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滿分作文精選素材

作為語文考試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考作文依然吸引了各方面的關注。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2017高考滿分作文精選素材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2017高考滿分作文精選素材一

在西方的一個國家,有一個經理,他把多年以來的所有積蓄全部投資在一項小型製造業,由於世界大戰的爆發,他無法取得他的工廠所需要的原料,只好宣告破產。

金錢的喪失,工廠的倒閉,使他大為沮喪。

他認為是他把家人害的沒有了這一切,於是他離開妻子兒女,成為一名流浪漢。

過去的一幕一幕時常在他的腦海里上演,他對於這些損失無法忘懷,老是徘徊在過去,不肯為今後的日子打算,而且越來越難過。

到最後,甚至想要跳湖自殺。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看到了一本名為《自信心》的書。

這本書的內容說的全是有關於怎么樣能夠把人的信心建立起來,在你的生活、工作上崩潰了以後,如何重新恢覆信心,當他看完之後,給他帶來勇氣和希望,他決定找到這本書的作者,請作者幫助他再度站起來。

於是,他便四處打聽,終於被他打聽到了,當他找到作者,說完他的故事後,那位作者卻對他說:“我已經以極大的興趣聽完了你的故事,我希望我能對禰有所幫助,但事實上,我卻絕無能力幫助你。”

他的臉立刻變得蒼白,默默地呆了幾分鐘,然後低下頭,喃喃地說道:“這下完蛋了。”

作者停了幾秒鐘,然後說道:“雖然我沒有辦法幫你,但我可以介紹你去見一個人,他可以協助你東山再起。”剛說完這幾句話,流浪漢立刻跳了起來,抓住作者的手,說道:“看在老天爺的分上,請帶我去見這個人。”

於是他便跟著作者走到裡邊的臥室,作者把他帶到一面高大的鏡子面前,用手指著說:“我介紹的就是這個人。

在這世界上,你只有靠這個人的幫助才能夠東山再起。

但是你必須安靜的坐下來,好好的看清楚他,徹底認識的認識他,否則你只能跳到密西根湖裡。

因為在你對這個人做充分的認識之前,對於你自己或這個世界來說,你都將是個沒有任何價值的廢物。”

他朝著鏡子向前走幾步,用手摸摸他長滿鬍鬚的臉孔,對著鏡子裡的人從頭到腳打量了幾分鐘,然後退幾步,低下頭,開始哭泣起來。

等了一會兒,他就走了,也沒對作者說什麼。

幾天后,這個人終於出現在了街上,作者在街上碰見了這個人時,幾乎認不出來了:他的步伐輕快有力,頭抬得高高的,他從頭到腳打扮一新,看來是很成功的樣子。

作者看到後,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走過去打了個招呼。

當初的流浪漢很興奮的說道:“那一天我離開你的辦公室時還只是一個流浪漢。

我對著鏡子找到了我的自信。

現在我找到了一份年薪3000美元的工作。

我的老闆先預支一部分錢給家人。

我現在又走上成功之路了。”頓了頓,接著他又風趣地對作者說,“我正要前去告訴你,將來有一天,我還要再去拜訪你一次。

我將帶一張支票,簽好字,收款人是你,金額是空白的,由你填上數字。

因為你使我認識了自己,幸好你要我站在那面大鏡子前,把真正的我指給我看。”

心語:在這世界上,只有你自己才能幫助自己東山再起,也只有你自己,才能認識到自己的價值。

有了自信,才能充分認識自己,使自己能夠承受各種考驗、挫折和失敗,敢於去爭取最後的勝利。

2017高考滿分作文精選素材二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一書中有言: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人種,其最終意義不是軍事的、地域的、政治的,而是文化的。之所以這樣說,在我看來是因為,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它如一條紐帶,牽繫著個人、歷史、未來。

最顯而易見的,文化之紐帶作用對社會每個個體之間都有影響。在《先秦諸子選讀》序中說一個忽略了“善教”即良好道德教化的民族,其所獲得的發展也一定飽含著被發展了的破壞力、傷害力。而阻止這破壞的善教,正是文化。是仁愛、惻隱之心,讓我們對未曾謀面的陌生人伸出援手。是言必信、行必果,讓我們能堅守對朋友的承諾。是孔孟儒道深入心中,讓我們在異國他鄉相逢時能意識到我們都是同宗同源的華夏子孫。

