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考場作文1000字:高等學府需“敬”之風

編者按:考場作文考驗學生的積累與邏輯,下面我們來看一篇高三的考場作文《高等學府需“敬”之風》吧!

作為萬眾矚目的名牌院校,清華大學如今卻出了醜:其校長在為親民黨宋楚瑜先生朗讀所送書法作品時因遇生字卡了殼,被人們紛紛指責。其中兩種聲音尤烈:一是指責清華大學人文精神缺失,二是直接要求校長引咎辭職。依我之見,此事最需要我們警醒的,正在於大學人文精神即所謂“敬”的風氣遭到危機的事實。

一切都掩蓋不了清華大學在此次儀式上沒有真正用心的真相。或許有人會說,顧校長的過錯還不至於使他成為眾矢之的,因為他同時是一名需要分心於自己專業的學者,而且他只是儀式上的一個重要“零件”。但是,無法否認,參與策劃這一活動的每一個人都對這次失誤負有責任。一句“侉離分裂力誰任”道出了兩岸多少同胞的心聲,卻甚至不能被完整地讀出來,這不禁讓我們懷疑顧校長是否嘗試過去理解詩句的情感與內涵,懷疑校方是否周全考慮現場可能發生的情況,懷疑他們送出的“人文禮物”是對台灣同胞的深深情意還是僅僅是一張輕飄飄的書法紙。

當然,對此我們可以批評清華大學失敬,也可以指責校長失職。但更值得我們憂思的,是清華大學學子的處境:當一校之長對一場關係兩岸感情的重要儀式都沒有起碼的專注和尊重,而校方也同樣草率行事,這些學子又能否在此環境下依然致“敬”風雅,待人待物?

敬即用心、專注、尊重所做之事,詩的受贈者梁啓超先生本人便很贊同這一說法。無可非議,無論是要讀一首詩,做一次演講,還是辦一場儀式,都應做到敬意滿滿,敬禮有加,即使能力有限,至少應盡心盡力。

超越就事論事,人們有理由對高等學府抱有更高的“敬”風期待。莘莘學子來遠方,行健不息須自強,這裡的“強”不僅意味著大學生要謹慎務實地把握好知識的閥門,更要修煉“厚德載物”之“敬”風。當下而言,我們不得不承認,掌握大量知識技能的大學生,存在著精神虛浮的傾向,眼高手低,想法難落實處;若是誤入歧途,造成的危害則是尤甚。

清華大學在人們的印象中是以理科占優,經過此次事件,更是容易被打上“人文精神缺失”的烙印。這些說到底都是德之不厚,缺乏“敬”的問題。大學生條件好能力強,但也因此對社會對大眾負有更大責任。大學生需要明白,學習知識不僅僅是為了知識本身,不僅僅是為了創造冰冷的機器,更是為了投入實際,處理事務,服務於人,樹立良好的利己利人的自我價值觀。大學生更應該懂得“魔鬼在細節里”的道理,即使對身邊每一件微不足道或忙於應付的事,也不可輕慢懈怠,而是要“敬”之有加。

人說“水木清華眾秀鍾”,我說泱泱大風“敬”生輝。高等院校不僅不可缺“敬”,而更應“敬”風盛吹;校方不僅要以身作則,學生更需身體力行。一場儀式,需要學校的用心對待;一個社會的未來,需要大學生們心存敬意,一步步開拓。

公眾號|悅讀致遠高中生