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家風故事作文

家風就像是一個家族的靈魂,它不室在嘴邊的嘮叨,也不是貼在牆上的名言佳句警句,它是幾十年如一日,幾代人共同遵守的一個準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有關家風故事作文,歡迎借鑑參考。

篇一:家風故事作文

良好家風的是我們創造美好世界的第一步,它影響著一個人一生的走向。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對後代的策鞭,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我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他們雖然沒有明令家風家訓,卻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中言傳身教,形成一種無形的道德力量,為我的獨闖世界指引方向。小時候家裡很窮,在那個溫飽都不能解決的年代裡,一家人卻有著太多的快樂和幸福。父親淳樸勤勞,愛看書,閒暇之餘會給我們講故事。母親忠厚善良,勤儉節約,喜歡唱歌,偶爾也會唱給我們聽。那時候,我們家破落的院子裡,時常飄出歡歌笑語,讓艱苦的歲月也變得歡快無比。每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母親會說:“堅持就是勝利!”;父親每每都會表現出男子氣概:“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在父母的教育下,我們兄妹五人,三個大學生,這對於一個農民家庭來說,所經受的經濟困難可想而知。現在回望,匆匆那些年,所有困頓窘迫竟沒有一絲印象,去面對眼前的重重困難,留下只有一家人積極陽光笑臉和團結奮進美好的畫面。

誠然,再和諧的環境也會有波瀾,再茁壯的成長也會生側枝。記得我小時候,因為鄰居家的南瓜蔓爬進我家的棉花地,幾經周折也沒能阻擋它開花結果,瓜蔓纏繞著我家的棉花枝,氣勢洶洶,大有稱雄霸道之勢。我勢單力薄,拖不動瓜蔓,於是直接把他的南瓜摘回家,還一臉得意的向大家炫耀:“再讓它亂爬,以後結的瓜就是我們的。”

這時候父親沒有責罵我,而是讓我去拿成語詞典來,查一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含義。十歲左右的我,根本不懂父親的意思,於是興致勃勃的查字典,找到後拿給父親看。父親卻讓我自己讀出來。沒等讀完,我的臉就紅了,站在原地不知所措。父親說:“想想這件事該怎么解決?是要我去跟人家說呢,還是你自己去承認錯誤?”我想了想,很堅決的說:“自己做的事,自己承擔責任。”父親就是用這樣的方式教會我如何做人,讓我永遠記住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道理。這兩句簡短的話,掌控著我的人生信條,使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的更踏實,更平穩。

父母用行為教導我們怎樣做人,傳承那歲月沉澱下來的精神之光!我希望我的家風能世世代代發揚下去,實現幸福的四大目標:和諧、文明、健康、富有。

篇二:家風故事作文

我出生於一個普通的家庭,祖父母那一輩是農民,爸爸媽媽也只是普通勞動者的一員。因此,我們家並沒有固定的家訓。但即使這樣,我還是從長輩們身上學到了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其中最重要的有兩點,那就是:誠信待人,認真做事。

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這是前人對於誠信的理解,這足以說明以誠待人的重要,信守承諾,是人們你來我往的最基本的紐帶。可是,小時侯的我是不懂這些的,直到那件事的發生,才讓我對於這一點有了深刻的認識。

那是一年春天,我和小夥伴們約好準備趁一個周末去春遊。但不巧的是,就在我們準備出行的頭一天,我收到媽媽給我準備的生日禮物——一套《哈利·波特》。對它我已垂涎許久,一收到我就迫不及待地看起來,一套七冊,一天哪裡能看得完?於是,第二天我便放棄了與小朋友一同出遊的打算,在家裡悠哉悠哉地看書了,全然忘了約定這回事兒。

後來,這事兒還是被家裡人知道了,雖然大家都沒再提起,但是,有意無意的,爸爸總會給我講起《曾子殺豬》《金斧子和銀斧子》這一類的故事。就在那幾天,身體不好的姥姥突然準備要回趟老家,聽媽媽說,再過幾天是二姨姥姥的七十大壽。姥姥的姊妹們曾經約定過:不管是誰,七十、八十大壽的時候,大家都要聚會慶祝一下。家裡人也沒有阻攔姥姥,她還是坐了兩天的車,輾轉趕回老家了。這件事給了我深深的觸動:身體不適的姥姥都能遵守多年前的一個約定,而精力旺盛的我卻不能信守承諾,還要給自己找藉口。真是羞愧呀!這件事之後,我再沒有做過失信於人的事。

成長就是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完善自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家裡的長輩們,不僅教會了我如何誠信待人,還教會了我怎樣認真做事。

我比較喜歡手工製作,記得剛開始學摺紙的時候,特別喜歡折各種各樣的紙花,但往往因為不夠認真,摺疊的步驟沒有搞清楚,線條也折得不夠合理,導致最後的成品,總是和原作相差甚遠。也是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目睹了爸爸整理信息、上交報告材料的過程。那時的他神情專注、一絲不苟,有時直到煙燒到手指頭,才會從冥思中反應過來。那個鏡頭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之中,從此,再做手工的時候,我都會格外的認真,細心的琢磨,所以現在,我的摺紙技能也越來越出色了,很多小作品都惟妙惟肖、活靈活現。