自然,這文化的紐帶不是形成於某個特定的時代,而是如一條長河,蜿蜒曲折,綿延五千年踏時空而來。正如李澤厚在《美的歷程》一書中所言,解決文化之紐帶的秘密,也許正在於,承載著古代文化的藝術作品中的情理結構和今人的心理結構有著某種同構關係和影響。比喻一下,就是文化之所以能如紐帶一般牽繫著今人古人,是因為我們的腦海中都有相同的“掛鈎”,使我們能彼此相連。這紐帶是“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的自在逍遙;是“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恣意豪邁;是“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愛國熱血……是這樣的一條條紐帶,讓我們跨越時空,與先哲對話。

我自信的想,文化紐帶不僅一端連著社會個體、歷史,它的另一頭,一定還牽繫著未來。駝鈴悠揚的絲綢之路幻化為一列列疾馳的高鐵,駛出國門;在世界各地隨處可見孔子學院,學中文如今也成為了熱門;太極、中醫,京劇,一系列帶有鮮明的中華傳統文化特徵的事物正在走向歐洲、美洲……

個人、歷史、未來,都被一條名為文化的紐帶緊緊、緊緊的相連。我,和許多如我一般的普通人,站在世界的東方,一手牽著歷史,一手繫著未來,眺望遠方……

2017高考滿分作文精選素材三

漫畫中,第一個孩子先因考100分得到一個吻的獎賞,後因考98分得到一個耳光的責罰;第二個孩子先因考55分被賜一個掌印,後因考61分被賞一個吻。看罷漫畫,不禁深思,僅因一時分數升降便或獎或罰,實在失之偏頗。其實,孩子就像正在成長的樹,他取得的成績就像一片片的葉子,實在不必因孩子之樹上長出一片好看的葉子而欣喜若狂,更不必因長出一片不太好看的葉子而全盤否定甚至大打出手,切勿因一葉而障目。

孩子的成長中,不只有學習,不只有分數,還應該有“詩和遠方”。但在唯分數論的大語境下,孩子被要求拚命追求分數的提升,不能有絲毫退步,甚至被苛求次次滿分。這和飼養速成雞有何區別呢?讓雞不會生病,只在激素、飼料的作用下瘋長速成,這是違背規律的。孩子的成長需要經歷幸福,更需要經受困難挫折,他在學習過程中要懂得付出汗水,也要懂得不是每一次努力之後都能立刻進步,懂得進步未必能立刻體現在成績上,懂得成績起伏本就是正常現象,只有持續努力,不斷積蓄力量,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從而開出人生之花,結出人生之果。父母作為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怎能如此隨意地唯分數而無視對孩子全面的評判?孩子似樹,成績如葉,家長勿因一葉而障目。

與此相似,在中國,擁有升學壓力的中國小學校,很多時候也會因成績這一葉而障目。比如在評價教師上較為片面,常只看教師所帶班某學期某學段末尾的考試成績來評判一個教師,往往看不到教師平時的努力付出與血淚辛酸,更難以理解絕大多數掙扎在教學一線的教師之苦。同樣的,教師的教學不只有分數,還應該有理解與賞識,還應該有“詩和遠方”。教師似樹,成績如葉,學校勿因一葉而障目。

再有,商人逐利本無可厚非,若眼中只有所要得的利益的這張成績單,會因這如一葉的成績單而障目,看不到理應有的誠信,看不到理應有的良知,看不到商人逐利活動之上理應高懸的“義”,才有地溝油、毒奶粉、假疫苗等駭人聽聞的事件。再如,過分注重GDP數值的成績單,而忽視國民文明水平的整體提升、道德素養的豐富等更重要的問題。這些都是因為太看重利益成績單而導致的容易一葉障目的結果。成績、利益如葉,切勿因一葉而障目。

當然,人不免受局限為外物蒙蔽,任何事物也都需要有一定的量化的衡量標準,但不能光看到數值而看不到全面與整體,而可以有更全面多元的評價標準與評判方式,方能更好地避免一葉障目。

2017高考滿分作文精選素材四

落日熔金,暮色四合,乘一葉扁舟,來到歷史的彼岸:與蘇軾探討人的渺茫與偉大,與陶潛共享帶月荷鋤歸的美好,與李煜分擔愁如東流水的感傷……用一指墨香,看盡文化之深邃與靈動。

文化從那翻滾激盪的黃河開始,便扎植於我們的心田,鐫刻於基因。那寓意吉祥的中國結,那元宵佳節的燈謎,那雄偉的華夏庭院,無一不是珍貴的傳統元素。而偉大的中華民族也正因這博大精深的文化而愈發絢爛壯美。 把文化作為生命的行囊,便讓靈魂與文化一道,穿行在歷史的音符與文字墨香之間。

文化,流淌在悠遠的簫聲中,訴說著哀怨與愁緒,文化,也瀰漫在阿炳的二胡中,嘆盡人生的跌宕起伏;文化,亦可以流轉於錦瑟之間,輕攏慢捻之間淨化內心的污穢。本無生命的樂器與樂曲結合在一起,便成為了文化的載體,寄予著心靈的世界,承載厚重的文化。

