,為何讀書,可分為三種現象,而且此中的三種現象,其實是一個由淺到深的過程。

為何讀書的第一種現象,當然就是為個人的美好前程而讀書,這也是最為世俗的現象,畢竟絕大多數人讀書就是就是為了升官發財的,這也是絕大數的人最為簡單直接的讀書目的。“寧吃高考苦,不留終身憾”,此話看似高尚,但簡單直白一點來說,就是我們今天的讀書,就是為了明天能夠獲得富足的生活基礎,能夠過上長久安逸的生活。這種讀書的動機簡單,而且直接,帶著滿滿的功利性。站在世俗的角度看來,這無可厚非。多數人“十年寒窗苦讀”,便是為了“一朝金榜題名”。但是,這種帶著極大功利心裡的讀書,有時也會造成嚴重的後果。比如小羅將其班主任刺死,雖然不是功利性心裡直接造成的,但至少是間接造成的。我認為,小羅自然是一個心理有問題的學生,但是,功利性的社會讀書氛圍,讓小羅產生抵制心理,教師卻以功利性的目標意圖教育小羅,當二人的意見相左,矛盾升級,悲劇發生,教師喪命,這才是悲劇發生的關鍵吧!

為何讀書的第二種現象,我認為是為了獲取真正的知識,為了提升個人的道德素養而讀書。我們在學校之中,時常可以聽到這樣的話語:“一個人到學校上學,除了學習知識,更要學會為人。”簡單的一句話,卻把一個人到校讀書的本質道出來了。學校確實是一個人求知解惑,提升自身道德修養的最佳場所。一個人,除了學取書本上的各種知識,更要學習各種為人處世的倫理道德,也只有這樣,一個讀書人才能夠真正稱之為讀書人。但是,現在的社會氛圍導致了我們的教育總是出現了偏差,多數人對於學取書本上的知識是不遺餘力,而真正將讀書當做是提升自身道德素養途徑的人,卻是不多。可以這么說,在當前的學校教育之中,對於道德素養的培育,應該是存在缺失的。如學生小羅將其班主任刺死的悲劇,就是學校教育中,道德素養培育缺失的體現。

為何讀書的第三種現象,我覺得是為了綿延生命的長度,拓寬生命的寬度,提升個人的人生境界而讀書。我認為,如此讀書,不能稱之為現象了,而是一種境界了。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一個人的閱歷也是有限的,通過讀書,我們不用回到過去,也不用穿越未來,就能夠通曉古今,笑嘆風雲;通過讀書,我們不用浪遊天下,也不用環球旅行,就能夠領略北國冰川,江南流水。生命的寬度和長度,就在讀書之中得到拓延。人生的境界,就通過讀書得到了淨化提升。當參透了讀書的真諦之後,再回頭看看所謂的“寧吃高考苦,不留終身憾”,也或者所謂的“奮鬥”“拼搏”“過安逸的生活”,我們會發現,其實那些跟讀書的至高境界比起來,都不足為提。

關於為何讀書,說法各異,但說白了,其實就是以上的三種現象而已,即世俗的目標,個人的追求,境界的提升三種現象。到底為何讀書?我們當然不能要求每個人都要談所謂的境界,但是將讀書當做一種不懈的追求,去為自己的美好明天而奮鬥,增長個人的見識,提升自己的道德素養,這卻是絕大數人能夠做得到的。

批後語:原作的語言過於扁平,缺乏文學性,因而在修改的過程中,原作的大部分內容我都選擇了捨棄,而僅僅保留了原作之中的部分觀點,並且原作之中前後部分在觀點上不能統一,因此,我選擇了將不同觀點統一起來,並作了由淺而深的詮釋,這樣讓文章看起來才有層次感。

作者:黃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