現在想想:有時候,家風家訓並不需要拘泥於文字的限制。這些從長輩身上,學習來的為人處世的習慣,可能要比那些乾巴巴的文字更能影響人,它們也必將一直伴隨著我成長,在生活的各個方面,使我更加出色。

篇三:家風故事作文

家風就像是一個家族的靈魂,它不室在嘴邊的嘮叨,也不是貼在牆上的名言佳句警句,它是幾十年如一日,幾代人共同遵守的一個準則,已成為一種習慣的“動作,”而不需要任何外來的強制形成的一種風氣。善,則益終生,惡,則恨終生。

事實上,一個人可以沒有顯赫的背景,也可以沒有祖上的萬貫家財,但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溯其源,一定有一個良好的家風如影隨形的伴隨著他,薰陶著他。作為父母、長輩對於養成好的家風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孩子,耳濡目染,更容易在無形之中受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小時候生活在農村,時常看到有潑婦罵街這一現象,更有甚者,竟把家裡的孩子叫過來助威,一塊罵,甚者大打出手。現在想想風氣是多么的惡劣,也影響了這一家的名聲,這壞名聲便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沒有人願意和這家人交往,這時候再想改,就來不及了。可以說家風是非常重要的,雖然是一個無形的概念,卻能讓子孫後代延續的更長,走的更遠。

一個家族的風氣對這個家族的成員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就說[華興資本]創始人兼執行長包凡,出生於銀行世家,小時候,包凡就受過金融啟蒙,他祖父曾是浙江銀行高管,給他講過很多銀行家的故事,那些銀行大亨的傳奇深深的感

染了他。那個年代做銀行的高管要么是擁有雄厚的背景,要么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而包凡的祖父恰恰屬於後者,祖父的經歷深深的感召著包凡,如果沒有兒時的“積蓄”,包凡又怎么能從摩根史坦利到瑞士信貸再到創建[華興資本]呢……

父親一直說:“勤乃發家之本,儉為致富良方”。當看到我們浪費糧食時,就拿《朱子家訓》中:“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小時候自然是不理解這么博大精深的古文。在我家裡吃多少就盛多少飯,不準浪費,要吃乾淨碗裡的每一粒米。父親就是這么做的,哪怕一粒花生米掉在地上,也會撿起來搓掉皮放進嘴裡。更談不上浪費了,我們家每天都是“光碟”喔!

記得小時候,母親常說,不管幹什麼一定要守信,這是基本的禮貌,雖然媽媽沒有給我講這個道理,但卻總是用行動告訴我這個道理。每次,和別人約定出行時間時,母親總是要提前幾分鐘到達,久而久之,我也耳濡目染,學著母親,養成了守時的好習慣。

如果父親不從事建築行業,恐怕我大學就不會問道土木了。小時候見過最多的就是父親拿著刨刀一下一下削著木頭,後來才知道父親是在做家具,為了生計,父親夜以繼日的工作著。他曾告訴過我:“勤勞扎富根。”父親總是花很長時間去做一件家具,因此家具做的非常精細,簡直就是一件藝術品,因此,他做的家具總是很搶手。我呢,往往也會在一旁

也看的入神,估計土木情懷從那時便油然而生了吧,等父親做完手上的活,我就會拿著他剩下的料頭自己做個木劍,陀螺啥的,受他影響,我做的木劍也很搶手,有的被我當做生日禮物送給夥伴了。在那個家庭經濟蒼白的年代,父親又使我明白了一永恆的真理——只有付出的越多,收穫得才會越多。

時間不緊不慢的流逝,到後來,父親開始從事建築行業,窗前總是呈現出這樣一幅圖畫——深夜了還在研究建築圖紙的父親。說真的,我是被他這種刻苦鑽研的精神感動了,那時常自責自己學習還不如他認真呢!由於父親的知識有限,有一些數學公式他還過來問我。為了能夠更好的幫助父親,甚至是並肩作戰,當然更主要的是出於對土木的興趣所在。我想那個階段的我已經堅定了將來學土木專業的信念了吧!母親這么多年一直扮演者相夫教子角色,一直支持著父親的工作,同樣,也深刻的教導著我。

家風就像一盞燈,照亮了我前行的路。伴隨著我從懵懂無知走向了成熟。你們總是在無形中給我樹立了一個好的榜樣,傳遞著正能量,真的謝謝你們,一直潛移默化地感染著我。這就是我家的家風,我希望它世世代代傳承和發揚下去。

篇四:家風故事作文

開篇前先說下我家的家訓:1、欲成才,須先成人;2、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

每個家都有屬於自己家的家風、家規、家訓,要說起我家的家風、家規、家訓,那可就要跟我小時候的幾件事有關了。

從我懂事起,媽媽就告訴我做人的道理,首先要勤學,意思就是要好學,奮發學習;其次是上進,要不斷地上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我能行;然後是誠實,不誠實的人,哪會讓別人信任你,依賴你呢;最後是善良,沒有一顆善良的心,只有一顆狹隘的心,怎么為別人著想?怎么會在別人有困難時去幫助他呢?