不僅僅在絲竹間,文化也在素淨的宣紙上蔓延而來。張大千伏在洞底繪出的夢幻敦煌,訴說著那千百年前人們的信仰;齊白石著手畫出的自然風物,亦傳達著生命的靈動;壯觀的《清明上河圖》,也刺激著美的神經。中國畫中的水淡雲輕,妙手丹青的一點一描,拓開的不僅僅是墨,更是深厚的文化底蘊,文化之魂由筆底傳承。

同樣,龍飛鳳舞的字亦為文化之腑臟;顏真卿規正而又灑脫的筆鋒,王羲之雋秀玲瓏的字型,張風子如帶般拂過的清新之風,無一不是文化的符號。那揮灑自如之間掩蓋不了中華文化之含蓄內斂,那筆鋒迴轉之間亦彰顯著文化之典雅深厚。亦深潭微瀾,亦雪底蒼松。

文化如遼遠的江海,包容著一切。既有張翰的“江月年年初照人”的美好幽深,又有李白的“起舞弄清影”的飄渺爛漫。那篇篇詩詞,字字珠璣,詩人惜字如金,落筆生花,留給世人一片芳華。 文化之美常浮蕩於我心間。那裡有軒榭廊道,那裡有至臻服飾的繡扣,那裡更有吟唱千年的戲曲,那是中華之精髓,炎黃子孫之傲骨。它如枝頭的梅花,傲吐芬芳。

願乘文化之舟,度文化之滄海,享那份美好與摯真,低吟文化之妙語,歌呤一生,幸福一生。

這樣的行囊,希望我貌同擁有,共同打造,共享文化盛宴。

2017高考滿分作文精選素材五

古人云:言為心聲,文如其人。作者的性格特質乃至人品在很大程度上都溶解在個人作品之中,性格褊急則為文侷促,品性澄淡則下筆悠遠。固然“心畫心聲總失真,文章寧復見為人”,文品與文章有背離的可能,然也有邊角可見其為人。

內在人品、精神形象與外化表現息息相關,即便達不到完全一致,也終有相應透射。美國史學界在研究二戰時流行過一句話:一個性格溫馴善良的男人,他做夢也不會把刀插進一個孕婦的肚中。同樣,人的人品特質也是如此,倘若純情溫良,怎會行文浮躁侷促;倘若個性褊急,又怎能完全定性行文呢?因而文章或多或少都會透露出作者的性格特質與人品,即“文如其人”。

人清,文明,此之謂“言為心聲”。

內在人品特質是外化表現的最大操縱者,常有人說我心思細膩,因而行文結構縝密,文字靈動,大抵也出於此。

生命的經歷塑造了性格與人品格局,而人品格局又框架了文章格局。“”之時參軍的畢淑敏稚嫩而濕潤,在懸崖峭壁上俯瞰時積蓄了對生命的珍重;在惡劣高原上慶生時體悟了青春的沉甸。“動輒行者無疆”,生命的沉重塑造了她清澈如水的醫心,給予了她有條不紊的規章,歷練了她苦口婆心的耐性。她下筆常常令人震顫,這般凝結於文章中的精神正是她性格特質與人品的外化啊!

“我不相信手上的掌紋,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這是她對生命的堅定與執著;“氣質是女人最好的化妝品”,這是她對個人修養的提煉升華。諸如此類的的撼人心靈之言比比皆是,正所謂“文如其人”,每一句哲言都以其情蘊哲思的細密針腳縫綴成其人品與性格特質。

文清,人明,此乃文字的反作用,即為“以文輔仁”。

文字以一種無形力量使人與之發生共鳴,即便個人品行與行文有輕微錯位,人也會受文字陶冶,走向文中所嚮往追求的特質,從而完滿自身,更使人與文相接近,共同走向美好一端。周國平曾言:“閱讀作為一種精神財富,任何人都無法剝奪。”如此看來,文字所迸發的力量著實能深刻影響人,那么個人文章中所言之品性又何嘗不會與人緩慢靠近呢?

文與人品相輔相成,共同致力於人與文的趨向完滿。性格與人品並非瞬時性組構的,複雜的內在誠然與文章之時而不對應。但必須承認一點:文如其人,言為心聲。真正值得被親手寫下的文章不需要虛與委蛇般奉承,即便如此,也只表現出其為人的假意逢迎,也不失為顯現人品的一種方式。由此也可見文與人的一致性。

文至清,人至明。“文如其人”既是必然,又為清正之人的終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