五歲時,我就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情了。但是吃飯很挑食,不是挑肉就是挑菜,而且還常常剩飯。並且我洗手時,每次洗一次,就要浪費半盆水,洗完後水龍頭也不關,白白浪費了很多水。媽媽知道了我這兩個不好的習慣以後,對我說:“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以後就不要再挑食了,而且也不要再剩飯了,並且要節約水資源。”從那一刻起,我知道了要“勤儉節約”。

過年時,我到爺爺家去拜年。向爺爺說了聲“新年快樂”。爺爺從口袋裡掏出了一個紅包,放在我手上,並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孫女啊!你已經六歲了,明年你就要上一年級了。我要告訴你三句話,第一句話是尊敬長輩,無論你將來走到

了哪兒,你看到長輩都要有禮貌,尊敬長輩;第二句話是孝順父母,父母將你帶到了世上,並養育了你。長大你一定要報答他們,孝順他們;第三句話是自強自立,將來你無論做什麼工作,都不要依賴別人,靠著自己的實力工作,還要安於現狀,勤奮進取。這就是我對你的期望,希望你時時刻刻地記住。”

又過了一年,我要上國小了。我們坐下來打算開個家庭會議。爸爸說:“今天的內容就是討論家風、家規、家訓。目的就是想讓你上學後能約束自己管好自己。”我們討論了很久,才確定下來。

家風就是:勤學、上進、誠實、善良。

家規是:勤儉節約

家訓則是:尊敬長輩、孝順父母、自強自立。

上學以後,我感覺自從有了家風、家規、家訓,無時無刻不在謹記著,約束自己。

篇五:家風故事作文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是我們對爸媽的牽掛;是爸媽累的時候一句安慰話;是冬天裡為爸媽準備的一盆暖腳水;是我長大後和爸媽的陪伴……“孝”這個字人人都知道,人人都在做,所以,我家的家風第一條就是“孝”!

今天,我就給大家講講,前天我家發生的故事。

那是一個周末,我早早地上床睡覺了,迷迷糊糊中聽著客廳里吱嘎聲,接著是桌子和椅子的碰撞聲,“啪!”隨著爸爸“哎喲!”慘叫,應該是他摔倒了。我立馬翻身起床來到客廳,只見爸爸斜坐在茶几底下,頭靠在茶几的扶手,一隻鞋拿在他的手上,另一隻飛出好遠,爸爸滿臉通紅,眼角額頭皺出一條深深的“褶子”,大豆般的汗水襯托著痛苦的表情,原來他喝醉了!

我急忙拉起他,準備扶他回房休息,突然,我的手上感到一團黏糊糊的液體,一股刺鼻的氣味撲面而來,我定睛一看,我滿手沾滿了白色的唾液,其中還夾雜著各種顏色沒有消化的食物,細如絲線的金針菇、白色的藕片、紅色的胡蘿蔔……我噁心地打了一個寒顫,那刺鼻的氣味讓我不由自主地退後幾步,怎么辦?

恍然間,我仿佛聽到媽媽曾對我說,一個人最重要的品質是孝敬,因為“百善孝為先”!記得當時我十分自信地對媽媽說,“媽媽,您放心,您老了我決不嫌棄你,我會對您好!”我永遠忘不掉那時媽媽看著我的眼神,洋溢著幸福…….

我眼前又浮現出爺爺生病住院時的情境,每天,爸媽都會提著熬的粥和水果去看望,陪爺爺聊天說話。爺爺因為生病不能下床方便,爸爸就親自為爺爺清洗便盆,一家人在一起總其樂融融,爺爺臉上一直掛著笑容,似乎忘記了病痛……

看到爸爸難受的樣子,想到他平時為了我們家辛苦的在外面工作;無論是春夏秋冬,還飾風下雨,六年來從未間斷地送我上學;每次放假,爸爸總是陪伴我玩耍……想著想著,我忘記了眼前嘔吐物刺鼻的味道,默默地拿起紙巾……

第二天,爸爸起了個大早,正準備打掃,卻看見客廳乾乾淨淨,他愣了一大跳,連忙跑來問我:“女兒,這么髒是你幫我打掃乾淨了?”我微微一笑:“百善孝為先嘛!爸爸,你要不要喝點蜂蜜水呀?”那一刻,我分明看到了爸爸眼中閃爍著淚花,聽到爸爸輕聲地說道:“我的女兒長大了!”

“孝”在我們家成了一種習慣,受著爸媽的影響,我願意做一個孝順的女兒,因為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愛,並且願意將這份愛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